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探花

燕明轩在会试之前, 还特意往家里来了封信,嘱咐燕明烨他们该怎么考试。信上写放宽心,答自己的, 只要心态稳住,平日里学的记下,就胜过别人大半了。

燕明荞读书也多,明白自己看书和科举考试大有不同,不过以前是觉得自己看的时间少, 不及在书院用功, 现在又多了一样, 科举也考心态。

细想想, 为官之人若是心态不好, 怎么为百姓做事, 应试中每一面都得注意到。

三年一个状元, 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但燕明烨觉得自己够呛, 但这次若是考不上, 他也不打算继续在书院里读书了, 大越朝举人就可为官, 不过得官员向吏部举荐才行。

为官不在盛京,多是下放到哪个县做县令。

估计得花银子, 他们夫妻俩这一年存的也不少,先疏通关系去做个小官, 等三年后再考就是。

二月十六这日, 各地的考生就进了考场,燕明荞出府的时候, 感觉街上人少了不少, 而于氏这三日就回燕国公府住了, 她怕一个人胡思乱想。

两个儿子呢,燕明栩年纪小,燕明诚年纪大些,若是都考不中可怎么好。

不过于氏和沈氏在一块儿,说的自然还是孩子们的事儿。

于氏记着,当初燕明泽就是因为考中举人,才得以从萧阳回盛京。但是他三年前贡士没中,所以才一直在书院读书,后来发生了那么多的事,也算老天的意思。如今燕明泽出府另住,和燕国公府再没关系。

于氏担心的是,若燕明泽这次考中了,燕国公会不会再提让他回府的事。

倒也不是没这个可能的。

沈氏说道:“他既然这么器重这个儿子,何不跟他一块儿出府过去?燕明泽考中了就考中了,那是他自己的本事,该高兴的也是林家。

府上又不止他这一个儿子,明轩早就中了,明烨也不错,家中的几个孩子,就算功课差的那也在书院读书呢,功课好有什么,品性才重要!”

沈氏已经好久没想起燕明泽来了,没了这父子俩,府上的日子安安静静的,连妾室们都安分懂事。

说句不好听的,沈氏根本不愿意燕国公回来,只不过他是当父亲的,明荞嫁人他肯定要在,不然丁忧三年……耽误的是自己女儿。

对沈氏来说,哪怕日后燕明泽做官做到一品去,她也不稀罕他能为国公府做什么好事。

再说了,不给国公府惹祸就好了,还做好事。

于氏觉得是这个理,但大哥做事一向不着调,不过当初有傅先生和安王世子见证,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她觉得沈氏有一句话说得没错,如今,最担心燕明泽考中考不中的应该是林家。

林尚书这近在朝中不升不贬,还算得皇上重用。

只不过,自从去年发生那些事之后,林毓婉就很少出门了,她跟燕明泽定亲的消息,也没什么人知道。直到等到今年二月初黄芷心定了亲,她才敢出来见见人,但从不敢在黄芷心面前出现,怕她胡说什么。

婚事上没有转圜的余地,无论如何,林毓婉今年及笄后都得嫁给燕明泽。寻常姑娘家还会多留两年,但林尚书说了,及笄后选个日子就嫁过去,不能拖着。

燕明泽如今还住在书院,林家也知他出府另过,但不知他写过告知书,只以为是分了家,毕竟婚事还是沈氏操持的,那燕明泽就还是燕国公府的子孙。

如今,林毓婉就盼着燕明泽会试考中,为此,她在十五也就是昨日还去万象寺进香。她在府里待了有一年,年岁也长了一岁,也想明白了许多事。

后悔是极后悔的,当初若是没跟黄芷心争抢,也不至于现在要嫁给燕明泽,这是自己算计来的,父亲母亲现在都不愿意理会她。

这事闹成这样,她和燕明泽之间已经没了那些情谊,想想当初被燕明泽的妹妹撞见,无论是燕明泽还是她,都想把这事烂在肚子里。

但是,可悲的是,燕明泽却是她日后唯一的指望。

而林家是觉得如果燕明泽考中,林家还能帮忙,由林尚书帮着谋一个好一些的官职,日后慢慢起来,也不比燕国公府的别的公子差。

但如果考不中,那就是他自己不争气,怨不了别人。这林尚书想帮都没法帮,两个人爱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

林尚书虽然心疼女儿,可女儿不止一个。

盛京城里有不少人,都在祈求菩萨佛祖保佑,但最后谁能考中,只有放榜那日才知晓。

十六到十八三日,天气有些阴,但未下雨,对考生来说,是难得的好天气。

等到十八傍晚,燕国公府的小厮把府上三位考试的公子接了回来,燕明荞瞧着,就和大哥说的一样。

最狼狈的是年纪最小的燕明栩,眼下青黑,人都要站不住了,看着像饿的又像累的,是小厮扶回来的。

这会儿哭丧着一张脸,对着于氏摇了摇头。

燕明栩觉得他今年是考不上了,有好几道题目没写,从前记住的文章也忘了。

燕明烨要好一些,但也冲着沈氏摇了摇头,“儿子怕是考不中了,只能再等三年,我先回去梳洗一番,再来给母亲请安。”

沈氏道:“你回去就好好休息吧,不必过来了。”

章辛媛没走,就算梳洗也得等着长辈话说完了才成,她有些心疼地给燕明烨擦了擦汗,考不中就考不中吧,也不是强求的事。

“夫君辛苦了。”

于氏的长子燕明诚的状态要好些,但是也一脸憔悴,他没说什么,但是心里明白,会试和乡试大不相同。

沈氏道:“既然考完了,就不要想这事儿了,好好休息,这三日你们也累得够呛。但休息两日别忘记药温书,毕竟还没放榜呢,等放榜之后,咱们再说别的。”

虽然这三人看着考得不太好,但是万一真考中了呢?若是不温书,那殿试上岂不是去丢人现眼了?

三人老老实实听训,齐声道:“母亲/伯母说得极是。”

燕明荞尚且不知顾言考得如何,不过几位兄长这么累,也难说。

燕明诚兄弟俩休息两日还要回那边宅子,这边热闹点,在这儿也不会想东想西,但等温书了,就要一个人待着了。

过两日燕明烨还得回书院,燕明荞趁着这两日去了趟太傅府。

她有点担心顾言,二哥今年都十九岁了,比顾言大五岁呢,那顾言岂不是更……

幸好顾言看着还好,燕明荞见他人没事,也就放心了,便没问他考试考得如何。

顾言也没主动提,如果说考得不好,万一到时候放榜了,真要榜上有名,显得他太过虚假。若是说考得好,又显得他太张扬。

其他事顾言倒是不担心,无论是判考卷还是别的,朝中自是慎之又慎,也容不得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