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破釜沉舟(第2/3页)

张安世听着,竟有种感触良多的感觉,随即撇撇嘴道:“他娘的,说着说着,怎么离题万里去了!杨先生,我叫你来,是希望这两日,你帮我在这王府里暂时镇着,随时处理送来的奏报。”

杨溥抬头,目光倒是平静,只道:“下官也是读书人,殿下当真信得过我?”

张安世下意识地道:“你不一样,你变异了。”

“变异……”

张安世不管他懂不懂变异这两个字的意思,接着道:“杨先生,我从没有排斥过学问,对有学问之人,依旧还是敬仰的,似乎你还没有明白我方才的意思。”

杨溥笑了笑道:“现在明白了,殿下将这事交给下官吧,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张安世舒了口气,于是微笑着道:“那么就……拜托了。”

杨溥道:“殿下也请珍重。”

“你把话说到珍重这个份上,倒是好像要去办什么危险的事一样,教我突然心里有些担心。”张安世笑了:“你放心吧,我这个人,有一点好处,就是从来不会将自己置身危险的境地,没有人比我更懂怎样保护自己。”

杨溥也随之一笑,这点他倒是相信。

张安世显然是个做事很有效率的人,既然安排好这里,他便也责无旁贷,脸上笑意一收,对着外头大呼一声:“人来。”

没一会,便见一队护卫走了进来。

他们带来了甲胄,七手八脚地给张安世开始穿戴起来。

这一套甲胄,显然属于威力加强版,是特制的,竟是生生地将张安世装配得像一个大罐头。

可以说,若说张安世对于大明军事研究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就在于甲胄的研究了。

而后,张安世便穿戴一新地领着一队护卫出了厅堂。

而在这厅堂之外,早有更多的护卫,在此按刀伫立。

张安世出现,众人纷纷随扈,直接扬长而去。

被留下来的杨溥,目瞪口呆地看着张安世的背影,唏嘘一声,随之苦笑。

作为太子属官,杨溥属于游离于此之外的观众角度,他虽偶尔参与一些决策,可掺和却又不多,此时的他,禁不住又开始沉思,忍不住会去想,张安世这一次,到底做的是什么打算?

看着好像很严重的样子,毕竟没见过张安世披这样的甲胄。

……

另一头,一封密奏,火速地被送进了宫中。

亦失哈捏着这份奏报,快步进入了文楼。

端坐在这的朱棣,只草草一看,却面无表情,只是淡淡道:“朕知道了。”

随即,他随手将这奏报丢进了脚下的炭盆。

那奏报触及上炭盆里炭火,立即卷起了一团明亮的火焰,而后,灰烬飞舞。

此时,朱棣似有几分倦意,他将身子微微地倚靠着后座,眼睛半张半合,口里则道:“皇孙已去了栖霞吧?”

“去了,清早就去的,好像是在什么招商局公干。芜湖郡王殿下胆子倒不小……”亦失哈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棣的脸色,随即道:“竟是让殿下,做一个小小的文吏,殿下可不高兴了。”

朱棣依旧平静地道:“由着他们去吧。”

顿了顿之后,他抬头看一眼亦失哈,突然感慨:“你也老了。”

亦失哈道:“奴婢身子好着呢。”

朱棣道:“人老了之后,这身子垮塌下去,也不过是一朝一夕之间,切切不要以为身子还如年轻时的硬朗,你瞧瞧你自己,你头上的白发,比朕多的还多呢。”

亦失哈却是渐渐地红了眼圈,整个人也显得伤感起来,幽幽地道:“奴婢也没想到,怎么好端端的,几十年,一晃眼就过去了。”

朱棣笑了笑道:“是啊,几十年一晃眼就过去了,上天留给朕的时日想来也不多了,只是朕乃天子,世上还有许多未竞之事,若是不能早日办干净,真让朕遗憾啊。”

说着,朱棣幽幽地叹了口气。

亦失哈似乎是了解朱棣的,却道:“陛下办的事,哪一件不是利在千秋?千秋之后,必为天下人所颂……”

朱棣摆摆手道:“你错了,朕和太祖高皇帝所做的事,哪一件哪一桩,都是腥风血雨,不被人唾骂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敢做什么圣君?不过……朕将手头这些事干完,朕的儿子,朕的孙儿,就有机会做名垂千秋的圣君了,所以啊……朕来担着这骂名,也无不可。”

亦失哈道:“陛下……”

亦失哈想说点什么。

朱棣打断他道:“你也是久见人心的人了,难道会不懂吗?朕看你懂的很,只是在装糊涂而已。朕这些日子,益感倦乏,偶尔会回忆往事,而今思来,朕百年之后,朕之儿孙与后世百姓们,倘若真生于清平的世道,他们一定不会懂,也不会明白,朕这出大漠,追亡逐北,且又靖难功成,治天下以苛政的种种事迹。”

“他们岂会知道,这鞑子你若是不去打,他们便不会友善共处。也不会明白,建文所谓的‘善政’,为何会败亡于朕手。更无法理喻,为何朕总要大加屠戮,非要杀的血流成河,才要罢休。”

说着,朱棣一笑,又道:“说不准,他们会认为,朕骨子里便是残忍好杀,就喜杀人为乐呢。”

亦失哈红着眼眶道:“陛下……别说了,别说了……”

朱棣道:“那就不说了,你叫个人去告诉张安世,就不必中旨了,直接传口谕,教他一切便宜行事,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

亦失哈便道:“奴婢遵旨。”

朱棣阖目,只道:“朕乏了,歇一歇。”

亦失哈看一眼朱棣,便悄然退下。

……

此时的朱金,得了一份字条。

只一看字条,他便什么都明白了。

这满脸堆笑之人,每日逢人便露出宛如弥勒佛一般的笑容,可现在,他的脸却板了起来,再无那和颜悦色的微笑,取而代之的,却是一脸冷然。

“召各大钱庄。”朱金道:“所有钱庄的掌柜,统统都来。”

很快,许多钱庄的掌柜、大掌柜,甚至是总掌柜纷纷抵达,他们进入了商行的总部。

乌压压的人,静候着什么。

朱金沉声道:“因钱庄储备金的问题……”

朱金背着手,大腹便便的踱步,穿梭在一个个掌柜们之间。这些掌柜都是熟人,有不少人,都是朱金亲自提携起来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所有人都安静地垂着手,洗耳恭听的样子。

朱金继续道:“为了防止储备金不足,联合钱庄上上下下开始收缩放贷的业务,所有的贷款审批,不再是掌柜负责,万两纹银以上,需总掌柜审批,五万两以上,要交老夫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