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战争赔款

宋王把箱子里的金币拢成一堆, 笑得十分满足,“姜国熔炼出来的金银,成色就是好。”

他当初明明禁止过姜国钱币的通行, 可宋国大小贵族, 没一个听他的, 家家收藏的都是从姜国搞来的金银。

现在好了,都便宜他了。

谁叫国内这群贵族不听他的话的。

不过看到眼前这堆亮晶晶的钱币,宋王决定大度的原谅那群叛逆的臣子,推开车窗, 小声的对窗外骑马的护卫问道:“那批货, 都安排好了吗?”

“我让人以未来陪葬品的名义, 偷偷送进了您的陵墓里, 无人怀疑。”护卫悄悄耳语。

“嗯, 你办事, 我放心。”宋王满意的点点头, 侧头看着身后长长的车队,安排道:“今晚对治粟内史动手, 我听他言语之间的意思, 是想离开, 咱们提前动手。”

护卫了然的点点头, 明白今晚的被抽中的幸运儿就是治粟内史。

跟着宋王一起跑的大臣,谁都没想到,一直保护他们离开的护卫, 就是劫掠他们钱财的黑手。

他们还以为是车队里的财富太多,吸引了黑壮的注意, 特意安排了小队人马来搞事。

蓝河卫骑兵的名声早就已经打出来了, 他们可以自带粮草出征多日, 不用被后勤所累。

宋国大臣们强烈怀疑,是蓝河卫对他们动的手,只是他们没有证据。

各家接连损失财物,如今连自家也遭殃了。

治粟内史忍不住来找宋王告状,“夜间值守的将士玩忽职守。就算蓝河卫神出鬼没,咱们这么多人,还能怕了他们不成?若是值守的护卫能早早给出警示,我们也不必受这样的无妄之灾。”

“刘将军已经很辛苦了,你为什么还要如此苛责?”宋王谴责的说道。

迁都这么一大摊子事,谁不辛苦?

治粟内史沉着一张脸,郑重的说道:“臣原本是想和王上共进退的,可刘将军等人实在不堪托付。既然王上不愿意惩罚刘将军,老臣也不愿意为难王上,还请王上允臣辞官回乡?”

“回乡?你老家不是已经被姜国军队占领了吗?你想去投奔姜国?”宋王的语气变得危险。

治粟内史坦然的回道:“臣只想回乡养老,没有什么做官的志趣了。”

听到这话,宋王冷笑一声。

宋国的高官到了另外三国还能混一口饭吃,但姜国有科举支撑,治粟内史哪怕想做官,也没得做,他说什么没有做官的想法,只不过是为自己挽尊罢了。

“如果你坚持辞官的话,寡人允了。”宋王盯了治粟内史两秒,大度的放人。

治粟内史叹了口气,无奈的向宋王告别。

可治粟内史刚脱离队伍没多久,就碰上了一股盗匪,连人带货,全都被抢了个干净。

化作盗匪的刘将军把那些财物装扮一番,就安排人往宋王陵墓开始送。

各国君王的陵墓,一般是从自己上位开始,就会征集民夫修建。

宋王上位的时间短,陵墓才建成一小部分,他现在就要迁都了,所以陵墓的工程就只能暂停。

如今的人敬畏死者,无故不会去刨人家的祖坟,专业去拿人家陪葬品的职业还没出现,在宋王眼里,他那个陵墓就是最安全的藏宝地。

这陵墓他也是用心修了的,有一定的防盗设施,所以他很放心把抢来的财务往里面放。

宋王很笃定,不论是黑壮还是姜蓁,都不敢冒天下大不韪,去查他的陵墓。

藏在陵墓里东西,不止有他派出盗匪搜刮的财物,甚至连国库和王室珍藏,他也一起藏在了里面,这都是他以后复国的资本。

哪怕他自己不行,死后也会叮嘱他的儿女,不要忘记宋国的荣光。

等晚上在野外扎营的时候,宋王就对身边的护卫问道:“姜国的大军打到哪儿了?”

“快到都邑了。”

“那她们这一路还真是顺利,哪怕是遇上一点小阻碍,也不至于来得这么快。”宋王说话的时候,默默深呼一口气,平复心情,无奈的说道:“等姜国军队到了都邑,你就收手,免得暴露了我陵墓的事。”

“臣明白。”

哪怕前路一片畅通,为了后勤补给能更上,大军依旧是正常速度前进,少攻占一两座城池没有什么要紧的,最重要的是后方的粮道不能让人给断,反正宋国早晚会是她们的,黑壮他们都不急。

宋王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还是忍不住心口抽疼,无奈的说道:“要是他们拿下了都邑,还不满足,我宋国就可以直接投降,没必要再打了。”

在有资本的时候投降,他还能捞个爵位,能为以后的复国做准备。

等宋王把降书送来的时候,姜蓁的表情还有些奇怪,“他们不是迁都吗?怎么不接着迁啊?还没打到他们最后一城呢?”

【宋王这次迁都,纯属是迁了个寂寞。】

【有黑壮他们在身后跟着撵,宋国君臣能跑到哪里去?】

【估计是跑累了,不想再跑了。】

【这就是战场版的他逃,她追,他插翅难飞吧,真刺激嘿嘿~】

和宋王的降书一起送来的,还有黑壮的奏折。

黑壮送来的奏折,就是来告状的,“王上,宋王在迁都的过程中,一直给您的名声抹黑,而且根据我们安插进去的谍者汇报,宋王一直在偷偷的转移财物……”

她之前的拿下的,不过都是些小肥羊,真正的大肥羊是宋王和都邑的那群人。

别看宋王他们扛着家当跑得快,可到关键时刻,蓝河卫可不是吃素的,绝不会让宋王他们跑掉。

黑壮把宋王他们看成是羊圈里乱跑的羊,再怎么也跑不出姜国的手掌心,但她没想到,宋王居然这么快就投降了。

虽然黑壮很想继续亮刀子,但她却不敢私自做主,还是把宋王的降书递给了姜蓁。

以姜蓁在国内的话语权,在外的将军,还做不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黑壮哪怕想动手,也得等姜蓁发话。

接到宋王的降书,早朝上所有的大臣都欢欣鼓舞。

“宋王既然愿意投降,那咱们姜国也不能亏待了他。只要宋王过得好,等以后咱们出兵攻打郑国齐国的时候,才不会遇到太多阻碍。”

“是极是极,按照宋国的地位,宋王投降,我们该以九卿之礼待之,还可以请他人来观礼。”

听到这些话,朝堂上的武将就有些不服气了,“不用宋王投降,我姜国大军就能全吞宋国。明明自己能拿的东西,何需要别人送?”

“中尉这话就说得偏颇了,咱们不能只考虑眼前,还得考虑以后,现在对宋国太狠,让其余诸国怎么想。难道你真想和他们死战?”

有分量的武将都在外征战,留在朝堂上的几个,显得有些独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