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青海之行(第2/2页)

凌霄又数次印证的和凌合燕等人把故事说圆,无论怎么问,对着账目就是这一套说辞。

余情和凌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请凌合燕先回到安西军中,将宇文庭换了过来,让宇文庭随意查账,看是否有马脚。

宇文庭本身出身商贾世家,只不过心思不在做生意上罢了,查账水平一流,一看到余情作出的旧账就笑了起来——

纸张从旧到新,旧纸已经发黄卷边,上边的墨迹深深浅浅,有一些还有晕染,闻起来有旧纸的腐味,上边还有一些记错了的小涂小改;新纸就是上个月的账目,明显管理已经趋于完善,错漏没有了,任谁看来都是数本从旧到新的陈年老账。

余情又带着他去矿上晃了几圈,这几个矿都是中小型矿藏,并不是流油的富矿,虽然是白雪皑皑的冬季,矿坑矿井里都能看到穿着羊皮或棉衣的工人出出入入的作业,轨道也是修的整整齐齐,一看就已经开采多年。矿山不远处有几处工厂正在冒烟,估计是烧制金属的场所了。

刚进矿口,有的老伙计就像认识他似的纷纷和他打招呼,一副经常见面的老油条脸:“宇文将军又来了?这几个月开采情况一切如常,还新发现了一种碳化金,价值连城,就是产量太少了,要不可能有大用,您看看。”

最近余情正在研究这种碳化金,在一个铜矿开采过程中发现的伴生矿,产量极其稀少,矿工发现新物质首要就是测一下金属性能,看看能有什么用。

这个碳化金本来拿在手里比铜轻三分之二,看着亮银色,没抱什么能大用的希望,就是取个样以后保存下来留作慢慢研究罢了。

这一测试发现碳化金和其他金属不一样,赶紧就报给了余情——碳化金极抗高温,燃点和黄金差不多,关键是只要成型,无论何种金属怎样敲打戳弄,上边连一个白点都不会留下;烧融之后拉为细丝,两匹马用力亦拉扯不断,坚固异常,令这些见多识广的矿工大为震惊。

一人向余情禀告的时候说道:“这个碳化金就是产量实在稀少,估计一个矿也产不出五斤来,这要是产量和铁一样——都不用像铁矿那么产量大,像金矿产量就行,整出点盔甲来,这不是刀枪不入了吗,哈哈,像带着免死金牌。”

另外一人直接翻着白眼浇了冷水:“就这么点产量怎么筛选出来?一个矿出五斤每斤得卖至少上五万两才能抵回成本,一身盔甲几十斤重,我估摸着就算是富可敌国也买不起,你说是不是?少掌柜的?”

余情手里拿着小小的一块碳化金陷入沉思,听手下矿工喊她才回过神来,问道:“全力开采,想采二十斤需要多久?”

手下挠了挠下巴:“二十斤?天呐,四个矿各加派五十人专门用来收集和炼制,估计得至少两个月。”

余情眼睛里光芒一闪,嘴角翘起笑了:“开采出来就好说,四个矿各加派一百人,用来专门收集和炼制,一个月内把货交给我。”

两个手下互相瞅了瞅,都挠起头皮:“少掌柜的,这产量太小,得赔多少钱啊?”

余情站了起来两手掸了掸:“哪这么多废话,按照我说的做,现在就去安排人手,我在这顶多还能再呆一个半月,少一斤扣你们所有负责这个事的人一年的工钱;此事不许透漏出去,出去一个字,唯你们是问。”

矿上这些人老早就听说余情大手大脚,有时候好似心中没有成算,今天算是领教了。

******

宇文庭不知道这些插曲,他去了矿上之后又在附近运输的商队随便走访了几家,一问起来主要做什么,几家回答的倒很同意:“这边买卖少,这几年就是把安西军的开出来的铁矿运到中原去,只赚个运费。”

凡此细节,不一而足,问起来俱回答的相当自然,功夫是做到家了;宇文庭吹毛求疵刻意挑剔,又不死心的把能想到的点全都招呼个遍,依旧毫无马脚,这才安心的出了青海。

凌霄和宇文庭回到了安西军中,看了一下这半年的军务情况,其他的都没有问题,只不过宇文庭对一个事深表忧虑:“突厥前些年都是四分五裂,可能是最近被咱们安西军打的狠了,再加上出了一个阿史那清的王子,正在弹压各部,好像有统一的趋势,咱们不可不防。”

凌霄和凌安之对这个事情也有预见,他眼前浮现出突厥犹如禽兽的进攻:“少帅这次打他们残部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次让我回来,有一项任务就是看看怎么加建烽火台,增加驻军,只不过边境线太长,烽火台建少了也没用,粗略计算了一下,可能需要军费数百万两。咱们最近先看看在何处修建,先可一段修几个看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