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初三小宴【中】(第2/3页)

这聚鸿楼的大厅十分宽敞,除了楼体本身,还往后院延伸出去不少,又用门板拼了半圈做墙,如今俱都敞开着,穿堂风一吹,直让人心旷神怡。

先进来的工读生们,如今大多已经落了座,董恂也便让沈骏去找同舍的舍友,然后与陈万三一起走向楼梯口。

李庆早在这里候着,见他二人过来,便急忙往楼上指了指:“我去请恩师下来?”

这种事情他从来不落人后,陈万三和董恂也懒得与他争。

于是李庆便提着衣襟下摆,蹬蹬蹬的上了楼。

有注意到这一点的工读生,便悄悄停止了喧哗议论,抬头直勾勾的望向楼上,同桌的人见状无不效仿,上行下效,渐渐的,两百余人便都保持着仰望的姿势安静了下来。

等到焦顺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楼梯口时,所有人又同时起身拱手道:“见过祭酒大人!”

虽然平时焦顺也时常在工学办公,但在见识了电报机之后,再看到这位祭酒大人时,众人还是不免有耳目一新之感——他们在工学里,也曾系统的学过一些基本的电力知识,也正因为有所了解,所以对造成电报机的焦顺更感钦佩。

焦顺一边往下走,一边冲众人伸手虚压:“今儿是私宴,大家都放轻松些、放轻松些!”

他这回却没再论什么师徒,毕竟二期的人数足足翻了四倍,三期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他位份日高公务繁忙,也实在难以抽出大把时间,再与这些工读生们拉进感情。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至少头一期工读生会自觉与众不同,会更加紧密的团结在自己身边。

而以后再有看得顺眼的工读生,也可以拿师徒的名分来进行拉拢。

在焦顺的再三示意下,工读生们终于又坐了回去。

而焦顺走到距离地面还有五六阶的时候,便在楼梯上站住了脚,笑道:“说几件事情……”

话音未落,众工读生又齐齐起身。

“坐下听、都坐下听。”

焦顺再次劝说,等到厅内重新平复,他才环视着众人道:“前天我因故未能出席毕业典礼,你们不会怪我吧?”

这话问的着实唐突,工读生们集体愣怔了一会儿,才有人参差不齐看的答道:“祭酒大人言重了!”

“您虽然没能到场,但那电报机我们可都瞧见了!”

“没错,比起毕业典礼,自然是宫中的事情更为重要!”

焦顺再次抬手虚压,等众人安静下来,他又笑问:“可我怎么听说,工学里有人对此大加指摘,说本官虽是工学祭酒,实则却并没有把工学放在心上,一味只顾逢迎圣意?”

这话就更重了,工读生们面面相觑,紧接着沈骏起身拱手道:“依学生所知,确有此……”

“祭酒大人!”

这时却有人抢着道:“这肯定都是那些……那些人所为,我们都知道大人的良苦用心,又怎么可能会错怪大人?!”

他话音刚落,四下里就响起十数声附和。

就在更多人准备站出来表态的时候,焦顺却笑问那人:“你既知道我的良苦用心,那不妨替我就给大家讲一讲。”

“这……”

那工读生登时憋的面赤耳红,他不过是拍马屁罢了,那里知道焦顺到底有什么良苦用心?

好在焦顺也没有要为难他的意思,再次扫视众人道:“其实这话说的不假,我焦某人确实是在逢迎圣意——可若不是圣上乾纲独断高瞻远瞩,又怎么会有工学,我与诸位又怎会有今日?”

“其二!”

他说到这里,竖起两根指头:“我之所以选在毕业典礼当日进宫,也正是为了给你们再铺一条康庄大道!”

这话一出,众人尽皆迷惑,却又不自觉的生出了期盼。

“你们也知道。”

焦顺顺势指了指陈万三和董恂:“你们这些师兄,早在毕业之前就已经分派好了差事,当时为了安置他们,更为了让他们能有一个远大的前程,我结合当时的情况,提出了军方代表制,并承诺凡是进入纠察队的工读生,日后必能搏一个出身。”

“时至今日……”

焦顺再一次环视众人:“我可曾说到做到?”

前阵子纠察队副队长,被集体授予从九品官身的事儿,还曾引发过工人与考生的冲突,身为工读生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在获得一致肯定的答复之后,焦顺才又继续道:“这条路,你们仍旧可以走,但却远比你们师兄走时要窄、要难,毕竟京畿左近上规模,且与军工有关的工厂,基本上都已经组建了纠察队,余下的空缺已经不多了。”

“至于工部这边儿,大匠学徒和书办的缺,只怕也会较去年少一些。”

“但你们这一期,却足足有两百多人,人数远较第一期要多的多——那么,剩下的又该怎么办?!”

焦顺不知第几次环视大厅,不过这一次厅中的气氛却明显变得压抑起来,早在这一期没有提前分配的时候,类似的传言就有不少,而如今祭酒大人的话,显然彻底印证了那些传闻。

这时焦顺忽又展颜一笑:“当然了,如果是想回原籍做个普普通通的工头儿,我还是能满足你们的。”

台下可没一个笑的出来的,如果没有前辈师兄珠玉在前,他们或许还能满足于回到原籍做一个小小的工头。

然而头一期的师兄们,到现在可是已经足足有一半人都坐上官儿了,就算没做官儿的,也都有各自的前程可奔——极少数去做工头的,那也是自己选的。

凭什么轮到自己头上时,就大概率要去做什么工头了?!

面对一双双不甘的眼睛,焦顺突然又往上迈了两个台阶,居高临下挥斥方遒的道:“我知道你们不愿意如此蹉跎!所以,我才加班加点的造出了电报机,又想尽一切办法将毕业典礼延后,为的就是给你们再铺一条康庄大道!”

“就在昨天,就在朝会之上,我将这桩功劳拱手送给了通政司,一个月、最迟两个月后,通政司就会主持在直隶各府铺设有线电报,届时为了能撑起这套电报网,通政司就需要三十到四十名电报专员。”

“但现如今普天之下,连同我在内,会用电报机的人不超过十指之数,且不是工部大匠,就是早已为官。”

“所以你们的机会就来了,三天后,工学会临时设立一个电报速成班,到时候成绩最为优秀的工读生,将会被通政司聘为电报专员。”

“而这只是开始,因为只要试行成功,朝廷必然会将电报推向全国各省各府各县,届时这头一批电报专员大概率会被派往各地,作为推广电报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