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海军战斗训令》(第2/2页)

“一个强大的海军,其战斗训令或者指导手册与战斗实践应该是最为接近的。反之,官方训令与战斗实践相脱节,则很容易固化海军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削弱海军的战斗力。我们齐国海军就必须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相应的战斗训令和指导手册,使之更加贴近和符合实际的海上战斗情况,最终让我们齐国海军成为一支正规化、标准化的强大海上力量。”

“说得好!”齐大江听了,感到莫名振奋,“我齐国海军有你这般人才,何愁壮大不起来。以后,我们这些老海狗退下去了,海军中的大梁终将由你们来挑起。你们读过书,系统地学习过海上作战技能,又经过这么些年的海上锤炼,俺觉得,将来你们的成就将远远超过俺们这些粗坯!”

“大都督过誉了!”罗守勋脸色微赫,但自己编撰的《海军战斗训令》得到齐大江的认可和赞赏,内心深处也是极为兴奋。

“大都督,卑职对于我海军的舰只新增计划有一些异议,不知当讲不当讲?”罗守勋聊了一阵海军作战训令的完善和推进工作后,突然对未来五年海军舰只增购计划表达了不同意见。

“都是自己人,有话但讲无妨。”齐大江笑着说道:“本来海军舰只增购计划还未正式上报内阁,俺们一切都可以讨论商量。”

“海军部计划在未来五年要新增两艘加强版的汉级战列舰(排水量达1500吨),卑职认为此举不妥,应慎重考虑。”罗守勋斟酌着语言,尽量婉转地说道:“现如今,排除荷兰东印度公司,不论是南洋地区,还是大明海域,就算是印度地区,我齐国海军所面对敌人皆为弱小。即使是郑芝龙所属水师,尽管船只众多,但其不论型制,还是火力,皆不如我海军明级快速巡航舰。若是再新增两艘汉级战列舰,恐会落下无用武之地情形。加之,建造一艘汉级战列舰,耗费甚大,其所费资金足可新增六到八艘明级战舰,更能扩展我海军作战区域。”

“以你之见,新增汉级战列舰是华而不实之举?”齐大江沉声问道。

“大都督,我齐国海军未来五年的作战目标是什么?”罗守勋继续说道:“卑职认为,未来五年,我齐国海军的作战目标依旧是针对大明海域众多的福船、鸟船、戎克船等中小型船只,以及南洋、印度地区那些西洋武装商船。在面对这些对手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动用汉级战列舰。另外,南洋诸多破碎岛屿,各种狭窄海域地形,都极大地限制了大型战列舰的作战条件。”

巨大的、华丽的重型战列舰,虽然看着威猛无比,代表着一国海上实力的象征。但在实际战斗中,战列舰的机动灵活性很差,而且海况不好状况下都无法出海作战。

1637年下水服役的英国战列舰“海上君主”号,舰体长51米、宽14.7米,高23.17米,排水量达1600吨,三层甲板战舰,号称世界上火力最强的战舰。舰上装备了104门火炮,火炮重量加起来就达150多吨。由于火炮太重,严重影响这艘战列舰的机动性。在海况复杂的北海,甚至难以驾驭和参加战斗。在1660年,“海上君主”号被迫减肥,一层炮甲板被拆除后,才勉强参加了第二次英荷战争。

“但是,战列舰的战斗力足以应对四到五艘普通战舰的围攻。三年前,古邦海战中,汉和号和汉平号,仅以两艘战列舰硬抗十余艘荷兰武装商船,而丝毫不落下风。”齐大江心中还是对巨舰情有独钟,“另外,战列舰不仅火力强大,而且防御力更甚普通战舰,即使中弹数十发,也丝毫无损它的行动。在大规模的海战中,战列舰完全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存在。”

“大都督,以我们齐国目前所拥有的海军实力以及两次对荷战争,已经充分证明了我齐国海军已成为整个南洋地区,乃至大明、印度地区最为强大海上力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荷兰人孤注一掷不想继续维持海洋贸易与我齐国再次发生战争,卑职判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齐国海军将不会面临大规模的海上战斗,而是会频繁与周边土邦王国,乃至西洋夷人之间的小规模、零星的海上冲突。这就需要我们齐国海军具有快速部署的能力,并能战而胜之。”

“可是,大型战列舰的调派部署,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尤其是还需要抽调相应巡航战舰跟随出战,在面对小规模海上冲突时,就显得耗费有些过大了,嗯,以商人的说法,就是经济效用比太低了。”

“那我们未来五年到十年内,一艘战列舰都不造吗?”齐大江已然被罗守勋说服,但心中仍有一丝不甘。

“为了保证海军舰船的先进行和前瞻性,我们可以让造船场研究和建造若干新型重型战舰。至于其型制和规模,卑职建议,不妨去向王上咨询一二。王上对此,必然有独到之解。”

齐大江点点头,对罗守勋的建议深以为然。

“王上曾言,这个世上,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进而控制了世界。俺希望,在若干年以后,俺们大齐王国的海军在逐步控制了南洋、马六甲、印度洋以后,最终能挺进太平洋和大西洋,去与那些西洋夷人去比个高低,争夺海洋的最终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