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沙俄使团的东方之行(第3/4页)

另外,我们俄国使用的大部分火炮和火枪,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从德意志、联省共和国,以及英格兰等国家地区购入的。至于我们自己生产的武器,嗯,不仅性能差,而且价格也比较昂贵。若是将这些可用于交换皮毛和茶叶的武器万里迢迢运到这里,恐怕多少有些不划算。

但是,为了保证沙皇陛下委派的出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我们还是虚伪的答应了他们所有的条件。听说,这个大清王国正在与南方存在的明国持续进行战争,可能是极度渴望建立本国的工业体系和获得大量武器,来应对外部的军事压力。”

俄国出访使团负责人勒·伊兹马伊洛夫写完今天的日记,然后出神地看了一会窗外不远处一栋雄伟的官衙,不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他们这支由四十多人组成的俄罗斯使团是奉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彼得大帝的父亲)的指令,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城出发,前往大中国城(即北京),觐见大清的皇帝,以便完成沙皇陛下的指令,允许俄罗斯与大清进行通商贸易,并相约共同对付盘踞在阿穆尔河两岸的渤海国。

是的,那个三年前在勃利(今俄罗斯伯力市)成立的渤海国,其势汹汹,在不到两年时间,便横扫阿穆尔河两岸,尽数拔除了哥萨克人设立在附近的十余个殖民点,收服这片广大地区大小部落上百个,并在沿河两岸建立了十多处堡垒据点,势力一直延伸到出海口。

而到了冬季,这个强势崛起的渤海国,竟然以数十上百人的规模,分成数队,乘坐着雪橇开始往西北方向扩张,攻打哥萨克人的临时据点,收缴皮毛和粮食,招揽当地土著部落,大有将哥萨克人彻底逐出远东的架势。

这个渤海国,不仅拥有强悍的身体素质,不畏严寒,善于冬季作战,而且还拥有不少火枪,甚至还有一种可以快速移动转运的轻型火炮。曾有哥萨克人缴获过渤海国士卒的火枪,惊讶的发现,这些人使用的火枪竟然是欧洲国家才有的燧发枪,而且性能更为卓越。

这个发现,让所有的哥萨克人顿时有些头皮发麻。因为,这意味着,渤海国不仅比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哥萨克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而且使用的武器也比他们更为先进。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大地上,面对与当地土著几乎是同文同种的渤海国,他们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意识到事态严重的雅库茨克督军戈洛文立即将这个重要的情报经托木斯克传回到莫斯科,请求沙皇陛下可以派遣更多的哥萨克人和支援更多、更先进的火枪、火炮。在他的报告中,非常急切表达了他深深的忧虑,若是整个远东地区无法得到足够的援助,那么这个日益崛起的渤海国,必然会将他们的势力扩张至贝加尔湖地区,乃至广阔的西伯利亚,甚至会将所有的哥萨克人全部驱逐回西部地区。

俄罗斯对东方的兴趣,主要源自于贸易,而这种兴趣也是受到英国的启发。在17世纪初,当时英国也在积极寻找和开拓通往中国的陆路贸易通道,他们听说经过西伯利亚有可能到达中国时,便要求俄罗斯允许英国商人过境西伯利亚去中国,英国人的目的是要抢得与中国之间直接贸易的主动权。

俄国人不仅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还决定自己掌握与中国贸易的主动权,借以提升其在欧洲的地位。在这一背景下,俄国曾派遣了一支12个人组成的使团,由伊万·佩特林率领,于1618年5月9日从托木斯克出发,并于1618年9月1日抵达北京,全程用了3个月又22天,他们在北京一共逗留了4天,并带回了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给沙皇的书信。

不过,佩特林没能见到大明皇帝,盖因他们没有携带合适的礼物。因为按大明规定,使者不奉上贡礼是没有资格觐见的。哦,对了,明朝当时并没有把他们当做平等国家来的使者,而是按惯例将他们当做某个蒙古藩属的朝贡使团。

大明礼部的官员甚至责备俄国使者说:“你们是白沙皇首次派来的使节,本应向我们的皇帝进薄礼。我们所看重的并不是礼物,而是一种朝贡的形式。你们白沙皇向皇帝进献了札物,这样,吾皇也会派使臣带着礼物去见你们的沙皇,并且会赏赐你们这些使者并护送你们回国。”

了解了大明的这些规矩后,佩特林感到自己空手而来有失俄国体面,便改口说他们是西伯利亚国王派来了解中国情况的,并没有带国书和礼物,如果是沙皇派来的使者,一定会带国书和礼物。

万历皇帝在给俄国沙皇的信中表示,允许俄国使者或商人来中国,但强调不会允许中国使者和商人去俄国(这份国书带回俄国后,因为没有人懂汉语,直到1675年才被译出,但距佩特林出使中国已经过去了57年)。

托木斯克督军在收到远东地区的报告后,不做任何耽搁,立即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莫斯科。沙皇得到讯息后,也是皱眉不已。以俄国现在的财政收入,哪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遥远的远东地区,更不要说还派遣更多的官方哥萨克武装人员。

整个远东的拓殖,因为可以为沙皇陛下和政府提供源源不断的皮毛,出口欧洲国家,换来大量的金银,所以,才会得到沙皇陛下的授权,得以对东方进行持续探险活动。

不过,东方的毛皮交易,已经成为俄国面对欧洲最为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若是置之不理,万一发生远东殖民探险活动被当地那个渤海国给驱逐或者破坏,断绝了皮毛供应,那会让穷困的俄国损失大量的财政收入。

正当沙皇陛下陷入两难境地时,他宠爱的财物大臣却从远东传回来的报告中看发现一丝不同寻常的解决办法。

雅库茨克督军戈洛文的报告中,称那些渤海国的当权者都是从大清王国中叛离出来的将军,因为打了败仗,不敢返回国内,因而才裹挟士兵来到了阿穆尔河地区,并最后建立了渤海国。

既然如此,我们俄国为何不派出一支使团前往那个大清王国,除了寻求建立正式的外交商贸关系,完成上次佩特林使团未能达成的目的,我们还可以与这个大清王国相约,一起攻击那个渤海国,惩罚他们昔日的叛国者。

沙皇陛下当即接受了这个建议,派出他的亲信勒·伊兹马伊洛夫携带国书和大量礼物前往托木斯克,在当地补充了部分人手后,组建了一支四十余人的出访使团,前往遥远的大清王国。

然而,当伊兹马伊洛夫使团的首要任务——建立商贸和外交关系完成后,随后婉转提出,邀请大清王国派出军队前往阿穆尔河地区,双方相约夹击那个渤海国时,对方却是脸色数变,顾左右而言他,迟迟不正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