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落网(第2/4页)

此时,他已是皮开肉绽,浑身血污,被打得昏死了过去,而后,有人取来了一桶冰水,直接浇在了他的头上。

陈瑛打了个激灵,茫然又惶恐地张开眼睛,随即嚎啕大哭着道:“我该死,我该死。”

“你当然该死。”从陈瑛的身后,传出幽幽的声音,这声音说不出的恐怖。

陈瑛瑟瑟发抖着道:“我都说啦,都说啦。”

“你还和谁勾结?”

“我……我不敢与谁勾结,许多事,都是通过一个商户进行联络……”

纪纲突然道:“是吗?到了现在,你竟还不老实,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了?”

说着,纪纲站在他的伸手,慢吞吞地修剪着自己保养得极好的指甲,一字一句地道:“既然如此,那么……就别怪本都督不客气了,来人……”

似乎听了纪纲的授意,一个校尉,已是猛地将陈瑛的下头扒了下来。

陈瑛拼命挣扎:“你们要做什么?要做什么?”

他恐惧到了极点。

而后……便见有人取了一个指甲大的小刻刀,慢慢地朝陈瑛的要害部位去。

陈瑛毛骨悚然,边拼命挣扎,边惊恐不已地大叫:“饶命,饶命。我乃……我乃左副都御史,我随陛下靖难……呃……啊……”

一块碎肉,竟生生地自陈瑛的要害处切下来。

陈瑛直接疼得昏死下去。

“一片片的切……”纪纲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他精神变得亢奋起来,狰狞着道:“一点点的来,今日切够九十九刀……”

陈瑛刚刚失去意识,可随即,又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楚传出,于是他人又清醒了,发出惨呼。

“我……我……说……我说……”陈瑛早已哭不出泪来了,只是干瘪的嘴唇张开,整张脸扭曲着。

纪纲搬了一把椅子来,坐在了陈瑛的面前,低头看着陈瑛那鲜血淋漓的新伤口,淡淡道:“说罢,陈都御史……我洗耳恭听。”

陈瑛痛苦地道:“建文时……我因只是贡生出身,不被黄子澄、方孝孺等人所容,建文所信任的,多是黄子澄之辈,我自知自己无法得到他们的信任,于是……等建文削藩,我料定天下必然大乱……所以燕王起兵,我立即与燕王同谋,共商大计。可与此同时……我还私会宁王……”

“为何私会宁王?”

“宁王驻大宁,宁王卫乃是精锐,又有朵颜三卫,诸藩王之中,宁王最是兵多将广,何况宁王素有奇谋。当时我料定,能得天下者,必是燕王和宁王此二者其一!”

纪纲道:“此后呢?”

陈瑛道:“此后宁王举棋不定,而燕王借了他的兵马,得了天下,而我与宁王……依旧还有联络。”

“什么联络?”纪纲站起来,死死地看着陈瑛。

陈瑛深深看了纪纲一眼,他颤抖着,一阵阵的剧痛,从身下传来,痛的他冷汗淋漓,他忍耐着剧痛,缓缓道:“宁王万万没想到,当初陛下许诺的二分天下,陛下非但要背信弃义,竟还……还……又移动了他的藩地,隔绝了宁王与宁王卫和朵颜三卫的联系,且还对他处处防范,他心中不忿……”

纪纲接口道:“于是你与他同谋?”

陈瑛连忙道:“我不敢不与他同谋。若是陛下知道我当初还与他私通,这靖难功臣……就成了乱臣贼子了。”

这也是实话,朱棣看重陈瑛,是因为朱棣认为自己靖难之后,陈瑛居然如此看得起他,作为为数不多的文臣,选择投靠他不说,还坚定地站在他的这一边。

若是知道人家还和宁王有关系,这所谓的从龙,岂不就成了投机?

你陈瑛不过是漫天撒网,寻一个推翻建文的主子而已。

如此一来,事情的性质,可能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了。

此时,纪纲死死地看着陈瑛:“而后呢……来,不急,你慢慢地说!”

陈瑛却已痛得咬牙,额头上的青筋爆出来。

纪纲慢悠悠地道:“来人,给他治伤。”

……

当日。

纪纲入宫。

他的行动十分迅速,当他跪在了朱棣的脚下时。

朱棣却只瞥了他一眼,道:“何事?”

“臣从陈瑛那里取了口供。”纪纲道:“此事……关系甚大。”

朱棣似乎来了一点兴趣,却突然道:“莫不是又和上次一样取的口供吧,你的手段,朕可是颇有见识。”

纪纲听罢,心里惶恐,上次屈打成招的事,陛下还惦记着呢。

于是纪纲忙道:“臣确实是动了刑,可这一次,却是掌握了分寸,而且这些口供,可以从多方印证,臣……可用人头担保。”

朱棣这才道:“你直说罢。”

“陈瑛所勾结者,乃宁王……”

此言一出,朱棣色变。

随即朱棣冷笑道:“是吗?朕有许多好兄弟啊。”

纪纲接着道:“他们的勾结,从靖难时就开始了。”

朱棣皱眉,来回踱步着,口里道:“靖难时?”

“对,那时陈瑛联络的,不只陛下,还有宁王。他认为宁王和陛下,各有五成把握取天下,所以……”

朱棣骤然明白了什么。

从理性角度而言,确实如此,建文的几个皇叔,无论是实力,还是自身能力而言,能与他朱棣争一争的,确实是宁王了。

不过朱棣下手更快,这才占了先机。

朱棣自顾自地道:“当初他投奔朕,朕还颇为感动,以为他是顺天应命。当时朕虽起兵,可与遮天蔽日的南军相比,实在不值一提,胜算可谓是微乎其微,竟还当真视他为自己的心腹肱骨,现在想来,实在可笑。”

纪纲则又道:“此后……等陛下靖难成功,宁王对陛下……多有怨言,这宁王不忿,陈瑛便又与他勾结……谋划了许多大事,陛下……从这陈瑛的口供得出,这钦案,都与宁王息息相关,牵涉到的,有宁王殿下,有陈瑛,有朵颜三卫,还有依旧还在大宁、大同等地的边镇之人。”

此时朱棣的神色倒没有太惊讶了,淡淡道:“宁王善谋,看来……诚不欺朕。”

纪纲犹豫地道:“卑下……是否……”

朱棣落座,脸色凝重地看着纪纲:“你有何打算?”

纪纲道:“宁王谋逆,罪无可赦,此番他已启程往南京来了,多半是借此机会,想向陛下表明自己绝无谋反的心迹。这正是趁此机会,将宁王为首的乱党们,一网打尽的好时机。锦衣卫……在南昌府早有布置,不只如此,上高、宜春、瑞州府等处,北镇抚司也早有緹骑,当地的情况,臣了如指掌,现在宁王离开了巢穴,臣可先行动手,先拿下他在南昌的所有党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