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长安府(第2/2页)

“另外,大量移民安置点的设立,必然也会带来海量的生产和生活物资的需求。难不成,我们长安府就眼睁睁地看着大兴府来提供这些移民所需物资,继而提升和促进他们本地的工业发展?诸位,长安虽然赋予它的首要功能属性,是作为我齐国未来的政治中心,但是,辖下百姓的未来民生,我等作为执政父母官,却不能置于不顾。”

在场的数名地方官员听罢,又羞又愧。在他们内心深处,长安,都城之地,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各项政府设施的建设进度和地方的安宁绥靖。至于事关百姓未来民生的发展,并不在他们考虑计划当中。整个长安府四万余民众,绝大多数都是近十年来迁移至此的新移民。他们在完成三年工程建设服务期后,便被陆续安置在长安周边几个县,分配了土地,种植谷物和蔬菜、水果,为长安后续移民提供必要的粮食和副食供应。

长安城中除了寥寥几家粮油加工作坊,皮具工场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数万人的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居然皆赖大兴府那边供应。而一些嗅觉灵敏的商人为了抢占先机,虽然于此投入大量资金,却是都投向了那些商业和民用设施的兴建,做起了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开发产业”。

“太子殿下所言,令卑职惭愧至极!”朱雀县知县江承松低头应道:“接下来,卑职立即派人至大兴、云阳、威海等地,广邀各地厂商来我长安府投资设厂。”

“江知县,邀请各地厂商来我长安府投资办厂,不能只简单地派几个属吏去做这些事情。”齐子兴摇头说道:“我们要先梳理一番长安府据有的各种优势条件,以及我们长安府能给予前来投资设厂的厂商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否则,你派几个属吏去邀请别人来投资,他们凭什么就敢轻易拿出大笔资金投向一个未知的地域?”

“做生意,搞投资,最为重要的是要遵循经济规律,而且还要让人家能获得收益。当然,能带动地方经济,提供税收,那是最好不过了。我们不能简简单单依靠官员的行政命令,随便将人拉来投资,那就有些宰肥羊的嫌疑了。”

“还有,除了要引进国内厂商前来投资设厂外,我们还需立足本地,充分挖掘地方经济潜力。”齐子兴想了想,继续说道:“若是本地民众开办工场或者设立商社,缺乏必要的资金时,你们各县需对此进行仔细评估,若是确有发展前途,不妨以县上的税收为担保,替他们在几家钱庄作保,贷些银钱出来,支持他们的发展。”

“对了,在城中各个建设工地,给那些建筑商社的匠人们和监工打个招呼,那些南洋土人和汉洲土著,莫要压榨太甚。听说,那些工地上每天都会死几个人,这如何得行?这般消耗,几千苦力,岂不是要不了几年就被他们糟蹋完了!”

“太子殿下仁厚。”玄武县知县苏石坚赞了一句,“卑职下来立即安排人员去巡视各个工地,以阻止和防范监工对苦力压榨太甚。”

齐子兴闻言,不由看了一眼苏石坚。他说出刚才那番话,并不是对那些土人苦力充满所谓的同情。而是,打算着等那些苦力完成工地建设后,想利用他们修建长安城至各县的道路,以改善本地区的交通状况。

父王曾多次强调过这么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对此,他深以为然。若是那些土人苦力都被消耗在各个工地,长安府就不得不面临劳力短缺的境地,只能去征召各县的民力,去做这些劳苦而繁重的工作。

“何事?”在诸多官员离开后,齐子兴正翻看着最新一期的《大公报》,却见自己的侍卫长、御武校尉(上尉)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刚才有数名百姓抵近王宫参观,被门口值守的禁卫军给拿了。”潘仕良说道。

“人家只是在外面参观一下王宫的建筑风貌,拿下他们作甚?”齐子兴不以为然地说道:“放了他们,任其自去。记得要好言宽慰一番,免得败了我王室的爱民之风。”

“他们有几人是来自汉东商社,而且是刚刚从共工岛返回本土。”潘仕良小心地提醒道:“太子殿下不是想了解一番共工岛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吗?”

“哦?”齐子兴闻言,放下手中的报纸,“将他们都带进来。”

“是,太子殿下!”潘仕良敬了一个礼,随即转身出了房间。

“这汉东商社到底在搞些什么?竟然在沿海各地府县大肆招募武装护卫,还采购军械火药,难道想割据自立吗?”齐子兴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