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2/3页)

既然已经把清军的屠杀焦土部队驱赶远了,清军也暂时停下了杀戮,不存在速进拯救百姓的问题,那不如就此先缓口气。

我军火器众多,对补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旦连战推进,枪弹炮弹火药枪械得不到补充维护,战力便会骤降数成!

尤其此前为了利用敌军内部隐患、假装强攻怀远等地、实则迂回偷袭凤阳。我军在怀远前线的佯攻火力准备,那都是实打实地消耗,要多久才能把炮弹补给回来?

淮南战场的后勤条件、运河水利,是我军自己休整了两三年之久,才建设好的,所以在淮南作战后勤补给如臂使指。

一旦到了淮北,那儿都是被清军残害多年的烂地,而且清军后方穷困,根本不指望从北方往南运补给,淮北清军的粮草都是就地解决的,他们也就不需要完善的漕运体系,这几年根本就没修过河道。

我军这种极度依赖补给的打法,不能贸然从这儿形成突出部,否则挫动朝廷锐气,非同小可。”

朱树人这番道理,后世之人肯定一听就懂,越是先进的部队,越是吃后勤。

而善战的将领也都知道,外行看战场,内行看后勤。

尤其类似“范弗利特弹药量”的打法都试水过了,可不得慢慢等回蓝。

当然,这些道理古人就没那么深刻印象了,所以朱树人不得不又换了个角度,侧面强化佐证:

“诸位就算读书少,前宋岳武穆的典故总知道吧?当初岳武穆要北进河洛,光复汴梁,赵构秦桧是如何构陷他的?

还不是让其他南宋诸军退却,然后说岳武穆在淮西已成孤军深入敌后之势、会被金兵包围,才一天之内十二道金牌逼他撤兵的?”

朱树人提到岳飞,曹变蛟黄得功等虎将自然是来了精神,但他们也忿忿不平:

“前宋君臣不过是一群无耻之徒,陷害忠良。我大明如今圣天子在朝,对王爷用人不疑,按《三国志》上那句什么话说来着,就是‘心神无二,君臣之至公’,又何必多虑?”

曹变蛟他们读书确实不多,但热门的《三国志》还是会掉几句书袋的,便不约而同把隆武皇帝对朱树人的信任,比喻成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

见这些猛将们一时还没琢磨过来王爷的深意,旁边的幕僚顾炎武就帮他开口:

“诸位将军稍安勿躁,且细细琢磨王爷的意思:赵构、秦桧固然无耻,但他们也没法无缘无故召回岳飞,是先造成了‘岳飞已成孤军’的既定事实,这说明形成孤军本身确实是很危险的。

所以为今之计,我大明要避免中路形成孤军,就得指望东西两路也趁机齐头并进,把两淮战区的战略纵深整体变厚,把整条战线齐头并进往北推,岂不是胜过直捣商丘、汴梁?

何况商丘、汴梁等地对我大明并无特殊意义,不比当初前宋要急于恢复故都,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再说,前宋两次想要冒进恢复,最后是什么下场,将军们都忘了么?靖康之前,童贯号称复燕,却仅仅维持了一年,反而让金人看透了北宋的腐朽虚弱。

百余年后,宋蒙灭金时,宋理宗又急于‘端平入洛’,结果只光复汴梁不足一年,却让蒙古人看透了南宋的虚弱。这种事情,不可为了某个战略目标,孤注一掷的。”

顾炎武这样帮着解说,才算是彻底劝服了大家继续立功的热切,让大家能有耐心稍等其他战线的战友追上来。

黄得功心有不甘嗡剩嗡气追问:“请王爷指教,朝廷下一步,当以何路人马攻势为先?末将留在这凤阳,可有其他求战的机会?

若是没有,能将本部兵马调去其他战场助战么?末将并非不听调遣,只是想多些战机,为国多立功勋!”

朱树人虚抬一手,示意大家都稍安勿躁:“放心,有机会本王自然会一碗水端平的,还怕没仗打?

至于具体的安排,我合肥战区,原本是三路居中,现在先行取得了突破。按原本的计划,下一步应该就要东路军出击、突然从淮安北渡淮河,

把淮安府位于淮河以北那部分领土,彻底收入囊中,再从邳州沿泗水北进,在东路直捣豫、鲁、南直三省要冲的徐州!

拿下徐州之后,往东一直到大海,都可以把战线推到山东边境,北边还可以与在登莱山区流窜的刘泽清呼应,把东海战线彻底连成一片。

而且我大明相比于鞑子,有绝对的水师之利,如果从西边主攻的话,水师之利无法发挥。从东路主攻,却能水路配合,总算稍稍激进深入,也不虞被鞑子切断、包围,至不济还能退往海州(连云港)沿海,如此则立于不败之地。”

朱树人一边说,一边让人拿来地图,直接在上面比划了一番。

如今随着凤阳被收复,淮河中段在凤阳附近本就有一段往北拐,形成了一个凸出部。如果东边的明军也能一样给力,快速北进,就能把这个凸出部拉平,一直往东拉到大海边。

而且徐州也算是南北要冲了,一直打到徐州,才算是略微有险可守,从此再往东北,可以依托鲁西南的山区,包括泰山、蒙山还有巨野泽的沼泽地带。

如果不能一路打到徐州,这半途的宿州、邳州是无险可守的,就算从淮安渡过了淮河,也会处处漏洞。

所以淮河下游,不北渡则已,只要北渡,就必须一口气至少推进到徐州。

诸将都是知兵的,看着地图略一琢磨,就不得不承认王爷的看法很正确。

旁边的顾炎武见大家统一了意见,才继续帮衬着解说:“而且我军原先在西路,就摆下了重兵,这一两个月,张总督和阿济格一直在相持拉锯,鞑子在西路必然也准备充分。就算强行令张总督组织反攻,也打不出突然性。

而在东路,鞑子没有进攻,我军也一直很是安静,并未表现出威胁,如此若是突然动手,才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眼下敌军对东路的提防已经降到了极点。按照我军整理总结的战俘供词,战前鞑子在淮安方向有满达海、尚善、耿仲明、孔有德四部人马驻防。

而淝水之战前,尚善和耿仲明就被调来了,只剩下满达海和孔有德。此番耿仲明直接全军反正,跟鞑子厮杀到两败俱伤,其他鞑子各部也损失惨重。鞑子后续肯定会担心我们北进归德,说不定还会继续从后方和淮安两个方向,抽调兵力增援归德。

如果淮安、徐州的兵力进一步变薄弱,东路的偷袭就更容易得手了。”

众将听了这番解说后,不由眼前一亮,黄得功反应最快,立刻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