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如愿

说出去什么呀, 她什么时候说过喜欢燕明泽了?

林毓婉真是有口难言,她就算对燕明泽有些好感,但是远远到不了非他不嫁的地步, 她只是不想看着黄芷心比她先找到好亲事而已,她就是想让黄芷心喜欢的人喜欢自己。

“芷心,我没有,你喜欢的人,我怎么会染指……”林毓婉上前拉黄芷心的手, 黄芷心不躲不避, 就这样给她拉着。

“林姐姐, 那你想不想听有关燕三公子的事儿?”黄芷心眨了眨眼。

林毓婉当然想听, 但她绝不能这么说, 就犹豫这么了小会儿, 黄芷心就道:“你看你, 还说没有, 还说不喜欢, 若是不喜欢, 你怎么会对他那么感兴趣呀?你要说光是因为我, 我可不信。林姐姐,这喜欢一个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林毓婉:“……”

她怀疑是不是当时在桃林说话时, 燕明荞教了她什么,不然黄芷心怎么变得这么伶牙俐齿了!

事到如今, 林毓婉只能否认到底, “芷心,我真没有。”

黄芷心一副看小孩闹脾气的样子, 还佯装叹气, 她大度道:“好啦好啦, 我信啦,你没有,真没有,你一点都不喜欢燕三公子,而是喜欢极了。”

反正只要一口咬定林毓婉也喜欢燕三就好了,不然,光林毓婉知道她的秘密,她什么都不知道,以后岂不是任人摆布?

下次林毓婉再像今天这样,把什么事都嚷嚷出去,她就嚷嚷的声音更大,说是林毓婉喜欢燕三公子。

两个人说的话,算得了什么数啊。

还想让自己去问,她白得消息,想得美。

不过,经此一事,黄芷心对燕明泽的心思也淡了些。就像明荞说的,在山上不过是凑巧帮了她一下,哪有那么多英雄救美的桥段,换谁燕三都会帮的。

而且真要有心说亲,也不会让明荞一个小娘子来,她是糊涂了,才信了林毓婉的鬼话。

林毓婉:“……”

黄芷心这是什么脑子?跟她说什么都说不通。

“妹妹高兴就好。”

到了尚书府,林毓婉先下了车。

黄芷心还心情颇好地挥了挥手,回去的路上,她想要不要和母亲说明这些事,想想还是算了,母亲要是知道了,指定骂她一顿。

燕三……她还是喜欢,怎么办。

另一边,燕明荞把顾绵送回了太傅府,顺道看了看兔子,小兔子的口粮还够,她看着比两天前白胖了不少呢。

现在春日了,庄子里菜很多,新的白菜和萝卜有的是,以后庄子送菜,顺道给太傅府送些。

“长得真快。”

顾绵日日见兔子,倒是没觉得它有长大,她道:“等兄长过两日回来了,看我把兔子养得这么好,定会夸奖我。”

燕明荞恍然,三月中是院试的日子,书院也跟着放假。

顾言回来,那二哥哥他们也会回来,不过,等十五那日,大嫂和熙宜就去兆州了,熙宜那么可爱,她还有点舍不得呢。

“你把兔子养得好,我也能夸呀!养得真好,绵绵你真厉害,我可太喜欢你了!”

顾绵闻言瘪了瘪嘴,道:“你们两个的兔子让我养,我养得好还要被夸!你说说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燕明荞嘿嘿一笑,“这是你哥哥的道理,我自然是求着你养的,好绵绵,你是最好的绵绵!”

顾绵哼了一声,“行了行了,反正这兔子也挺可爱的,我每日过来看一看就行了,其实真要一直放我院子里,我也会嫌炒嫌烦的。”

所以说放在兄长这儿正好,只能看见兔子乖巧可爱的一面,她就能一直喜欢了。

燕明荞说了得有两箩筐好话,又许诺到时候送萝卜的时候给顾绵带草莓吃,这才回府。

回去之后先到正院给母亲请安,沈氏问了问宴会办得如何。

燕明荞道:“云露别苑景色很好,大家玩得还算尽兴。我今日新认识两个朋友,一位是赵国公府的,一位是吏部尚书家的女儿。和她们比较投缘,都是很好相处的性子,其他人也不错。”

一场宴会能认识两个朋友燕明荞很知足了,黄家小娘子性子软,比赵芸安还软,燕明荞和她算不上投缘,而且因为燕明泽,她也不好多说话。

沈氏赞赏地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与人相交,切忌交浅言深。虽然各家官位有差,可是你们姑娘家相处也不用避讳太多,随性而来是最好的。”

小娘子们,也不会谈论官场之事。

她的女儿,就算不说这些,也能把所有事做好,只是当母亲的心性使然,总想着多提点一些。

燕明荞点了点头,她看了眼沈氏,道:“母亲,今日前御史大夫家的女儿黄小娘子和我说了几句话,我和顾绵踏青那日,也是在普陀山,三哥哥帮过她一次,今日她特地向我道谢。”

沈氏若有所思,那差不多是一个月以前的事儿了,现在竟然还记得,不仅如此,还特意和明荞说了。

燕明泽帮过黄家小娘子,究竟是怎么个帮法儿?

即便和自己母亲说话,燕明荞也不能多说,怕污了黄小娘子的清白。沈氏亦是知道,她便没多问,挥了挥手,让女儿回去,“你今日也累了一天了,快回去歇着吧,喜欢这样,以后可以常办宴会,多和朋友们出去走走转转。”

燕明荞行了一礼,“嗯,那女儿告退。”

丫鬟换了新茶,沈氏却没有喝的心思。

她心想,这黄家的不会是看上燕明泽了吧,当日可否还有别人,这一个女儿家,还特地来道谢,这做事都不过脑子的吗。

沈氏没有深想,她虽然对燕明泽印象不好,可不会把什么事都往他脑袋上扣,更不知道那条蛇的缘由,且他事先说了,亲事不急的。

沈氏想不通,索性不想了,叫着丫鬟去给许静姝和小孙女儿打点行李。

沈氏对这个长孙女很亲近,时常抱到正院来玩,这孙子辈就这么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不喜欢?东西一收拾就多了,什么都想带着,吃食、布匹、绸缎、银子,各种药材、补品也要拿着,以备不时之需。这青华县肯定比不上盛京,到那儿买什么都不方便,还是带着得好。

她可不希望小孙女儿到那儿受苦去。

但许静姝真不带不了这么多东西,若是太多马车过去,就太引人注目了。而且燕明轩也说了,到青华县之后要低调行事,不能奢侈铺张。

“母亲,我打算就带干粮,别的就算了。明轩也说了,不能太张扬。”

沈氏道:“又没花百姓的银子,都是正大光明、没偷没抢赚来的,有什么不能花的?”

夫君和婆婆,许静姝自然选择听婆婆的,“那儿媳带着。”

沈氏忍不住多嘱咐了几句,“明轩这人性子稳重是稳重,可有时候太执拗了,不懂变通。他若犯倔脾气,你还是得劝着些,不能让他一意孤行。这做官还是要圆滑通透点,上头该疏通的疏通,该打点的打点,不然等他慢慢熬,熬到啥时候。但也要记得,为官清廉,要为百姓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