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3/3页)

但博洛话到嘴边,才想起洪承畴现在已经是自己这边的人了,也就留了点口德,没有举例。

负责最终拍板的豪格,在仔细揣摩了一下各方意见后,倒也觉得博洛此言似乎可行。

作为满人皇亲国戚,他们都是熟读《三国演义》的,被刚才博洛这么一类比,豪格几乎觉得自己很像官渡之战时的曹操,而张煌言很像官渡之战时的袁绍。

只要冬天黄河以北河道封冻没法运粮,再把封冻前抢运的屯粮地烧了,明军就没法过冬了。

毕竟,深秋才开始对北方出兵,最大的弊端就在这儿:深秋起兵要想赢,关键是因粮于敌!把敌人的秋粮拿来给自己的兵吃!清军坚壁清野,明军没拿到河北当地的秋粮,那么军粮就是明军最大也最容易破的软肋!

而且根据他的侦查,明军为了转运困难,并没有把内黄屯积的粮食,全部运进县城。

可能是明军考虑到这些粮食不是给内黄当地军民吃的,还要转运各地,内黄只是一个中转集散地,如果全部运进城,将来再运出城,装车卸车装船运船多几次,损耗太大。

加上内黄是个很小的县城,原本城里人口都没几万,现在却要供几十万大军吃一个冬天的粮食存储,把城里所有粮仓都存满了也放不下,还得拆民房改建成临时粮仓。

考虑到拆了再造,成本比在城外平地上直接造还费时费力,明军就选择了直接另造。

所以明军选择了在内黄县城西门外的漳水南岸码头上,修了一个营寨,直接把天量的军粮存在这座防守严密的码头水寨里,营寨占地面积也极广,防守严密。

不过在豪格看来,营寨防守再严密,也肯定比攻城要容易。明军几十万人分散多处,几个据点分别相隔六十里到八十里。

如果清军能找准一个机会,提前偷偷集结部队,攻击明军一个点,明军其他援军来救可能要一两天,那他未必没有趁着这个时间差,把明军军粮大部烧毁的胜算!

当初官渡之战,曹操去烧乌巢,乌巢开战后到袁绍的救援部队抵达,不也过了大半天乃至一天多么!

权衡再三,豪格觉得与其等敌人慢慢卡紧脖子,还不如搏这一把。

“那便如此决定了,再隐忍几日,等漳水封冻、明军后方粮食不可能再运上来时,就主动出击,把内黄县西门、漳水码头水寨连同明军主粮仓一起烧了!逼迫张煌言退兵,随后再全军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