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五章 一个人选(第2/3页)

于是才有了伊尔达女士赶来东土。她肩负着两大任务,一是诛杀孙长鸣进行报复,二是找回【邪恶酒神蒸馏器】的核心。

伊尔达女士顿时便有一种冲动,直接杀进金巴港。可是如今南尼的形势险恶,伊尔达女士想了想,还是决定明天先入城看一看,稳妥行事。

这一次的谨慎,救了她一命。

第二天一早,她入城之后就感应到了【邪恶酒神蒸馏器】的位置,然后就看到了孙长鸣!孙长鸣准备返程,自然把蝠道人带上。

伊尔达女士暗骂一声:这狡猾的大吴人!

他不是早就走了吗?原来埋伏在城里,如果我杀入金巴港,就一脚踏入他的陷阱中!以后跟这家伙打交道,一定要加倍小心。

她目送孙长鸣离开,七山之力保证她不会被孙长鸣发现。但是此次东土之行,两个任务全都失败了。【邪恶酒神蒸馏器】在孙长鸣身边,她拿不回来。

七山之力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等孙长鸣离去,她也转身离开金巴港,一时间却是心中动摇:远征东土,对席兰国真的有利吗?

席兰国的确是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可是现在看来,席兰国在南尼的数十万信徒,能够活着回去的,不会超过一千。

再加上已经全军覆没的第三远征军团,席兰国阵亡超过五十万!多少财富,能买来五十万条性命?而国中此时怕是已经吵翻天了吧?

……

正如伊尔达女士所预料的,席兰国中,各方势力、各种意见争论不休!这个国家、乃至于这一片大陆,都已经遗忘了他们的祖先曾经是如何的贫穷落后,他们“发达”起来之后,不知为何便有了一种狂妄的自信,就是觉得自己能够征服八荒、也应该去征服八荒。

他们轻易而举的拿下了南尼国,便觉得这世上除了我们之外,余者皆不过如此。南尼的成功,更助长了他们的狂妄。

然而他们的民族性格中,仍旧有着深入骨髓的“懦弱”,用大吴人的话来说,就是欺软怕硬。

瞬间覆灭了第三远征军团,滞留在南尼的几十万信徒无法撤回,让席兰国上下如同一盆凉水当头浇下,瞬间就清醒了。转而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全线回缩。

但帝国内部,还有些好战分子、狂信者,仍旧坚定不移的认为,为了吾神的荣耀,不管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也一定要征服东土!吾神最忠诚的信徒,从来不怕牺牲。

这种人在席兰国中备受排挤,大家远征东土是为了发财的,不是为了送命的。高喊几声“为了吾神的荣耀”,那是做给下面普通民众看,你们这群傻货竟然当真了?

好战者和狂信者自然十分不满,他们接连在帝国内部策划了几次刺杀,目标竟然直指教宗和皇帝!虽然全部失败,却也让席兰国时局动荡,竟是无力去管顾南尼了。

……

孙长鸣已经带着蝠道人返回了氓江都司,然后朝廷便对外宣布,天子御驾亲征,大吴朝即将全面征服南尼!

一时间朝野哗然!

朝天司所掌控的某些文人,以及大批的说书人,开始编造故事:陛下其实并不是在铜棺峡中游玩,而是移驾氓江都司,那里更接近南尼国,陛下忍辱负重,宁愿自己背负着“骂名”,为我朝的这一次大用兵作掩护!

南尼方面果然毫无所觉,被杀了个措手不及,短短几日便丢失了数千里的国土。

陛下更是英勇无畏,屡出奇谋,甚至亲自驾驭自己的行宫战堡,率领舰队,奇袭南尼国后方的战略要地金巴港,操炮轰塌了红夷蛮种的主神庙,彻底切断了红夷蛮种和南尼国之间的联系。

这一战,让红夷蛮种支援南尼的航线断绝,南尼国最后的希望,被陛下亲手埋葬!

然后便是大量有关红夷蛮种和南尼国互相勾结,残害我大吴百姓的故事,这一部分倒不是编的,全都是实实在在的证据。

这些证据让朝野之间愤怒无比,虽然朝堂中有些老成持重的大臣,觉得天子亲身犯险有所不值,却也绝不敢说不应该征讨南尼——谁敢这么说,下朝之后回家的路上,一定被京师民众用臭鸡蛋和烂菜叶给淹了。

前线不断有捷报送来,今日占了三城,明日夺下雄关,高潮在飞熊军奇夺南尼王城!那真是举国欢腾。

随后,有一段修真手段记录的影像流传出来,正是陛下的飞车行宫炮击金巴港的那一段。朝天司急忙请罪:是我们的一名小旗,无意间泄露出去的。

京师的百姓们,可都是亲眼看见陛下的飞车行宫出京——现在一看,可不就是陛下乘坐的那一尊吗?

原来是我们误会了陛下,以为陛下是贪图享受,原来这飞车行宫,乃是行宫战堡,我朝的战争利器啊!

一时间,皇帝在国中的声望达到了一个顶点——如果是正常的皇帝,或者是一个正常的人类,这个时候心里是很慌的,甚至会被无穷巨大的愧疚包围。

可是咱们大吴朝的皇帝,他就是个奇葩,虚荣顶了天,对于孙大人这一番“操作”那是十分的满意!这下子,朕的武功那可就是真的直追太祖了!日后史书上评价,朕无论如何也能捞个“中兴之主”的评价吧?

但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孙长鸣大人却很冷静。

自己是把皇帝哄的舒服了,至少在南尼国战事结束之前,皇帝不会在自己认真做事的时候出来干涉。

但皇帝的声望太高了,也有不利的方面。如果将来形势所迫,孙大人必须将皇位上换个人,怕是整个天下都不答应!

可孙大人岂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早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若真到了那一步,皇帝可以“暴毙”,大不了举国悲痛一下。

孙大人现在的全部精力,都在南尼国的战事上。那些入股飞熊军的权贵、富商们,兴奋地无以复加,同时又感觉有些“不真实”,而内心惶恐。

孙大人一面安抚他们,一面调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还要时常关心一些前线的战略,忙的有些脚不沾地。

但是孙大人仍旧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习惯,百忙之中还是分别叮嘱侯千辰和郑元秋,帮自己留意某个合适的“人选”。

这段时间飞熊军和氓江水师方面,俘获了大批红夷蛮种的高官,他们按照孙大人给出的挑拣,筛选了一些人,秘密送往氓江都司。

孙大人每天都会挤出半个时辰的时间,跟这些红夷蛮种的高层“商谈”一二,同时心中斟酌,到底选择哪一个。

这一天他总算是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人选。

此人名叫达哈洛特,是红夷蛮种在南尼方面的一位主教。在教廷中的地位,仅次于南尼大主教,和另外一位主教排在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