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边塞体系(第2/2页)

“我知矣。”谢瞳点头道。

如果真是王氏移镇,那么他们将去三泉之地(昭苏乃木)放牧,与御夷镇的奚王去诸所部、炭山的仙游宫部属连成一线。

三泉靠近契丹人,或者说本来就是暗中投向契丹的部落的游牧地,王氏过去之后,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事了,等于是顶在一线,日子没那么好过的。

但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三泉也是个容易扩张的地方,王氏如果经营得法,那么可比去诸、仙游宫要有前途。

当然这都是眼下的情形。未来会不会继续移镇,还很难说。看夏王着力经营阴山防线的意思,去诸、仙游宫都有移镇的可能。

“还有一事……”谢瞳又提起了话头。

“说吧。”杨悦看了他一眼,道。

“诸州新设,城池亦有所完备,还需有镇兵。”谢瞳说道。

“哦?”杨悦一惊,问道:“难不成要尽复后魏六镇?”

“非也。不过也差不多。”谢瞳说道:“大同军在国朝可不就是边军么?天宝十节度,也都是边军。边塞之地,还是得有兵戍守。”

杨悦反应了过来,又嗤笑一声,问道:“可是洛阳那帮桀骜武夫不愿戍边?”

“非也。”谢瞳又道:“夏王治下,早年诸军便轮番戍守河陇,没有禁军不能戍边的说法。”

谢瞳一不小心,把“禁军”二字都说了出来。但杨悦恍若未闻,已思考起了夏军的军制是否会有大变动。

曾几何时,夏王可是把所有部队都牢牢把在手里的,派到各处的部队都是短暂戍守,最多两年便回去,确保他们不成为坐地户,产生地方割据的苗头,这会怎么又想开了?

是,他的威望很高,在他这一代不会出什么大事,可以后呢?若新朝稳定传个几代人,或无事,若不能稳定传承下去呢?

杨悦仿佛看到了边塞将门世家的崛起,不过这对他而言不是坏事,对所有武人都不是坏事,没必要多说。

“殿下之意,在于抽调部分降兵整编,然后常驻塞上。”谢瞳说道:“连同家人,一并迁来。”

“可别乱来!”杨悦先是一愣,然后说道:“中原那些鸟兵,就没几个愿意来塞上的,可别逼反了人家?”

谢瞳仿佛早料到了杨悦的这番话,突然问道:“新泉军的家人都在灵夏吧?”

杨悦不语。

倒不是他贪恋什么,实在是舍不得继续领兵作战的机会。

谢瞳这话一出,他便猜到了夏王的用意,打算以新泉军为骨干,拆散后补入愿意来北边的中原降兵,就地组建边塞镇兵。新泉军的家人在灵夏,让他们东迁,只要善加抚慰,还是有可能办到的,至少比让人从中原搬家到阴山更容易。

只是这样一来,他还能继续待在北边么?如果夏王心胸宽广,比较信任他,那么还有可能,如果不信任他,怕是就要收拾行李去洛阳了。

“唉!急什么急?李克用还未平灭,急个鸟啊!”老杨霍然起身,闷闷不乐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