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3/3页)

慕容信长这边,诸将也有请命上前突袭的,慕容彦超甚至大声喊道:“贼虏自以为对应得当,实则太过于依赖马军护卫。

观其马军强弱,远不如昔日契丹皮室军,若大王命末将出击,只需三千骑就能击溃敌部马军,趁而掩杀突袭大破之!”

慕容彦超这么肯定,是因为他刚才已经亲率五十余骑与高丽骑兵缠斗过了。

结果战绩自然是压倒性的,所以他才觉得可以只用三千骑,就能大破高丽万余骑兵。

慕容彦超一发言,周围军将都怕战功都被他给夺去,纷纷也开口请战。

慕容信长笑着摆了摆手,“彼辈虽然力弱不堪冲杀,但熟悉山川地理,咱们只击溃其马军大部和前部先锋,并非上策。

这些人野战、浪战不行,若是分散各处和固守坚城,害处甚大,不如放他们到平壤城下,聚而歼之。”

这就是慕容信长最真实的想法,他不准备和这些高丽人来个大半年的拉锯战,也不想围住开京坚城去攻打,他想的是毕其功于一役,直接逮住王昭,全歼高丽大军。

这都五月了,如果打的快一点,或许还能抢种一点粮食。

打的快,开京、水州(水原)等大城市的官仓中粮食,也不用在攻坚战中被白白消耗。

而且,慕容信长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水军!

……

通海港,赵匡胤赤裸着上身仅着短裤,与水军士兵们一起站在一艘只能容纳十余人的小船上,正在大声呼叫。

随着大船上红旗挥动,这些小船上的水手猛然划动船只,小船离弦之箭一般的窜了出去。

船上的士兵,手里都拿着一根与抄网差不多的武器,两船相交之时,谁将对面船上的士兵网住头部拉到水里就算赢。

一时间鼓声雷动,落水声和欢呼声不绝于耳。

横海镇算得上是张周最精锐的水军了,饶是赵匡胤练习了许久,还是很快就被网住拖入了海水中。

不过赵匡胤一点也不气恼,反而高兴异常,演习完毕之后,陈诲擂鼓,赵匡胤亲手发下赏赐,为最后一位独立于小船上的士兵重奖十贯,其余二三四乃至前十都有奖励。

不过今天,除了陈诲也在以外,折德愿也在,他看着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

“汝兄长怕你不适应海东的气候,还专门托某给你带来了药材,不过看来你赵大郎果然英雄了得,用不着这些东西了。”

折德愿虽然比赵匡胤大了五六岁,但在历史上两人的身份可是差距极大的。

可是在这个时空,折德愿作为皇帝的义四子,常年镇守大同府,现在又持节镇守漠北,还娶了皇室近宗女,身份可比赵匡胤高得多。

赵匡胤的兄长五岁就夭折,他基本就是家中长子,父母一般也以大哥儿称呼他。

且如今他赵匡胤也是统帅两万大军的高级将领,还有伯爵爵位,能让他心服口服巴不得认兄长的,只有对他有授业、提拔之恩的慕容信长了。

赵匡胤对着折德愿把手一拱,有些感慨的说道:“弟军务繁忙,到了海东之后尚未去拜见兄长,想来真是有些不当,还请折家兄长替某向信长哥哥告罪一声。”

折德愿摆了摆手,呵呵笑着说道:“郡王所想的是什么事,你又不是不知道,只要能在战场上帮助他,比拜见一百次都好。”

赵匡胤这么一听,就知道折德愿此来,肯定是要有任务了,当下一抱拳,“兄长请说,某麾下两万健儿早就准备好了。”

“好!”折德愿拉着赵匡胤的手,径直往他的指挥舱走去。

“郡王收到了开京来的密报,高丽水军以康承训为指挥使,约有一万五千人自江华湾北上,预计很快就要到达南浦港周围。

郡王命你立刻点起兵马,先败高丽水军,随后长驱直入,奔袭江华湾,某家的一万步骑也会跟你们一起行动。”

赵匡胤看了看地图,忍不住喜上眉梢,有了这情报,只要灭了高丽水军,就能在陆上大战结束前进入开京,这可是灭国的首功。

而且折德愿说的没错,这是最好报答慕容信长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