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加盟模式◎

缝纫机到手, 苏楠手里的筹码又多了。

她又在纺织厂这边的分厂招了一些学徒工。这次就不需要有技术,也不需要有缝纫机了。

苏楠招这些人, 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工人。现在的工人不管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 都是安阳服装厂的人。她们随时可以被调动回去。

苏楠自然要防止这一招釜底抽薪了。

所以培养自己的人才迫在眉睫。

她还特意和许厂长说了这个事儿。

“学徒工工资低,可以节省成本。”

许厂长道,“厂里可没有多余缝纫机给你用了。”

苏楠只觉得他这是睁眼说瞎话。好在自己也没有指望他。“放心吧, 我找人租了一批缝纫机。”

“租?”

“是啊,找人租的, 那人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缝纫机, 和咱们安阳服装厂挺像的, 我瞅着好用,就租了。”

许厂长:“……”

苏楠道, “反正缝纫机的事儿我暂时解决了。临时工我也在招了。您记着这个事儿,回头设备租金和临时工的花销都要入账的。”

她可不会用自己的设备去赚共同的钱。自然是每一笔开支都要算在公账上面了。

许厂长还在想着那缝纫机的事儿。

难道谢蔺买了缝纫机就是为了出租赚钱?

而且苏楠还真的租到了。

早知道出租缝纫机可以赚钱,他就不卖了, 拿去租, 不是更加长久吗?

许厂长后悔得不得了。不过又在心里安慰自己,没什么,自己好歹是赚了一笔钱呢。

而且他手里还有一批缝纫机,可以租给苏楠他们。

这谢蔺倒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想法, 厂里的设备可以租出去赚钱。

和许厂长打了招呼, 苏楠就开始招人了。

这可和之前店里招人不一样, 青春年华服装厂好歹是个半个国营单位呢。所以愿意来的人还挺多的。

不过苏楠也没给她们画大饼。学徒转正之后也不一定能有正式的编制。因为现在单位没这么多名额。

但是工资标准是一样的。

苏楠可不想这些进厂里的人以为这是铁饭碗。

她这一说, 还真的让许多人直接放弃了。留下来的都是诚心诚意想做这份工作的。

生产跟上来了,苏楠自然又开始打广告, 对招加盟商了。

这一次比上次广告打得还好, 她还特意的把之前加盟的几家店的现状描述了一下。算是给大伙儿看看成功案例。

市里分管经济的领导也看到了这则招商信息。

“小吴啊, 这个上面广告是真的吗?”

吴干事跑了过来,看了看报纸,“因为别的加盟商不是咱们本地的,所以咱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咱们本地青春年华的服装店生意确实好,我对象每次逛街都要去店里看看新款。”

“还是要多关心一下。现在的情况和过去不同了。任何新的模式出现,都要关心一下。”

领导又看了看报纸,“要是真的和报纸上这样,我觉得这个模式是值得鼓励的,让那些没有工作的年轻人能够尽量的自主创业,丰富本地的经济。”

在不违规的基础上,领导们自然也希望本地市场能够热闹一点。

“你回头去调查一下这些店里的情况是否属实,要是属实,去搞个采访。让更多人学习。”

领导一句话,小吴立马就跑起来了。

保险起见,还亲自走了这么一趟。按照报纸上面那些地址,一个个坐车去当地看。

果然店里生意还挺好的,总是有人往里面进,又有人出来。

小吴拿着报纸问店里的老板,“你们这广告上面是真的?”

陈丹现在喜气洋洋,打扮时髦。手里有钱心不慌。见小吴打听这个,她先是谨慎的问对方是哪里来的。

可别是本地的,那就是抢生意了。

小吴道,“我是安阳市的,主要是想打听是不是真的。以后好投资。”

听到这话,陈丹才放心了,然后笑道,“咱也不吹,生意好不好,你自己看就成了。我只能说,咱这店真是没白开。而且同志,你还不一定能有这个机会呢,厂里选加盟商,要求挺高的。你也别打听了,我要是你,早就去报名了。”

小吴看她这神色,看她这穿着打扮,就知道那肯定是有钱人。“开这店是不是要很多钱啊,也只有你们这样家庭条件好的人才开得起了。”

陈丹笑道,“我家条件也不算好,咱这小地方能有多好?主要是开店……不和你说了,反正你不信就算了。”

小吴心里已经已经信了这人的话了,也是,这小县城能有多少的条件?

再看看这人现在这穿着打扮,这气度,真是赚钱了。

这一瞬间,小吴自己都有一种辞职下海做生意的念头了。

他现在这工作虽然体面,但是还真是没人家有钱的。

持续走了几家,消息基本上确定了,小吴就去找领导汇报了情况。

领导笑道,“那这个模式我看是可以鼓励的,回头让本地的企业也学学这种模式,带动没有工作的年轻人赚钱。正好也拉动他们的厂里效益。也省得经营不下去。”

领导这会儿自然不知道,赚钱不止是模式好,重要的还是产品。他还是想找办法挽救一下本地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

……

苏楠一听政府的人都找来了,还以为是单位经营出问题了。

小吴客气的说明了来意。

苏楠和李兰馨几人顿时满心惊喜。

惊喜来得太突然。

苏楠想着,果然是人挪活啊。她不停的前进,才能迎来更多好的机会。

要了解情况,采访,完全没关系。

李兰馨偷偷道,“咱们这个模式真被人学去了,会不会有影响?”

“这没什么影响,咱们这个模式现在已经是众人皆知了。而且还能给我们打一波广告。而且别人学去了也没关系,咱再调整更好的模式,争取走在别人全面。”

李兰馨顿时意识到自己的格局小了。

在苏楠的配合下,小吴找了市里宣传部门的同志对孙武刚和江玉兰两位安阳本地人做了个采访。

充分的了解他们开店之后的想法。

了解两人开业之前的情况之后,小吴顿时觉得这个采访对象好。

一位是退伍军人,一位是失业工人。

这可都是现在本地面临的问题。

几次裁军,大批的军人同志离开队伍。工作岗位又不够,只能自己找工作。

现在企业效益越来越差,失业工人也越来越多。也形成了一个趋势。都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啊。

采访稿写完之后,小吴就拿给领导看了。

领导当即就说,要做个宣传,“让宣传部的同志在内刊上面投稿,让各大单位也看看,了解一下。厂里的经营不能只指望政府扶持,要学会自己找路子。这么多的单位都指望着政府扶持,政府怎么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