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有区别吗?

万廷恺今年41岁,年富力强,这一次选秀排名第一的人。

此时的他看着眼前的宁府和闫博金,笑着说道:“宁总,闫师,二位不用担心了。”

“虽然陈南目前暂居第一,但是……后面的两关,我有足够的把握,取得领先地位。”

“年轻人是有好处的,他们反应思维很快,对于这些笔试,他们有足够的优势,再说了……十几分钟的差距,并不大。”

听见万延恺的话,闫博金欣慰的点头一笑。

“是啊,宁总,你有点操之过急了,恺儿才41岁,就已经是全国名中医了,他的基础和临床能力,都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

闫博金是万延恺的老师,对于这一次自己徒弟参加叩门,他内心也是有足够的期待。

若非陈南突兀的出现,并且直接以80分钟的速度完成第一关的考核,他绝对有信心自己的学生能拿下第一名的成绩。

“明天上午的诊断考核和治疗考核,才是重头戏!”

“对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要求很高,若没有足够的积累,和长期的门诊经验,很难成功!”

闫博金作为杏林苑的老资历,他见多了一轮秀,但是第二轮和第三轮,是合二为一的考核。

总共10名患者。

需要在150分钟内完成诊断治疗。

其中要涉及到诊断、方药、针灸、推拿等诸多疾病的诊疗工作。

杏林苑不比其他地方,医生就是医生,杏林苑要求医生要懂药,懂方,懂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

真正的中医,在他们看来,必须要具备这样的水平和素养。

宁府笑了笑,点了点头。

万家应该也算是中医世家,只是近些年落魄了,守着江南的确几十间门诊,维持传承,可以说是祖业凋零。

万延恺属于万家这一代里面最为出类拔萃的一员,万家老爷子就是杏林苑中人,对万延恺完成中医启蒙教育之后,意识到了对方的天赋,当时老爷子也是耗费积分,邀请闫博金成为了万延恺的老师。

一开始,万延恺只是因为积分,但是……后来接触之后,他也意识到了万延恺的天赋有多卓越。

后来索性,直接让万延恺本硕博期间连续跟着自己学习。

41岁的万延恺,绝对属于实力顶尖的那种,这些年跟着闫博金,收获很大。

但是,宁府也依然有些担心。

玉和集团现在谋求合作,需要国外某项技术的支持,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筹码,于是疯狂开始寻求积分。

毫无疑问,每年的第一顺位的叩门成功者,成了他追寻的目标。

为此,玉和集团和万家签署了连锁门诊合作的手段,进行资金和人才的支持。

玉和集团的玉生堂门诊绝对属于南方地区十分成功的连锁门诊,门诊体系形成之后,就是一个稳定的产业链,从中药的炮制到制剂的开发,都是一个很好的生态圈。

玉和集团当时为了扩张连锁门诊影响力,签约了很多厉害的杏林苑高手,进行挑馆。

宁府依然有些担心,他对陈南的资料查询了很多。

“嗯,我知道延恺很优秀,但是……千万不能大意。”

“陈南是很有水平的,上一次的全国青年中医培训计划,他对于其他人而言,绝对是碾压级别的。”

“能让十名国医大师青睐,他绝非一般水平啊。”

“而且,这十位国医大师,也绝非泛泛之辈,有他们的培养,陈南只能更进一步!”

听见宁府的话,万延恺其实内心多少有些无奈。

他其实挺可惜的,若不是年龄卡的死死的,他绝对有机会参加这一次的青年中医培训计划的。

刚好41岁,把他卡的死死地。

上一次的全国青年中医培训计划,万延恺说不心动是骗人的。

闫博金微微一笑:“宁总,你这就太高看陈南了。”

“拜师到现在不到两个月,而且陈南还是源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副主任,他的经历有限。”

“如果说再过几年,他把上一次的青年中医培训计划的红利吃完了,把这些国医大师的东西学到了一些,可能会很厉害。”

“但是,现在……他依然只是一个天才罢了。”

“天才成长起来之前,只能说天赋,不能说能力。”

“而且,你真的觉得,拜师十名国医大师是好事儿?”

“呵呵,我看倒是未必,你想一想,没有哪个国医大师是泛泛之辈,他们都是骄傲的,如果陈南表现不如他们期待那般,结果……显然很容易预见。”

“国医大师不是只有一个弟子,很多,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庸碌之辈,自然而然的就淡了。”

“恺儿,不要担心了,好好准备吧,我们就不打扰了。”

说完,闫博金起身,和宁府离开了。

……

……

第二天。

对于关注杏林苑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而言,绝对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今天,杏林苑今年的选秀即将开始。

而这些新人的加入,对于杏林苑来说,能否掀起怎么样的波澜来?

每一届的新秀加入之后,势必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息。

很多公司吃着新秀的福利,拿到了不少投资和赞助,甚至是支持,让这些公司很快得到了发展。

同样,像陈南这样的素人参赛,少之又少!

杏林苑的人其实并不多,巅峰时期,也不过五百人,而且说句实话,因为很多人加入的时候,年岁已高,没几年就离开了人世,所以……这个圈子虽然影响力大,但是人却不多。

不过也正常,人多了,也就不珍贵了。

所以,对于选拔而言,要求就比较高了。

宁缺毋滥,是杏林苑长久以来的宗旨。

而现在,虽然多了很多其他领域的尖端人才,但是……这个行业,说到底,还是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服务的。

这也是国家为何对其发展不去抵制的原因所在。

中医药的发展,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儿。

每年,第二关和第三关是最容易卡住的地方。

第二关和第三关是融为一体的。

10名患者,诊断之后,进行治疗。

时间不能超过150分钟。

总体评分超过90分,算通过。

具体评分标准,杏林苑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因为这些患者,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为了保证考核的准确性,都是杏林苑的高手亲自挑选的患者。

考生需要在150分钟内完成诊断,并且开具处方,然后亲自抓药,这个抓药……更为玄乎,摆设了很多药物,但是却不写名字,需要考生自行辨识之后,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