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长安(第2/2页)

选址初步确定,也只是迈出了都城建设的第一步。以齐国目前不到百万人口的规模,势必不能像神州大陆那些王朝一般,可以轻易动员数十万人,不计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修建一座巍峨壮丽的都城。

整个新都城规划建设周期将可能长达二十年,将分几个阶段,陆续建造。初期,计划在十年内,完成王宫、官署、市政、学校、道路、水源、仓库、兵营、广场等公共设施和部分居住房屋的建设工程。届时,王室和政府会先行入驻,辅以满足都城所需的各类商业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发挥都城的中枢功能。

此后,再经过十余年建设,在都城附近陆续配套若干工农业卫星城镇,完善通往各地的道路、铁轨等交通辅助性设施,最终建成一个符合大齐王国作为地区霸主气质的新型都城。

未来都城的名称尚未确定,但不少官员和学者比较倾向于“长安”这个名称,其一,是因为长安代表着几个伟大而强盛的王朝,一个宾服四夷、万国来潮的盛世强国,这对于正处于蒸蒸日上、国势渐长的齐国而言,可谓极富寓意;其二,长安,如字面所意,长治久安,永享天下太平。神州大地故都长安,乃是十三朝古都,是华夏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与夷人所在的罗马,享誉世界。

而如今,故都长安在洪武年间,便被改名西安,使得这个影响久远的地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齐国若要继承华夏文明,彰汉家文化,建立两洋帝国,莫过于将都城命名为长安,使之再次扬名于世界,威服于四夷。

潘其风等一众选址考察人员所初步确定的位置,在今澳洲布里斯班市以西一百二十五公里的图文巴市,是澳洲除首都堪培拉外的第二大内陆城市,闻名于世界的花园之都。

……

2月23日,建业。

齐天将汉东南行署总管区呈报的都城选址报告轻轻地放在桌上,闭上眼睛,仔细的回忆有些模糊的记忆。虽然没有实地去查看,但他非常确定这个地方与原来的澳洲首都堪培拉位置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既然汉东南地区官员经过精心挑选,细致探查,想必地方也是不差的。再加上这份报告被内阁审议后,直接转呈过来,自然也是集体属意此地。

那么,齐国的都城就选定此处吧。

“王上,都城建设,周期将以二十年计。初步计划是,工部先委托汉洲道路建筑总商社修建一条八十多公里的国道,把大兴至成德的道路延伸至大东山。同时,委托大兴建筑商社,于都城所在地修建若干砖窑、水泥厂,以为后期建筑所需。有鉴于此,今年将会往大兴府发送移民一万人,着令该地区加大对西部内陆的移民点建设,为后期都城建设,奠定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基础。”工部尚书王振良躬身说道。

“都城建设所需民力,勿要滥征,尤其是兴建初期,条件较为恶劣,工程也较为繁重。”齐天说道:“需知,国内人力不丰,且移民不易,可经不起任何消耗。”

“王上体恤民力,乃我齐国万民之福。臣定会遵照王上旨意,派出有力官员督办,勿使民力滥用。”王振良说道:“臣与移民部计议,为不至地方因都城兴建而抽调劳役,耽误工农各业,提议都城建设之劳力皆由每年新进移民承担,人数暂定为三千,服役期为一年。出役后,所有人等就地转移至都城配属移民屯殖点。”

“可!”齐天点头说道:“移民部也可酌情于海外征调土人,承揽建设过程中粗重危险工作。”

“谨遵王命。”王振良拱手应诺道。

“都城之名,即为长安吧。”齐天看了看殿中的内阁诸臣,朗声说道:“希望我大齐,能如此名,国中长治久安,永享太平。”

“王上,我大齐自汉洲立基以来,从无到有,国势亦从弱变强,败夷人,征土蛮,威服于南洋。如今,国中百姓更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人口规模及至百万,指日可待。以此,长治久安,永享太平,亦为当然之事。”内阁总理张文琪昂然说道。

“诚如总理大人所言,观大明境内,及至南洋地区,未见有国如我大齐,百姓安乐,国富军强,彰显勃勃之势。”兵部尚书胡平江说道:“王上春秋鼎盛,雄才大略,我大齐在王上治理下,定然得享长治久安,制霸两洋。”

“呵呵……”齐天轻笑几声,“诸臣倒是比我乐观多了。但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却未曾有一个历经久远的王朝,就是昔日之强汉盛唐,亦不过数百年之数。何独我大齐能长治久安矣?”

众臣闻言,均不由面面相觑,一时间对王上所言,不知该做如何答复。

“华夏数千年历史,创业之初,无不是筚路蓝缕、百折不挠,历万死而觅一生。然,功业既兴,自然惰性发作,则麻痹松懈、腐败渐生,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虽有大力,终无法扭转,亦无法补救。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此,既成历史周期,周而复始,几无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可跳出此周期支配之力。”

“昔日大明方孝孺所著《深虑论》便已指出,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几成为数千年历史和政治之主线。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故而,方有此疑问留于世间: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以德结天、以德感天或可有所作为,果然如此吗?”齐天见殿中的诸臣均露出深思的表情,微微一笑,“观我齐国之发展道路和理念,虽不能奢求跳出此历史周期,但愿与诸位于此进行一番长远的思考和探索。内阁中枢与地方府县(海外领地)之关系,权力制度之设计,政权与民众之关系,以及关于仁德治国之立论,皆可论之。于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求得一个‘长安’,确也不无裨益。诸臣,以为如何?”

……

“父王,我们齐国未来数百年,可能跳出这周期之律?”结束了崇政殿的大议后,王太子齐子兴跟在齐天身后,忍了许久,还是问出了憋在心里的话。

“也许可以,也许不能。”齐天转身看着自己的长子,“当然,以后若是我们的后人能有大智慧,或者大魄力,顺应历史潮流和国内民意,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或许可以跳出这延续数千年的历史周期。”

“革命?”齐子兴突然听到这个词,有些愕然。

“对,革命!”齐天笑着说道:“大胆地革自己的命,或许就跳了出去,也为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