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四处都缺人的大唐!(第2/2页)

新城的规模差不多有一个小县的县城那么大,能容得下十数万人。

李道立带过去的人只有数千,金白净给的民夫倒是充足,但是匠人不多,能工巧匠几乎没有,而李道立带过去的能工巧匠又被他派去筑造码头了,所以筑造新城急缺匠人,也缺填满它的人。

李道立看不上新罗人,还想让新城的人纯粹一些,所以写信让朝廷支援一千多匠人,以及各行业有的商贾、商贩万人。

虽说李道立过去的时候,已经招揽了不少小门小户出来的商贾,并且让他们出了不少填满新城的人。

可那些小门小户出的商贾,也是做大生意的。

像是做各种吃食、做各种日常用具、做各种娱乐行业的,少之又少。

李道立又不想将新城全交给那些小门小户出来的商贾,所以这些日常所需的商贾、商贩,李道立希望朝廷帮他找。

最好全是没背景,并且在大唐活不下去,可以举家迁往新罗的。

而这一项工作,李元吉不可能亲自去操办,所以就落到了萧瑀身上。

反正最近萧瑀也是闲着,朝堂上的大事他都参与,但很少做决策,所以一直都是陈叔达在忙。

所以将这项工作交给萧瑀最合适。

萧瑀听到这话,一张脸瞬间变成了苦瓜脸。

虽说去年大唐的人口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增长,可其中一大部分都是未满一岁的幼童,剩下的那些从世家豪门中解救的隐户,以及从山林里招抚出的逃户,还不够各个地方分呢,就更别提给新罗供应人了。

李道立对人手还有要求,要各行各业的小商小贩。

如此一来就更难供应了。

“殿下,您就饶了臣吧,现在各地都需要人手,臣实在是凑不齐高平王所需的人手。”

萧瑀苦笑着讨饶。

他不是为了推脱李道立的奏请故意这么说,而是说的实话。

现在大唐各地确实都缺人,河北道缺人,缺大把的男人,荆州也缺人,缺大把种植水稻的劳力,工部也缺人,缺大把修筑官道的劳力,漕运衙门上也缺人,缺大把疏通漕运和筑造码头的劳力,新收复的数州也缺人,缺填满这些地方的人。

如今各道、各州、各县大牢里的人都被清空了,一些刚犯了罪的,都走不到发配这个流程,就被河北道、荆州、工部、漕运衙门、新收复的数州给抢走了。

现在,各地大牢里的罪犯已经不是什么人嫌狗厌的家伙们了,而是香饽饽了。

只要不是犯了杀头的大罪,各地都抢着要。

一些身份地位高,或者有背景的,甚至跨道、跨州,托关系要人。

一些身份地位低,没什么背景的,甚至都开始偷偷摸摸的买人了。

据说,现在抓住一个突厥人,或者一个梁国人,送到薛收所在的州衙门,能得三贯钱,十亩地,外加一头羊。

韩良更过分,已经托关系去走苏尼失、突地稽、踏实力部叶护的门路了,目的就是为了购买他们手里的俘虏。

可以说,在朝廷将从边市、漕运、海运上所获的大把利润撒下去以后,一个个都不做人了,变着花样的在充实劳动力,充实地方。

所以现在在大唐很多地方,你要钱,人家会痛快的给你,但你说你要人,很有可能被乱棍打出去。

所以李道立奏请的事情,即便是交到萧瑀这个宰相手里,也不好办。

倒不是说他真的凑不出这么些人,而是他一旦凑出了这些人给李道立送去,那其他人的请托很快就到了。

一些有亲戚关系,或者有利益往来的,他根本没办法拒绝。

一两万人他还能想想办法,可这个数字变成了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甚至更多的时候,那就算把他卖了,也凑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