第三十一章 万变不离其宗(第2/3页)

这个回答显然有点敷衍了。

“非如此,榫卯搭建的屋宇容易倒塌。”这个回答就有点诚意了。

“为什么倒塌?”巴尔迪亚追问道。

无法回答。

“我从未接触过这种设计,但我看了一眼,就明白了原因。”巴尔迪亚说道:“这其实是利用屋顶产生一种推力,稳定房屋结构。写这本书的人或许懂,因为他提出了这种设计,非常有效,但你为什么不懂?”

工匠无言以对。

老祖宗那会真懂这些吗?或许吧。

他其实知道侧脚的用处,毕竟是干了半辈子的老工匠了,经验丰富,但刚才没有争这个面子,因为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困扰许久的问题:老祖宗规定倾斜一个侧脚,为什么是一个?半个行不行?两个呢?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

他从没做过这么“离经叛道”的事情,营造法式规定倾斜一个侧脚,他就严格这么做,一生从未逾越。

年少时好奇心充足,曾经问过师傅,但师傅答不上来,师傅也没细究过这个问题。一代又一代人,都是按照老祖宗的经验传承,这么走过来的。

有时候,会出现那么几个惊才绝艳之辈,然后由于机缘巧合,或者得到大人物赏识,地位较高,敢于深究这些细节,然后修改营造法式,但这种人似乎也只是浅尝辄止。

“最后,我再问一个问题。”巴尔迪亚合上营造法式,说道:“如果我将房顶改成拱形,你怎么挑选材分?”

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个问题明显超纲了。因为营造法式中没写,书里的房屋外形都是规定好的,甚至罗列了几十、上百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如亭台楼阁、桥梁高塔等,每一种都有对应的建造方法、挑选材料的规格。但如果建筑物的外形不在这上百种之内,他们就没把握了。

或许,只有将作监内有官身的寥寥数人才有那么几分把握了。他们一辈子浸淫此道,对营造法式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是有可能突破窠臼,别出心裁的,但也仅仅只是“可能”。至少在设计建造合欢殿的时候,他们退缩了。

“在前来洛阳的路上,我听到了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巴尔迪亚最后说道:“你们掌握‘宗’了吗?不掌握宗,你就不会‘变’。我从未接触过你们的建筑样式,也从未设计过,但给我几个月的时间,了解一下,我完全可以设计出你们的传统宫殿,但你们却无法设计出我们的宫殿,因为我掌握了‘宗’,我会‘变’。”

……

如果说当年合欢殿的建造,已经让利用数学知识设计建筑的营建士群体,在地位上隐隐压过传统的大匠、工匠的话,让他们不是很舒服的话,那么这次国子监讲学,完全就是踢馆性质了,完全不给面子。

邵树德在宫中听闻之后,哈哈大笑。

所谓痛定思痛,就是要毫不留情地打痛他们,才有可能看到改变。

在他看来,中国传统建筑家太好混日子了。

营造法式规定好了基准建筑物的结构、外形,甚至连不同部分所需的材料规格都给你规定好了,你照着搭积木就完事了——建筑物大小不同时,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材分”。

怎么?想这样搭积木搭一千年,混一千年日子啊?

模块化建造的理念,确实很先进。

但你得先掌握科学理论,然后再来改善工艺细节,而不是一开始就走捷径,在工艺上想办法。

此时欧洲的建筑水平未必有波斯高,可能伯仲之间吧。人家那种建造方法,确实非常繁琐,效率很低,建造过程中受限于资金不足、材料不足等因素,反复更改设计、重新验算,以至于一个城堡修几十年、百余年,一个教堂搞几百年,设计师都换了好多任了,但这种路子是对的。

先掌握数学、建筑、材料等基础知识,然后再利用模块化、标准化建造提高效率。

“尊贵的汗,我感觉上了你的当。”丽春殿内,巴尔迪亚皱着眉头,说道。

“哦?竟有此事?”邵树德惊讶道。

“我得罪了你们的建筑师,这是一个问题。”巴尔迪亚说道:“你真的想修宫殿吗?”

“当然。”邵树德说道:“你为什么会有这个疑惑?”

“来了一个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写书。”巴尔迪亚说道:“从未涉及到任何有关宫殿的事物。甚至就连汗你本人,也从未在我面前谈及过这座宫殿。它修建在哪里?需要多大?用来做什么?我从未听闻,哪怕一句话。”

“这是一项大工程……”邵树德说道。

“尊贵的汗,你不应该小看数学家的观察力。”巴尔迪亚说道:“这个世界之上,没有人是傻子。事实上,在离开布哈拉之前,我们就向大维齐表达过这种忧虑了。”

“贾伊罕尼怎么说?”邵树德问道。

“尊贵的汗,大维齐认真考虑了我的意见。”巴尔迪亚说道:“事实上,他希望在宫殿建造完毕之后,从贵国聘请一些纺织、农业和哲学专家。”

“原来如此。倒是朕小觑了天下英雄。”小九九被人窥破,邵树德一点不尴尬,反倒笑道:“朕记得一百多年前,就有唐人前往巴格达,帮助大食改进纺织技术。怎么?他们没教给你们?”

大夏的纺织、农业其实也是靠经验,波斯那边一样。

这玩意想要进入科学时代,需要冶金、机械、生物、化学等学科,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又怎么可能玩得转?无论是君士坦丁堡还是巴格达,即便存在化学家,那也是非常粗浅的装神弄鬼般的存在。

在纺织和农业领域,就当前而言,更多依靠的是经验,而不是科学。

与之相比,数学倒容易发展许多了。只需要有个脑子、纸笔,就能不断研究下去。后世搞基础科学,物理等学科已经进化到超级烧钱阶段,但数学领域么,政府只需要养数学家本人就行了,成本低得令人发指。

“巴格达都换了主人了,波斯也不是以前的波斯。”巴尔迪亚说道。

邵树德明白了。

世事变幻,沧海桑田,白衣大食都灭亡了,萨珊波斯也不在了,局势风云变幻,巴格达的纺织技术是不是保存下来了还不一定呢。整不好都退步了,水平还没波斯高,还教个屁!

“不是不可以。”邵树德说道:“但朕需要你们拿一些东西来换。”

巴尔迪亚眉头一皱,问道:“需要什么?”

“朕还没想好。”邵树德哈哈一笑,道:“君还是好好在洛阳写书吧。汉文多学一学,以后可以教学生。朕非常看重你,愿意为真理支付费用,你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朕绝对不会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