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锦绣堆51(第2/3页)

“晔王次妃曹氏忠肝义胆,智慧无双,虽有从犯之行,功过相抵,允收回次妃册宝,携王府余下无辜女子回归本家。”

?王府外的重兵撤了,奴仆遣散,后院的人都去宗人府陪晔王圈禁,寄娘和其他在诉状上签字画押的女子则逃出生天,可以回到娘家恢复自由身。

柔姬等人听到这个结果喜极而泣,心口大石彻底挪开,顿时觉得天高海阔,呼吸都变得从未有过的轻盈。

“可是……我没娘家了……以后该去哪呢……”

“是啊,我爹娘早就没了,兄嫂会容得下我吗?”

刚高兴完,大家又愁了起来。

寄娘看着她们,还不曾说话,一个眼熟的小厮跑进来:“见过夫人,我家公子的马车已经在府外了,来接夫人回家!”

寄娘:“回家?”

小厮乐呵呵地说:“是啊!晔王家产被朝廷没收,国库缺银子,户部转手就挂出来售卖各处别院府邸,公子买下了京郊园子,以后那儿就真正是夫人的家了!”

寄娘听了,想起如今的户部尚书可是位为了钱“不择手段”的狠人,顿时笑得不行:“这动作也太快了一些……”她扭头看向柔姬等人,“既然如此,你们无处可去的人不如先随我去那边暂住?若是能回去,我送你们回去,若不能,我再想办法安置大家。”

柔姬几人听了大喜,纷纷对着寄娘行礼道谢。

寄娘摇手:“不必如此,只是我以后是自食其力了,各位这一路也想一想未来如何过生活吧。以后的日子我能帮的不多。”

柔姬温声说:“我们明白,哪怕再穷再苦,也比去宗人府坐监强。”

众人纷纷点头。

施牧想到了寄娘定不会抛下其他人,带来的马车不止一辆,寄娘出门看到,忍不住抬眼看他,两人对视,会心一笑。

寄娘重获自由,众位好友纷纷上门庆贺。

回到京郊的第二日,大家就约好了似的来到了园子,说要为寄娘接风洗尘,洗去晦气,庆贺她重获新生。

寄娘换上了未婚女子的装扮,一一道谢:“多谢前段日子众位先生为小女四处呼声与奔波。”

桔山先生猛地恍然状:“无景∥荆难怪你过去总自称‘小女’,从前我以为你是以无菊飧錾矸萦胛颐窍嘟唬所以如此自称,现在想来,恐怕是你从不认可原先的身份吧!”

寄娘浅笑,向他敬了一杯:“桔山先生知我。”

众人纷纷恍悟,又是感慨又是难过,如此气节与才气,却半生坎坷,余日不多,果真是天不善待啊。

这场洗尘宴后,寄娘便以无镜纳矸菰诰┙荚白永锷活下来,她终于给这个清雅别致的园子起了名字,曰:“清园”。清白、清谈、清淡……大概“清”之一字,体现了她如今的心境。

她花了一点时间安置柔姬等人,然后在这清园里深居简出,很少再出现了。

清园来往的都是桔山先生这样的白衣,他们偶尔过来看望寄娘,或交流新得的好书或切磋棋艺或看景同游……闲云野鹤,不问世事。

然而在这些表面之下,寄娘和施牧继续进行着他们的计划。

晔王倒了,扯出很多杂乱无章的线头。新上任的刑部尚书李汾是个执着的人,他发现了这些疑点自然要一件一件去查证,查着查着大理寺也凑了过来……

陈年旧案很难查,而且牵扯的许多人都已经是如今的不可说。但新案子好查,而且如今世道乱,刑部每季度收到的案卷多得不得了。

对于那些骇人听闻或者新鲜少遇的案子,刑部还要再朝会中上报皇帝陛下,请他评判圣裁。

李汾挑的案子也有趣,一桩杀人藏尸案,凶手罪证确凿,但是藏尸地却十分蹊跷,官府顺着凶手指认去挖尸体,挖着挖着,却挖到了数百白骨;一桩贪官贪污案,抄没家产时,却发现官员家中密库不藏金不藏银,却藏着一块只写了“赵”字的灵位,这贪官嗜好奇诡,喜欢对着这个“赵灵牌”烧香磕头治疗失眠之症;一桩强盗抢劫案,山贼抢了平国公的老宅,官府围剿后搜查,在山贼老巢中搜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太监……

刑部尚书李汾是个奇人,挑的案子一个个离奇又有趣,每次大朝会上百官听他讲案件听得津津有味,那个一波三折出其不意,比茶楼的说书先生说得还有趣。

皇帝除了那个赵灵牌听得勃然大怒,其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会偶尔听着这个故事想起上一个,询问后续怎么样了?

李汾也是个做实事的,这些案件的后续他都一一调查了。

比如那数百白骨地,据当地百姓说,十三年前某天夜里,当地的确发生过一件大事。有人半夜在村外林子里打架,但百姓都不敢出门查看,等到天亮了动静才消停,村人过去一看,只看到土被翻动了,地上有血迹,大家怀疑那里死了人,从此不敢再去。

赵灵牌皇帝不感兴趣,那么老太监么……老太监自称是前皇帝身边的试膳太监,后来宫廷有变他出宫做了富家翁,只是前不久家里突然被山贼大火烧了,他自己也被山贼捉上了山。

皇帝立刻变了脸色,正要张嘴表示不想再听,却听到李汾已经声音清晰地说:“那老太监仿佛疯了,还说自己是得了报应,是当初受人收买毒害先帝的报应,如今先帝前来索命了。”

“砰!”皇帝怒而扔下石砚,“什么先帝!哪位先帝!朕还没死呢,他就要做朕的先帝了?!”

满朝文武惶恐跪下。

李汾更是直接认错:“是那太监胡言乱语,臣模仿他的说辞,然此事仅凭他一人所言不能断案,是真是假刑部已发回当地细查。因陛下问起后续臣又只知这些,故只能如实禀告,请陛下息怒。”

皇帝听了,内伤:细查什么细查!不把他砍了还查个屁!没眼色的东西。

虽然李汾说没查实,但太监那些话却在每个人心中画下了一道影子。

当年的事情,其实谁不心里嘀咕好奇呢?

那样一个励精图治又勤政自律的青年帝王,怎么就会这么快急病去了?

如果他还在……

这天,所有人都内心活动十分丰富地下了朝,刚走出宫门,却看到萧国公急急冲向李汾,拉着他的衣襟大声询问:“你说那数百白骨地在哪里?陪都郊外宋家村石头岭,那边上不就是去往燕国边境的官道吗!”

李汾虽然被萧国公扯着衣襟但面色镇定,答:“萧国公所言不错,那里的确是去北燕的官道,而且白骨坑里有些未腐烂的物件,可以证实,这些人很可能是我朝军士。”

萧国公的脸色更加不对劲了,他死死扯着李汾,咬着牙问:“是不是有魏赵二字?他的军队每人一块身份牌,正面刻‘魏赵’,背面刻姓名,当年边境有一支队伍进京送燕国贡品,回去却不见了踪影,都说是他藏了这支精锐图谋不轨!村民听见动静是十三年前的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