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钳形攻势(第2/3页)

“遵命。”薛离听了之后,立刻准备组织人手分散放牧马匹。

“点计一下物资。契丹人的桦木弓、箭矢、骨朵什么的都收集起来,说不定就救了命了。”梁汉颙吩咐道:“另者,咱们先派人向东搜索。人不要多,尽量避免被发现。按照之前的消息,契丹主力已经回师,但当地保不齐还有留守兵力,尽量不要惊动他们。”

说罢,梁汉颙摆了摆手,让薛离尽快去办。而他自己,则亲自下到军营中,与士兵们一起忙活,生火制作熏肉,储备补给。

……

右勾拳已经打到了敌人柔软的腹部,左勾拳也在狂飙猛进。

八月十四,濡源附近的草原之上,以铁骑军为主力,辅以上万蕃骑,在野战中又击溃了一股契丹骑兵,然后大举东进。

契丹人根本不想打。在收到夏人援军快速赶来的时候,立刻分成多股撤退。

撤退是草原式的撤退。

往各个方向跑的人都有,尽量分散兵力,不进行集结。有人负责引诱误导追兵,有人负责利用地形埋伏,有人回身断后。

果然,从匈奴开始,一千年了,草原人玩的还是这么一个套路。

铁骑军使折嗣裕此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按制,铁骑军一人双马,怎么追一人三匹马的契丹人?

濡源、御夷镇被抢得差不多了,不可能补充马匹,甚至连补充食物都够呛,还是硬挤出来的。全军携带的食水和飞龙军差不多,只够十余日消耗。跟在契丹人屁股后面追,那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但就此看着他们跑掉也不合适。

想来想去,唯有一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谁耗得过谁。

八月十五,全军两万骑,携马四万余匹,分成多路,大举北上。

他们沿着濡水河谷进军,这里有河流,可以供人、畜饮水,这在草原上非常重要。

另外,河谷地带一般水草丰美,如果运气好,还能收获大量补给品。

十六日午时,至沙野。

一股三千余契丹骑兵还在前面卖力地“带路”,不知道想把他们引哪去。

他们甚至还放慢了马速。夏军停下来牧马,他们也停下来牧马,夏军追击,他们立刻逃窜。晚上还特意躲藏进山里,不断派人出来袭扰,不过被狠狠地突袭了一下,损失三百余骑后,他们便消失了。

诺真水巡检使哥舒确提醒折嗣裕,这是草原故智。契丹人想不断疲惫他们,让他们精疲力竭,然后将其引诱进契丹主力的伏击圈,聚而歼之。

折嗣裕不管,只挑选好进军路线,至夜则伐木扎营,将马儿圈进栅栏之内,轮番派出军士值守。白天继续赶路,沿着既定目标前进。

十九日下午,至吕泉水、三泉水合流汇入濡水处(今昭苏乃木附近)。这里有一个依附于契丹的小部落,此时已经搬走,不知去向。

契丹人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这个行军方向,很明显是奔着平地松林去的!

合着引诱半天,居然把夏人引到自家地盘来了对吧?

没有一丝犹豫,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

这是一个充斥着漫天红霞的傍晚。

高高的山岗遥遥对立耸峙着,双方一部各五千余骑驻马而立。

山脚下的平原之上,已经有游骑在捉对厮杀了。

厮杀的规模慢慢变大,不断有轻甲或无甲蕃兵加入其中。

折嗣裕立于半山腰之上,可以遥遥看到对面契丹人的出发阵地。

他们的骑兵挨挨挤挤,足有数千之众,看样子,又加入了不少附庸部落的兵员。

最前面的骑兵已经散得很开,开始了奋力冲刺,中间部分还在慢慢提速,最后面挤在一起的骑士则吵吵嚷嚷,不断催促前面的人赶快让开空间。

“咚咚——”鼓声擂响。

折嗣裕下到了山丘平缓处。

一队队的铁骑军士卒已经开始排成阵势。

马儿不停地打着响鼻,骑士拉着缰绳,小心翼翼地控制着。

“御夷镇一战,契丹人不过如此。今日贼人竟然邀战,便给他们一个教训。”折嗣裕对前来听令的将校们说道:“殿下举大事在即,尔等若奋力死战,立下大功,可比往日更容易搏得他老人家欢心。反之,若打得一塌糊涂,怕是再难有翻身之日。”

将校们纷纷请战:“军使,下令吧。”

“好,今日之战,许胜不许败,敢回首者死!各回各营,听令而行。”折嗣裕大声道。

将校们立刻奔马赶回各自营伍。

“咚咚……”第二通鼓声响起。

仿佛听得懂旗鼓军令一般,马儿用蹄子轻轻刨着地面。有性急的战马,甚至想要往前蹿出,但被骑士拉住了。

战马一会向前两步,一会后退两步,但大体上维持着阵型——它们是受过训练的战马,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野蛮马,也不是什么马都可以当战马的。

第三通鼓声响起。

“缓步而进!”军令一下,骑兵们依次慢跑下坡。

山下是大片的荒草甸子,草色枯黄,已经长得老高了。双方的骑兵涌入之后,几乎只能看到肩膀以上部位。

“敢回首者死!”带队冲杀的军官大吼道。

“敢回首者死!”众人齐声应和。

而这也是一个信号,马速开始慢慢提高,军士们拿出了长短兵器,做好了接战准备。

耶律老古几乎在同一时间下令提速。

他从濡源败回,今日已不敢再退,唯有奋力冲杀,死中求活。

高高的衰草在战马强劲的冲击下尽皆伏倒。

近至百步之内,密集的箭矢同时飞向两边。

只这一下,契丹人就吃了大亏,他们的铁甲太少了。

“轰!”两道洪流撞在一起。

折嗣裕从高坡上望去,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战场局势。

交错而过的骑兵大面积倒下。

在这一刻,无论你勇猛还是怯懦,无论是新人还是老手,在密集的战马对冲之下,只能把命运交给上苍,你甚至连躲都没法躲,只能用肉身硬扛对面招呼过来的兵器。

辅兵们聚集在山脚下。

一队人手持长枪、步弓警戒着,一队人上前,静静等待。

不一会儿,大群空跑着的战马从衰草丛中涌出。

军士们蜂拥上前,拦住其去路,收拢着马匹。

毋庸置疑,每一匹空马都意味着一条消逝的生命。

“咚咚……”又一通战鼓擂响。

正在收拢马匹的辅兵们神色各异。

新人不明所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待过两年的知道军使又投入了大群骑兵。

只有经验丰富的老人在安慰大伙:“跑过来的空马少了,说明契丹人已经转向,大败而回。军使这是派人追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