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保密合同(第3/5页)

可那个神秘的文章作者却特别准确的把它写了出来,还登在了报纸上。

而关于那个人会是谁,到底是干嘛的,才能写出那么多科学化的,中医方面的文章来,不但林白青好奇,穆成扬也好奇的要死。

俩人也一直在猜测,看那人到底是个什么身份,什么来路。

这不,读完了文献,穆成扬大手拍上报纸,说:“师妹,我想到了。”

林白青坐到了顾培搬过来的椅子上,笑问:“你想到什么了?”

穆成扬卖个关子,笑着说:“我饿了,要不咱们先回家吃饭吧。”

林白青手拍上柜台:“快说,你想到啥了。”

穆成扬是这样,他知道小青今天给他做了饭,但林白青不想让他回去,当然就要赖皮着先回老宅,坐到饭桌上,所以他坚持:“走吧,先回家再说。”

“不行,先告诉我你的想法。”林白青也跟他较上劲儿了。

穆成扬还想再耍耍赖,不过有顾培在,他的赖就耍不了,那不,他才想出柜台,顾培又把他摁了回去:“先说,说完咱们再回家吃饭。”

穆成扬说:“我觉得这人应该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他应该是在某个生物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

林白青其实也这样想过,一个精通解剖学,而且能把弱电引入中医的人,他应该不是个医生,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他是在某个生物研究所工作,也只有生物研究所,才有把现代科技引入中医的仪器和资源。

但顾培却说:“不对,国内的生物研究所基本都是军事编制,而且研究所的所有工作人员,是不允许不经研究所的同意就私自在报纸上发文章的,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上级审核,即使不挂自己的名字,也必须挂研究所的名字。”

穆成扬说:“如果不是在研究所里,那他哪来的条件,能做电灸实验的,往人体上引电,如果不是专业人员,万一电死人咋办,公安难道不抓他?”

又说:“如果他是私人搞实验,那叫黑实验,是要被抓起来的。”

话说,一份地方小报,一个神秘人,搞的全是经由国家批准才能做的实验,但偏偏就连报社的编辑部都找不到那个人,这就搞的大家都抓心挠肝的。

但偏偏猜来猜去,大家还都猜不出他的身份来。

当然,既猜不到身份,就更难找到那个人了。

穆成扬是真饿了,饿的肚子咕咕叫,也觉得这不算啥大事,就说:“既然那个人不想咱们找到他,就算了呗,不想他了,走吧,咱们赶紧回家吃饭去。”

林白青叹了口气,说:“师哥你先回吧,顾培同志,你帮我把报纸裁下来,收整起来吧。”

顾培看妻子闷闷不乐的,遂又问她:“你是不是特别想找到这个人。”

林白青点了点头,又说:“要是能找到这个人,对我们中医申请国际专利,会有莫大的用处,但是,如果对方是个搞黑实验的,要刻意隐瞒身份,故意不让我们找到他,就比较麻烦了。”

就现在来说,林白青想要给中成药申请国际专利,钱不是问题,沈庆仪也会是她最大的助力,但一旦要申请国际专利,将需要大量的临床实验和试验数据,而那个未署名的作者,从文章来判断,他应该是一个是一个在生物化工,生命科学方面都非常有研究的老专家,要真能找到那个人,请到到,让他跟灵丹堂合作,中成药的国际专利,才算人才齐备了。

也太蹊跷了。

那个人肯定不在某个研究所,因为研究所的专家是不允许私自发文献的。

但他肯定也不是个普通的中医,因为一个普通中医,是不可能建造一个庞大的实验室来做人体实验的,那么,那个人会是谁,会在哪儿?

话说,穆成扬虽然乍乍呼呼的,但他毕竟跟林白青一样,只是个普通中医,也只关注中医,推断一件事情,也只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

但顾培就不一样了,他是军医,关注的知识面也比较广一点。

他剪着报纸,忽而说:“青青,你知不知道苏联的‘阿拉尔斯克-7号工程’?”

话说,要是普通人,当然不知道‘阿拉尔斯克-7号工程’是个啥,但因为在医生行业,也比较关注传染病,这个林白青还真知道。

‘阿拉尔斯克-7号工程’,是在冷战期间,苏联所设立的一个病毒武器研发中心,而在那个研发中心,据说至少有四种洲际导弹,每一个导弹的弹头上都配备着鼠疫,炭疽和天花,以及别的传染病的病毒,据说直到现在,虽然苏联解体了,但那些弹头并没有被销毁。

因为经历了将来,知道战争,尤其是病毒战争不可能打得起来,所以林白青自重生以来,并没有关注过这件事。

但在军事医疗领域,尤其是顾培这样的军医,病毒战,是他们的工作中必须关注的一个学科。

林白青经顾培一提醒,秒懂了:“你的意思是那个人有可能不在国内,而是在‘阿拉尔斯克-7号工程’的科研基地?”

顾大军医自从媳妇儿帮他把老妈赶走之后,眉色永远都是温温的,整个人的气质也全变了,剪着报纸,一笑,他说:“前几天我查资料的时候,曾经查到过,咱们国家在七十年代初,曾经选拔过一批精通化工和生物学的,病毒实验类的科研人员,但再往上查我就没有权限了,得要问陆参谋长,所以……”

话说,当初东西方冷战,不但在航天领域搞竞赛,在病毒领域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一个赛一个的,在悄悄搞病毒武器,花国跟苏联大面积接壤,一旦爆发病毒战,是不可能避免要遭遇殃的。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会不会虽然国家没有向公众说明,但悄悄召集了一批军事科研人员,也在做关于传染病的防范,以及疫苗开发的?

而那其中,恰好就有一个于中医比较有研究的人,所以才会从中医的方向去搞科研实验的。

越想,林白青就越发现这种可能性很大。

因为只有在那种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才能接触到已经被灭绝的病毒,也只有在那种实验室,才有资格开展各种在法律情况下,不被允许的人体实验,也才能累积出庞大的实验数据来。

那么,真有那么一个人吗,把中医和尖端科学融入到了一起,手里还握着大量的实验数据的人?

顾培很有意思的,此时妻子正眼巴巴的看着他呢,急的抓心挠肝的。

但他慢斯条理的,把报纸剪了下来,抚平,才说:“我倾向于,那个人应该是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在做生物科研任务的人之一,但应该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实验任务宣告暂停,他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才不得已,只能以匿名的方式,刊登自己的实验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