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晴天霹雳(第3/4页)

“老夫去了,你不必再帮老夫搬书,老夫还没老到连书都搬不动。”

“是。”

胡俨摇摇头,看着杨士奇,他突然发现,此人倒是颇有几分意思,就是……人太痴了。

当下,搬书回了国子监,刚刚在公房落座,书吏便奉来了茶盏。

茶热腾腾的,胡俨只捧在手里,想要慢慢地吹凉。

可是猛地……电光火石之间,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划过。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这方才忽视的话,现在猛地涌入心头,就好像一道闪电,五雷轰顶!

啪……

却在他一颤的功夫,那滚烫的热茶突然泼洒出来,胡俨猛地一摔,便将茶盏摔下去。

那茶盏顿时摔了个粉碎。

飞溅的瓷片,甚至溅至他的脸上,以至他脸上割破了一道口子,瞬间便有血珠冒了出来。

书吏见状,大惊失色,慌忙上前要帮胡俨擦拭。

胡俨却顾不得疼痛,只愣愣地看着地上的茶盏,突然怒吼道:“走开,走开!”

书吏,忙道:“学生万死。”

“出去,立即出去。”

“胡公,您不要紧吧。”

“不要管我!”胡俨厉声大喝。

这书吏从未见过胡公发这样大的火气,据说当初他被粪坑炸了,也不曾这般。

书吏缩了缩脖子,只好道:“学生告退。”

门被书吏关上了。

胡俨还站在原地,不管脸上已渗出殷红鲜血的口子。

也没有顾得上地上摔了个粉碎的茶盏。

他猛地,陷入了沉思。

“心即理……”

“心即理……”

口里呢喃着,他却是抬头,看着房梁,时而又低头,人像无头苍蝇一样,走了几步,即使被案牍撞到,他也没理会,又走几步,却是碰倒了灯架子。

哐当,灯架子倒下。

他没去搀扶,也不理。

“不对,不对,不该如此……心若是理……那么格物致知何解?朱熹圣人怎会错?不对,不对,一定是哪里错了。”他忘我地喃喃自语。

“假若,假若心即理,那么知行合一……岂不是……岂不是……”

猛地,一个又一个念头涌入心头。

他有时浑身颤栗,可很快,却又恢复了理智,忍不住低声骂道:“一派胡言,一派胡言,怎么可能是如此,绝不可能。”

他在公房里关了一夜。

甚至没有回家。

直到次日的时候,书吏来到公房,打开门的时候,大吃一惊。

只见这公房早已是一片狼藉,摔碎的茶盏,倒下的书架,丢弃得到处都是的书籍,还有泼了一地的墨。

至于胡俨,此刻却伏在案牍上,他正认真地翻着书,好像想从某些书中寻求答案的样子。

书吏忙上前:“胡公,这是……这是怎么了。”

胡俨今日没有发脾气,而是很沉默,他眼里布满了血丝,用疲惫地眼神看了书吏一眼。

而后,他突然道:“心即理何解?”

书吏思索了很久,最终摇头道:“学生不知道。”

“知行合一呢?”

书吏部依旧摇头,苦笑道:“学生……觉得此意不通。”

“不通在何处?”

书吏挠挠头道:“圣人书里没有这句话。”

“哈哈……”胡俨大笑,最后挥挥袖子道:“你下去吧,这里没你的事了。”

书吏却是害怕出事,不敢走。

而胡俨确实很快就不在乎书吏的存在了,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虚空,继续喃喃念着:“此句不通,此句怎么会不通呢?我看此人学识太浅薄,哎,夏虫不可语冰啊。”

书吏:“……”

其实这也是常理,这一句出现在明朝中叶,振聋发聩的话,本来就不是普通人可以领悟的。

那些门外汉听了这些话,可能压根不会注意。

而像这些书吏,肚子里有一些墨水的人听了去,也是一头雾水。

读书更精通一些的,只怕也只是觉得还不错。

而到达了杨士奇的层次,则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味了。

至于胡俨此等大儒中的大儒,这种博览群书,对诸子百家都有涉猎,同时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之人,这一句话所带来的冲击,却不啻是一个百斤重的火药包。

似乎在此刻,一切的事都已不重要了。

因为这短短一两言,颠覆了胡俨的整个认知体系。

他下意识的想要将这番话当做是笑话来看待。

可是……内心深处,他又一次次的开始推翻了这个可笑的念头。

就好像搭积木一样,这堆积起来的知识城堡,一次次被这句话推翻,而胡俨又拼了命的进行重建。

推翻的次数越多,重建就变得更令人绝望。

眼前好像有千重山,他迈步过去了。

“胡公,胡公……要不要吃点东西。”

“吃东西?”一脸颓废的胡俨侧目看这书吏。

随即摇头。

“不吃。”胡俨一面说着,一面却是站了起来,举步就走。

书吏担心地道:“胡公往哪里去?”

“寻找答案。”

胡俨毫不犹豫地道:“我要去求教。”

“求教?胡公……不会说笑吧,这天底下,谁有胡公的学问高啊。”

胡俨听罢,忍不住冷笑道:“一山还有一山高,你懂个什么?”

……

胡俨来到了京城的一处宅邸。

来到这儿的时候,他居然显得十分的恭谨。

递上了自己的名帖,门房进去通报之后,却又回来:“我家先生说,不见客。”

胡俨却没有迈动步子,依旧站在原地:“请告诉你家先生,有要事来访,若是他不见,我便不走了。”

门子奇怪的看了胡俨一眼,却又飞快去了。

终于,那门子来过来,道:“请进吧。”

这是一个寻常的宅院,并不奢华,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就在这么一个后宅里,却是一个茅庐,茅庐里似乎坐着一人,用竹帘子隔开。

里头的人很平静,道:“何事?”

“有一事请教。”

“堂堂胡公,也有解不开的疑惑吗?”这个人似乎笑了起来。

胡俨苦笑道:“说来惭愧,实在是学业不精。”

“你说说看吧。”

胡俨深吸一口气:“心即理何解?”

顿了顿,胡俨又道:“知行合一,何解?”

茅庐里的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胡俨耐心的等待。

良久茅庐里的人道:“不知道。”

“先生高才,怎么会不知道呢,若是连先生都不知道,那么……”

茅庐的人突然破口大骂:“入你娘,你好歹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