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谁让崇祯没开天眼呢(第3/3页)

崇祯的用人,虽然刚愎自用,但还是有一点好处的,那就是他只要肯用谁,在对方刚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崇祯基本上都会听信,给对方一个表现机会。

哪怕是当年袁崇焕吹牛逼说五年平辽,那么不靠谱,但只要袁崇焕敢立军令状,崇祯就敢信。

大不了最后办砸了,再斩不迟。

而且张国维刚才那番话,还有最后一个巧妙地点,刚好拿捏住了崇祯——张国维说的是“去年陈新甲为了解围开封,强行把朱树人调到河南”,然后导致了什么什么恶果。

但实际上,去年那个决策,当然不是陈新甲拍板的,事实上就是崇祯本人逼着这么干的。无非陈新甲已经死了,张国维也懂点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把问题都往死人身上一推,假装自己不知情,和稀泥就糊弄过去了。

而崇祯听到这话,心中微微心虚,有那么一瞬间,竟生出几分对已死的陈新甲的愧疚之情:陈卿又帮朕背了一个锅。

这种惭愧心虚作用下,让他选择了暂时纳谏。

当然,要是后续李自成有更大的动作和威胁,不满足于在陕西和河东、河洛盘踞,那崇祯肯定还会立刻朝令夕改,逼着张国维传旨把朱树人召来北方的。

把这些弯弯绕都想明白之后,崇祯便说道:“也罢,至此国难之秋,上个月朕还指望有人毛遂自荐,接替兵部尚书之职,最后只有张卿你一人勇于任事,可叹呐。

这既是张卿上任之后第一个重大谏议,朕岂会不纳谏?就以三月为限,而且回复朱树人的旨意里,还要提醒他随时提防陕西闯贼有新的异动。

朝廷这边也要盯紧一点,一旦发现闯贼有主动进攻,糜烂开来的趋势,那就立刻补充下旨,让朱树人抛下手头的事儿,即刻到北方勤王!”

张国维把皇帝的指导思想先一一记下,这才追问:“陛下,那不知对于朱树人的封赏,陛下可有法外之恩?”

崇祯一愣,又有些羞愧。他也是被孙传庭之死给震到了,以至于今天得到喜讯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继续压榨朱树人,竟把封赏的事儿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