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论功行赏(第2/4页)

朱棣双目盯着那汉子,似乎想继续观察此人的言行举止。

张安世则是继续追问:“你如实说,当真这样好吃吗?”

“当然好吃!”这汉子一脸回味地道:“这滋味,可和细粮一样。”

所谓细粮,其实白米和白面,而一般的人,一年到头,是吃不上几顿白米白面的,后世人可能吃细粮吃习惯了,却追求所谓的粗粮。

而在这个时代,细粮本身就是奢侈品,人们对于大富大贵的想象,大抵也就是能每天吃上细粮了。

张安世道:“若是以后,日日都吃这个呢?”

“吃这个?”这汉子眼眸一张,眼中闪过期盼,道:“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事,若是日日都有人给我吃,那便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另一个也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深以为然。

张安世笑了笑道:“不错,不错,好啦,你们可以走啦。”

这二人如蒙大赦,慌忙走了。

朱棣此时才站了起来,道:“这粮……以后都能种植一千三百斤?”

张安世道:“臣……不,邓公公现在在育种呢,今岁种下的粮种良莠不齐,若是来年,争取产量还能增加一些,经过几次选种,邓公公那边,努力能够做到有亩产两千斤。”

两千斤……

若说此前,张安世说这样的话,大家可能以为这家伙在吹牛。

可若是现在……他说出来,大家却是信服的。

朱棣忍不住喃喃道:“亩产两千斤,还是旱地,便是七倍于寻常的旱地……好……很好……好的很……”

说着,他显得若有所思,口里下意识地道着:“这样的话,数十年之内,再没有粮荒了,朕……朕……”

他踱步着,背着手,陷入了苦思冥想。

在古代,所谓的盛世,就是人口,人口越多,就证明王朝有多鼎盛。

可实际上,这种人口的增长,到了极限,往往就意味着王朝衰弱的开始。

因为土地的承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土地的兼并,更会催化这个过程。

可一旦产量大增,那么这趋势,便会被瞬间地遏制。

到时,只怕天下的人口,都要大增。至少对大明而言,人口大增没有坏处,因为现在……朱棣还真有些缺人。

就说吕宋和安南那边,现在都在催告,希望能够流放一些罪犯和囚徒到那儿去,原因倒也简单,他们对于人力的需求太大了。

朱棣道:“邓公公?”

张安世道:“陛下,您又忘了?就是……”

“朕想起来了,那邓先生在何处?”

邓健此前一直站在角落里,他一向不太起眼,此时听到了先生二字,吓了一跳,连忙站了出来,拜下,卑躬屈膝地道:“奴婢……奴婢罪该万死,奴婢可当不起什么先生……奴婢是个阉人……”

朱棣凝视着邓健,他依稀记得,当初出海回来的时候,邓健也是这般落魄,没想到,这一次见面,这邓健比出海回来时,更落魄了。

朱棣忍不住感慨道:“真是壮士啊,大丈夫当如此也。”

邓健:“……”

换做任何人,你当着一个宦官的面说什么大丈夫,几乎都等于是在骂人。

可邓健这一句却是听明白了,这是夸赞,而且还是皇帝而当夸赞。

他忙激动地叩首,泪流满面地道:“奴婢……奴婢……”

朱棣却是上前,亲自将他搀扶起来,仔细凝视着邓健,随即对左右道:“粮种是他九死一生带回来的,粮食也是他种下的。朕要问诸卿,普天之下,普惠天下苍生百姓者,谁的功劳可与他相当?”

这一下子,却将胡广等人都难住了。

夏原吉很激动地道:“陛下,依臣看,管仲可以……”

张安世却道:“神农。”

一听神农,胡广有话说,入你娘的张安世,在儒家体系里,神农是三皇五帝的级别,好吧!

胡广立即道:“臣才疏学浅,倒是没有察觉到历朝历代,有人可类邓先生。”

朱棣努力地想了想,似乎也没想到,便道:“也有道理,这样的功劳,朕看……要重赏。”

朱棣对有功之人就是这么干脆,有功就要奖!

亦失哈便笑吟吟地看着朱棣,连忙上前道:“陛下,尚膳监掌印,出了空缺……”

朱棣看也不看亦失哈,却是道:“这样的功臣,内廷的十二监,哪里有资格安置?朕的大臣之中,有相士,有僧人,难道还容不下一个邓健吗?”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

不过……居然无人反对。

即便是杨荣和胡广,竟也觉得理所应当。

夏原吉道:“不如……来户部吧……”

却更没想到的是,朱棣沉吟道:“封侯……”

猛地顿了一下,朱棣才接着道:“不,封世侯,赐食邑五千户,委屈一下,挂一个户部侍郎衔,负责农务,这农庄,还离不开邓先生……让他在此招徕流民,继续引种新粮。还有随他一道在此试种的庄户,每人赐银一千两……”

说着,朱棣回头看一眼杨荣和胡广,随即又道:“这是朕的意思,教廷议讨论。廷议不会有人反对吧?”

杨荣和胡广没有什么犹豫,这杨荣道:“臣可以作保!”

朱棣颔首。

邓健却在一旁听得大吃一惊,直接僵在了原地,竟是大气也不敢出。

封世侯啊!

这岂不是,和张安世一样了吗?

而且还挂了一个户部侍郎之衔,大明从不曾有太监封爵和在外朝为官的记录,真是闻所未闻。

他身躯一颤,竟是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应。

能把太监做到他这个地步,真是值了。

哪怕是亦失哈站在一旁,也禁不住流哈喇子。

“奴婢……奴婢……”邓健哽咽了,一下子拜倒在朱棣的脚下:“奴婢谢陛下恩典。”

朱棣却是冷起了脸,肃然地道:“以后不可再称奴婢,要自称为臣,做大臣就要有做大臣的样子。你有儿子吗?”

邓健道:“奴……臣……臣有一个侄子。”

朱棣想也没想,就道:“朕下旨,过继……自此之后,就是你的儿子了,给你留一个香火。”

邓健涕泪横流,感激地道:“是,是……”

朱棣又很是慎重地道:“这个地方,要好生保护……张安世……”

张安世立即道:“臣在。”

朱棣吩咐道:“你那安南卫,再增三百员额,设一个千户所吧,其中半数……日夜囤驻于此,专司护卫这个庄子,这庄子里,但有任何闲杂人等混入,朕拿你是问。”

张安世连忙道:“陛下,六百人是不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