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九月

沈氏这回是真的高兴, 又给菩萨上了三炷香,还换了新的贡品。

她一直觉得燕明轩这个儿子稳重实诚,但是不知变通, 在官场上可能运转不开,更不知道疏通关系,肯定没有燕明泽如鱼得水。

但是现在看,实诚也有实诚的好处,她的长子品行优良, 肯为百姓做事, 又有一个通透些的儿媳劝着, 这不, 就走了官运。

沈氏当初给那么多的银子, 就叮嘱过, 这些钱可以花在百姓身上。

不管皇上喜欢的是不是这种人, 反正这次是得上头的青眼了。

而且信中还提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那便是许静姝生下了一个小公子, 虽然沈氏现在已经有孙子了, 熙延乖巧懂事, 可是大房是要承爵的,生下一个小公子自然是好。

就是现在看不到, 马上就满月了,她这个当祖母的还没抱一抱, 满月礼也送不过去。

不过肯定得准备着, 等灾情过去,两边能路走通的时候就把东西送过去, 又或者等他们从兆州回来, 一并给了。

沈氏让燕明荞给安阳侯府的写封信, 把许静姝生孩子还母子平安的消息告诉了去,省得那边担忧。

至于燕明轩立功的事儿,因为上面的任职文书还没有下来,也没个定数,所以不宜多说,省得节外生枝。

燕明荞也高兴极了,这种事怎么能不高兴呢,兄长平安无事,不仅如此,还立了功。

其实哪个小娘子都希望家中父亲兄长上进的。

燕明荞也不太懂朝中的事,但是她觉得,倘若林家和英国公府因此事获罪,那朝中的官员被牵连的肯定不少。如今朝中正是急需用人的时候,虽然有今年的进士们,但是从书院出来的,什么都不懂。

像大哥这种做过官的,肯定比那些人更得用。

在越朝,寻常外放官员都要任职满五年,然后等着上面的调令。任谁都知道盛京官员比地方官好,兄长是尧桢十一年秋做的官,今年是尧桢十三年,任期还不到两年呢。

哪怕再往上走一步,做个知州,都比别人快太多了。

而安阳侯府的人只知道青华县没事,许静姝生了个小公子,但并不知道其中内情。

安阳侯夫人和沈氏的反应一模一样,先是在菩萨那儿拜了拜,然后高高兴兴地跟安阳侯说道:“平平安安就没事儿,侯爷你想,别的县发了那么大水,就算县令官就芝麻大点儿,但是皇上要怪罪下来,也脱不了干系。这明轩还是有点好命在的,燕国公府家世好,静姝还跟我说过,她婆婆小姑子常给银子,就算周围有灾情,他们也肯定没事。”

安阳侯夫人觉得,既然有这样的家世,就不能要求燕明轩官位太高。总之,如今已经考中了进士,慢慢熬个十几年,也能回盛京来。

这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燕明荞还去问了顾言,顾言说升官的可能性很大,不过,他父亲还在兆州,不能问顾太傅,顾言也说不准。

“其实回盛京的机会还是小些,但也没准。”顾言还道,“赵禄还没被放出来,估计等灾情过去,一起清算。”

相比于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拐卖人口这个罪名就显得

就不那么重了。不过,几项罪名加在一块,会让赵家和林家更难以脱罪。

赵康想不想把儿子捞出来,那自然是想的,可是他现在自顾不暇,朝中人对他更是避若蛇蝎,所以自然就没那个精力吧去捞赵禄了。

而且,贪污受贿这个罪名一旦钉在头上,那就免不了死罪,毕竟害死了这么多百姓。但是,赵康依旧会想办法减轻罪名,将功折罪,他死了没事,只要家人有命活着就行。

恐怕林之远也是这么想的。

哪怕他们掉脑袋,家人变卖为奴,只要等有朝一日大赦天下,还能有血脉存于世间,有一日也能东山再起。

只不过如今盛京很多官宦之家都人心惶惶,出门的人都少了。

就怕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不过也是该,谁让贪银子。

燕明荞道:“贪污受贿的罪名本来就大,况且,贪的还是朝廷修建堤坝的钱。”

越朝对贪污受贿的官员处罚很重,燕明荞觉得,兆州一带因为汛期淹了堤坝,百姓怨声载道,百姓怨朝廷怨皇上,那皇上的怒火只能朝着这两人发了。

等八九月份兆州灾情有所缓和,工部和去赈灾的大臣们也该回来了。

那大哥那边应该就有消息了。

顾言冲明荞笑了笑,“你说的没错,不过这些话还是得小心着说。”

燕明荞使劲点了点头,“嗯,我听你的。”

她现在是真的喜欢顾言了,不单单是对人好,还有别的原因。

只不过南方那边一直等到入秋雨才停。

这会儿已经进了八月中旬,很快就是中秋节,在盛京百姓的眼中,兆州的洪涝已经过去了许久,百姓们都欢欢喜喜地准备过中秋,一家团圆阖家欢乐。

燕明荞这边又收到了大嫂的来信,说大哥跟着朝廷赈灾,如今朝中派来的大部分官员都已离去,只留下几个主持大局的官员。

很多地方的知县都换了人,连知州也换了。

留下主持大局的官员也不是别人,赈灾大臣户部尚书和管督察的安王世子。

安王世子是皇上的人,此举显然是不信任御史大夫和户部尚书。

这回牵扯出的官员不少,吏部也有贪赃受贿之人,不过户部倒是干净,但尧桢皇帝并不放心。

许静姝人还在青华县,青华现一切安好,等田里稻子晒晒,就能收了。但是别的地方哀鸿遍野,而且庄稼粮食都淹了,不然这会儿正是秋收的时候。

估计还得好几个月才能慢慢恢复过来,重建家园。等各地新任的知县到了,再慢慢来,这事急也急不得。

信中写小公子已经满月了,平日里爱笑,许静姝信中还说,想把儿子给婆婆看看,还说熙宜想家里想得紧,就盼着回去呢。

所以不管燕明轩的任职文书什么时候下来,来不来,许静姝都打算八月中旬,中秋节过后,启程回盛京。

儿子太小,怎么说都是盛京好一点。

而且许静姝想着,等明年后年燕明荞成亲,熙宜还能去给压床呢。

燕明荞看着信慢慢笑了出来,她很快就能看见熙宜了,还有小侄子,也不知道熙宜长高了没有,还记不记得她这个姑姑。

小侄子是像嫂嫂多一点还是像大哥多一点呢,像嫂嫂多一点好,好看。

不过赶巧的是,中秋过后,燕明轩的任职文书就下来了。

去盛京城邻省曹阳的一个散州做知州,正五品官职。至于青华县,则会有新的县令上任。

燕明轩得回京述职,然后即日上任。

不过也能回来两天。

沈氏大喜过望,虽然她也想过燕明轩会不会因此进六部,但是依照燕明轩的性子来说,在外面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和进官场和官员周旋,还是前者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