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杀心骤起(第2/3页)

说着,他取了这宦官手里的圣旨,边走边道:“随咱来。”

到了文楼,那宦官等在了门外头,亦失哈径自走了进去。

朱棣此时还在沉吟长思,见亦失哈蹑手蹑脚地来,不由问道:“怎么了?”

亦失哈笑了笑,道:“陛下,旨意送去了太平府,可太平府那边,威国公不肯奉诏。”

此言一出,朱棣不是愤怒,而是震惊。

“张安世哪里有这样大的胆子,这小子见杀鸡都吓得魂飞魄散。”

亦失哈道:“是因为威国公……害怕欺君。”

朱棣察觉到亦失哈话里有话,只吐出了一个字:“说。”

亦失哈道:“据闻是吏部在陛下之前,便已对陛下要封赏的诸官进行了惩处,譬如那本要封赏的少尹高祥,其实已不是同知了,已经被吏部开革,流放琼州为吏……还有其他人……大抵也都是如此……”

朱棣瞳孔猛然收缩,他好像是见了鬼似的,沉默了很久,才道:“吏部为何如此?”

亦失哈道:“吏部说,这是陛下的旨意。”

朱棣:“……”

亦失哈一点也不奇怪朱棣的反应,耐心地道:“陛下,您忘了,此次京察,陛下有过交代,对京察劣等者,要从重处置。”

“你的意思是……京察劣等者,竟都在太平府?”

亦失哈深吸一口气,其实他已感觉到了朱棣身体内的一腔怒火,可现在,他不能躲避,也无法敷衍,便直面朱棣道:“是,三十一个劣等者,其中太平府,就占了大半……这些人……就在几个时辰之前,已经罢黜官身,严重的,还被发配。”

朱棣身子僵硬,只是他眼底深处,一双眸子,像是已开始燃烧着什么。

他胸膛开始起伏,而更可怕的是,在这刹那之间,因为过于激动,他的大脑好像开始陷入了一种无意识的癫狂。

到了最后,朱棣怒极,直接抄起了案牍上的朱笔,便朝亦失哈身上拍去。

啪……

这笔份量颇重,砸的亦失哈脑袋一沉,不过他没吭声,只站在原地,依旧一言不发。

朱棣道:“贼子安敢?”

亦失哈:“……”

朱棣气得脸发红,喝道:“他们这样戏耍朕,这是将朕当什么,当他们的木偶吗?朕还没死呢,朕还没死!”

亦失哈虽是此前已经预想到朱棣的怒气,却还是避免不了吓得心惊胆跳,连忙拜倒道:“奴婢万死之罪。”

朱棣没理会亦失哈,继续骂道:“这些人,已到了这样的地步,这是欺朕的刀不利了吗?”

朱棣疯狂地在这文楼中疾走:“好,好得很哪,朕要嘉奖的人,原来在他们眼里,都是昏官、庸官,好一个吏部,看来……朕应该退位让贤,让他们坐这里好了。”

这话已足够吓人,亦失哈流下泪,哭着道:“陛下……别说了,别说了,陛下岂可说这样……这样有悖列祖列宗的话。”

朱棣冷声道:“列祖列宗……朕的列祖列宗,被他们欺瞒,到了现在,他们又来欺瞒朕,无耻,无耻!”

亦失哈道:“陛下若是动怒,大可以罢他们的官……”

“罢官?”朱棣大笑道:“朕罢他们的官做什么,朕便要亲自看看,这些人……是怎么欺瞒朕的。他们倒是恶毒得很,教他们去京察,他们拿太平府的人来充数,还口口声声说什么,是要整肃纲纪!朕真是瞎了眼,竟还交代要严惩。历来奸臣,也未必敢如此,就算秦桧再生,敢这样干吗?”

亦失哈不敢说话了。

“太平府那边怎么说?”

亦失哈只好道:“太平府那边,接到了两份旨意,分不清那一份是真的,哪一是假的。被封赏的诸官,也不敢接旨,现在正准备收拾东西,准备交割,而后……”

后面的话,朱棣显然没心思听了,打断道:“去太平府,下旨!下旨给锦衣卫!还有你们东厂,先将吏部围了,所有关系到京察事务的人,哪怕只是跑腿的,也都给朕先拿下。到太平府,朕要看他们对质,他们不是一直都在说,朕行事要公正吗?不是一直要求朕要明察秋毫吗?那朕就明察秋毫给他们看。”

亦失哈轻声道:“陛……陛下,那蹇……部堂也……”

朱棣道:“一并索拿,没有结果之前,一个都不要放过。下旨北镇抚司,牵涉此事者,人要拿到,他们的在京城的住处,也要先围了,莫要走了一个,等辨别了真相,再该抓的抓,该放的放。”

亦失哈道:“奴婢遵旨。”

他摸了摸自己被陛击肿的额头,心有余悸。

朱棣怒气冲冲地道:“走。”

朱棣率先出了文楼。

外头候着的宦官,早已吓得魂飞魄散。

等见到亦失哈抚着额头出来,这宦官趴在地上,脑袋却仰起来,担心地看着亦失哈,想说什么。

亦失哈一面亦步亦趋的跟着朱棣,一面朝他摆摆手,示意他此时不要闹出什么动静。

于是宦官便感激涕零地深深瞥了亦失哈一眼,垂下脑袋,继续诚惶诚恐地匍匐跪着。

……

吏部。

这里还是和往常一般,相比于其他各部,这里显得更肃穆了许多。

所有人进出,都是蹑手蹑脚,这望而生畏的吏部部堂,仿佛有一种魔力一般,教任何人都对它心生敬畏。

此时,有人匆匆而来。

这人狂奔着进入了部堂。

这正是从太平府回来的郎中刘荣。

这刘荣好像疯了一般,哪里还有平日的官仪。

“我要见部堂,我要见部堂……”

差役们将他拦住:“刘郎中……怎的了……”

许多人从自己的公房里探出脑袋来。

“我要见部堂,祸事了,祸事了。”

“谁在此咆哮!”

这时,有人闲庭散步一般,从公房中出来,厉声喝问。

众人见了此人,一个个吓得缩了脖子,这便是吏部天官蹇义。

蹇义乃老臣,他出身名门,哪怕是小时候读书,师从的也是当时元朝的中书左丞殷哲,并且这位元朝的宰相对蹇义的平价极高,对人说:“是儿将来远到非吾所及,当成就之”。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改朝换代,并没有影响到蹇义。他果然如自己的恩师所评价的那样,十分顺利的中举、金榜题名成为进士,并且也很快的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

可以说,蹇义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

如今官拜吏部尚书,不过他却以秉心正直,淳良笃实示人。

他也确实这么做的,平日里没有什么娱乐,也几乎不和其他的大臣结交,每日只办好自己手头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