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真汉子(第2/3页)

“随时都可以。”张安世一脸情真意切地道:“咱们模范营,又不是贼窝,谁敢拦得住姐夫?只要姐夫愿意便可,随时来去自如。”

朱高炽道:“既如此,那么本宫这便离营。”

“好,好,好。”张安世见卓有成效,此时的心情是笑开了花。

若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莫说陛下,即便他阿姐那边也无法交代。

他一面小鸡啄米似的点头,而后给了朱勇一个眼色。

朱勇顿时意会,气定神闲地道:“队中校尉听令。”

这营房里的校尉们纷纷站定,齐声喝道:“在。”

朱勇道:“该队缺勤一人,现在起,本月……”

朱高炽眼睛微微睁大,下意识地立即道:“罢了,本宫再住几日。”

朱勇为难地道:“殿下,这不好吧,您是大佛,咱们庙小……”

朱高炽是个仁慈的人,何况这些校尉这数月来,一直都照料着他,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有此进步,身体也不可能打熬得这样快。

现在因他的缘故,而让其他人受罚,他心中不忍。

至于干涉模范营的事,朱高炽是不会干的。

他很清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反正他对这里已渐渐地适应,多呆几日,也没有什么妨碍。

“姐夫……”张安世道:“怎么好端端的……”

朱高炽道:“你这小子……”狠狠拍了拍张安世的肩。

而后,朱高炽露出一丝真心实意的微笑,道:“本宫是万万没想到,本宫也有精气十足的今日!”

这一句,自是大大的夸奖。

知道自己身体好坏的人,永远都是自己。从前走几步便气喘吁吁,因为身体超重而步履蹒跚,每日都是无精打采,总觉得浑身都是不适的日子,朱高炽自己再清楚不过,这已一去不复返了。

此时,有宦官来,道:“陛下驾到,陛下的圣驾要来了。”

张安世不敢怠慢,跟朱高炽无声地打了个招呼,转头便对朱勇道:“我去迎驾,你在此布置。”

说着,张安世拔腿便走。

圣驾抵达大营,随来的有百官,也有各国的使节。

酒宴早已预备妥当了。

是在一处大营帐进行的。

朱棣下了步撵,便领着众臣至大帐。

在这大帐外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朱棣的视线扫过,其中一人,令朱棣的目光稍稍地停顿。

他忍不住轻挑眉头,这个校尉看着有一丁点的面熟啊。

不过到底是谁,他一时想不起来。

只是朱棣并不在乎这些细节,只觉得这个人……有些像自己的次子朱高煦。

当然,朱高煦又怎会出现在此呢?

他随即莞尔一笑,便收回了视线,相像之人,多的是。

等他至大帐中升座,近臣与瓦剌汗、鞑靼汗、朵颜汗纷纷列席。

无数的美味佳肴,自是呈上。

明朝的皇帝,可能是因为太祖朱元璋的缘故,所以膳食都十分的油腻。

譬如这个时候的朱棣,供奉他的御膳,按照规格,往往是按酒四品,焚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猪肉撺白汤,饭用鹅,鸡三只,羊肉五斤,猪肉五斤,白粳米二斗,茶食九斤,香油饼九十片,砂糖八两,赤豆一升,雪梨鲜菱并二十斤。

基本上,都是大鱼大肉,肥腻无比。

若是皇帝设宴,膳食便又要增添,如胡椒醋鲜虾、火贲羊头蹄、羊肚盘、粗腰子、蒸鲜鱼、丝鹅粉汤等等。

这些膳食,看上去玲琅满目,色香俱全。

不过张安世,却是从来不吃的。

其实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御厨和御医一样,都是世袭的。

一个厨子做菜做的好,在太祖年间入了宫,那么他儿子是御厨,孙子也是御厨。

因而,一般宫中的膳食,贵人们都吃不惯,往往会增设内膳房,让擅长烹饪的宦官,做一些拿手的小菜吃。

所以朱棣落座,随口尝了一块羊肉,其余之人,也都干笑着动筷子。

张安世就是连装都懒得多装了,空着筷子塞进嘴里抿了一口,便算是尽了意思。

此时,朱棣道:“交各部的博克武士来。”

不多时,便有六人入帐,六人都颇为壮实,而后行了礼。

朱棣看着此六人,颔首道:“不错,不错,是好汉子,尔六人博克给朕看,且看谁拔头筹。”

六人便看向自己的首领,而后点头,一一退出了大帐。

大帐之外,帐帘卷起,紧接着,便是六个武士,捉对开始摔跤起来。

朱棣则取温酒细品,众臣则露出愉快之色,三个蒙古汗,自也说了一些吉祥的话。

只是他们的心思,却都在帐外。

朱棣对摔跤颇感兴趣,当初驻扎在北平的燕王卫也有类似的搏戏,看着帐外的武士彼此之间角力,便放下了筷子,全神贯注地看着。

这六个武士,自是精挑细选,说是摔跤,不如说是自由搏击,在击败了自己的对手之后,便又重新捉对厮杀。

一时之间,紧张的气氛便渐渐生了。

尤其是到了后头,搏斗越发的白热化,那瓦剌的武士,气力极大,连摔翻了两个对手,获得了满堂喝彩。

到了最后的时候,这瓦剌武士终于将最后一人掀翻,那人呃啊一声……整个人重重的摔下。

“好。”朱棣显的格外的激动,他站起来:“此真汉子也。”

瓦剌汗顿时满面笑容,激动的道:“皇帝陛下,此乃我部的勇士乌日格。”

朱棣道:“叫进来,赐他酒肉。”

对朱棣而言,叫这些人来博克,既源于自己对摔跤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彰显诸部对他臣服的昭示。

这叫乌日格的人进来,拜下,朱棣让人取肉一斤。

他直接拿手抓着,当着君臣们的面大快朵颐。

朱棣道:“来人,赐他金带和金银。”

乌日格似乎晓得一些汉话,结结巴巴地用汉话回答:“陛下的恩赐,下臣感激,我素知大明最擅火器,就不知这博克,大明可有勇士,或可较量一二。”

瓦剌人常年在大漠之中游牧,不擅辞令。

可能是因为此人大胜,不免生出骄傲之心,此时想让皇帝看看他瓦剌武士的厉害,便希望再来几个对手,好一展身手。

却殊不知,这一句话,却令大帐中气氛一下子凝固下来。

那瓦剌汗不禁惶恐起来。

正犹豫着要不要请罪。

三部之间相互博克,在朱棣面前搏杀,若是胜了,这大明皇帝自然龙心大悦。

可挑衅汉人,却有另一层意思。现在瓦剌汗只等着和大明缔结更好的商约,做他的二手贩子呢,这乌日格的话,若是别有用心的去理解,大可以认为这是瓦剌想要挑衅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