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 圣人之下第一人(第3/5页)

嗯~~~

先看看再说!

很快,陆北就知道自己想错了,女眷的确是女眷,但和南都无关,两位仙子神光护体,来自天庭,是带着任务下凡的。

左手边龙吉公主,右手边九天玄女,俱都是人间少有,天上难寻的一般货色。

林居水。

青龙。

你俩……

终究是成了两个人。

望着不请自来的两位仙女,陆北一时无言以对,画面何其相似,直让他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万妖国。

那年,林居水也是带着任务来的。

世界都换了,这张脸还演同一种角色,小心定型把戏路走窄了。

陆北自诩无道昏君,主打一个好色的鲜明形象,确认两女有重任在身,直接拍了拍自己的两条大长腿。

别傻站着,靠鞭坐,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

龙吉公主面皮薄,闻言颇为悲愤,想想母上交代的任务,不情不愿坐在了昏君腿上。

九天玄女大方多了,当年面不改色为黄帝讲述房中术,现在换了个昏君人王,表示可以理解,从容坐下称昏君为一世明主。

太淡定没意思,陆北更喜欢龙吉这种调调,明明做好了洒热血的准备,因为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故而一脸嫌弃。

九天玄女为瑶池金母部下,是其手中一柄快刀,曾奉命下凡教导轩辕人皇,助其击败兵主蚩尤,功德圆满后回天庭复命。

那时候下凡的还有广成子,他为人王之师,回去之后就杀劫晚期了。

手段孰强孰弱,高下立判。

“原来如此,多谢两位道友解惑。”

陆北眉头一挑,明白了两女下凡的原因,天庭那边这次没有站西岐,看上了他这只潜力股,专程送了两个贴身女秘书。

准确点,女秘书是九天玄女,龙吉负责联姻。

陆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秀的拳头太大,两位天庭大佬站他这边,是为了保他平平安安渡过封神大劫,修成世外散仙,从此清静无为。

只要不上天,去哪都行。

若有殒命之危,九天玄女负责挡灾替死,龙吉公主……

原本是去西岐的,一并调过来给九天玄女当个助手,她有天庭公主的身份加持,更显站队诚意。

陆北不清楚昊天和瑶池的真实意图,只知道帝王自古多无情,天帝尤甚,比昏君还不值得。

知道了也无所谓,他原本就没打算上天当什么紫薇,封神世界的池子太小,容不下他这位一世无敌,迟早是要走的。

昊天和瑶池白白算计,浪费人力资源送了俩炮架上门。

天帝所赐,人王不敢拒,既如此,他就不装什么正人君子了。

“孤观古籍,玄女曾教导轩辕神皇长生秘法,孤垂涎已久,未得其中三味,还望玄女不吝指点。”陆北严肃脸出声,想和九天玄女坐而论道。

玄女心下叹息,昏君可比轩辕难应付多了,后者是个要脸的体面人,有想法不会明说,更不可能强求。昏君不一样,他不要脸的,他说的指点,包涵了言传身教。

想到这,九天玄女微微一笑,拽来龙吉公主的手,叠在陆北掌心之中,言天命姻缘,今生成双成对。

人王想学长生术,没问题,她在一旁指点,包教包会。

“呵呵。”

陆北皮笑肉不笑,知道什么叫昏君吗,昏君就是要么不要,要就全都要。

自己身上什么任务,心里没点数吗!

他双臂一环,揽着两位美人走入屋中。

八年了,这八年里,陆北凭借资质悟性重修一世,在没有面板干扰的情况下,一言一行愈发和太素靠拢。

太素是最纯粹的陆北。

或者说,太素才是他原本应有的模样,受面板限制,轨迹发生了一些变化。

“咦?!”

屋中,陆北惊讶一声。

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九天玄女向轩辕授课时,过程也如他这般上下分明,前后有序。

一试才知,人家是尊师的正经人王,不像他,只知道重道。

“玉皇有心了,他结因,贫道还果,日后定予他一桩方便。”

一芯一亿。

……

次日,朝歌军马班师回朝,纣王御驾亲征,横扫寰宇,以雷霆之势扫平南都叛乱,生擒犯上造反的鄂崇禹父子。

于普通人眼中,殷商兵强马壮,江山铁桶一块,造反死路一条。

于知情者眼中,纣王为截教二教主,神通广大,力战圣人凯旋,迫使西方教割宝认输。

一时间,北海那边的崇家兄弟偃旗息鼓,上书大表忠心,虽然依旧暗斗,明面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兄友弟恭。

东鲁,纣王的老岳父姜桓楚踏平三十六路诸侯,姜文焕果有万夫不当之勇,斩帅夺旗无人能敌,三十六路反王皆被他屠了满门。

姜家出了一位王后,生有两位皇子,他们不卖力,难道指望别人卖力吗。

陆北派去的武成王黄飞虎连热乎的都没赶上,到了地界,等着他的只有满地尸体。

黄飞虎何等精明,立即察觉到了其中不妥,他心下不表,撤军游魂关,留下一队部曲加强防御,班师返回朝歌。

陆北最关注的西岐方面,姬发果然成了西伯侯,原本轮不到他,伯邑考才是名正言顺。

结果,不知哪个鳖孙传了小道消息,说是伯邑考在返回西岐的路上染风寒病故,西岐城连棺材板都准备好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正逢西岐有几路诸侯赶上了造反潮,抢着要吃杀头饭,姬发在群臣的劝谏下,推辞再三,忍痛继承了父亲和大哥的家业。

伯邑考死了吗?

原本是要死的,因为陆北平定南都效率惊人,打出了殷商无敌不败的凶威,所以伯邑考没死,他要是死了,姬发才叫头疼。

姬发上位后,彻查散播小道消息的佞臣,悬其头于西岐城墙,以儆效尤,以后谁再敢胡说八道,下场便是这般。

废长立幼固然不合礼法,但有机缘巧合,倒也勉强可以接受,反正西岐的文武百官都能接受。

头疼的是伯邑考,比起废长立幼,废旧立新难度更大,姬发已经把生米煮成了熟饭,有文武百官支持,他不可能再夺回王位。

此时的伯邑考立于汜水关,遥望岐山方向,满腹委屈,愧疚自己无法尽孝,又痛恨兄弟夺他王位。

最让他想不通的,是朝中文武大臣,说好的自己人呢?

几天之后伯邑考就知道了,一步慢步步慢,西岐朝中已经没有他的人了。

伯邑考有心前往西岐城,王位夺不回来,在老父亲坟前搭个草庐也是好的,但他怕自己一去不回,谣言变成现实,真的染上风寒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