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堵狗洞

好好的物理化学书, 被巫者们拿去做了行骗宝典,姜蓁也是哭笑不得。

【有点子期待被骗的人看到书之后的反应。】

【那得很久以后了,现在作坊里的书, 只够满足姜国和其他国家的上层贵族, 档次太低的贵族, 还得再多等几年。】

【阿蓁给书的定价不高,但庶民还是负担不起,县图书馆那边,必须要经常查着才行, 免得里面的书被不知名的人给搬空了。】

姜蓁说道:“过段时间我就安排人去查。但县图书馆没多少书, 贪也贪不了多少, 真正的大头在修路和修渠的钱粮上。”

只要利益足够大, 就能让人铤而走险。举国之力的大工程, 能把姜国的粮仓搬空, 中间要是出现贪腐, 那问题才是最大的。

【没事,只要咱们的运算足够精确, 数字足够具体, 想贪的人就没处下手。】

【按照陈冬送回来信息, 我们暂定了的五个水泥作坊的位置, 修路的计划图也已经弄出来了。】

【就近从周围的县征调民夫,每个县负责一段路,各县出工的时间和人数都有细微的差别, 把通知早点发下去,让县令早做准备。】

【修路是一件苦活, 可以不给钱, 但必须得让人吃好, 否则会出人命的。】

姜国百姓的徭役中,每年都有一个月的劳役,这段时间他们会修补城墙、修路、修渠、修墓……这是他们的义务劳动,没有工钱。

直播间的人虽然讨厌这种白嫖的事,但计算了一下姜国钱粮,大家就都妥协了。这么大的工程,这么长的工期,这工钱姜国还真发不起。

最多只能让修路的民夫吃饱饭,不饿着肚子干活。

【这几个县城可以做临时粮仓,方便抽调粮食,大一点的郡县,可以征调一部分粮食,征调的部分从今年的税收里扣除。】

【准备工作先做好,春耕之后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因为现在的粮食产量太低,所以在安排某些事的时候,大家的都尽量的避开农忙时段。

连都邑的城墙,都不是一气呵成建立起来的,而是个分期工程。治水和修路自然也是一样,农忙时期就要给粮食让道。

借着直播间提供的资料,姜蓁写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奏章交给了姜王。

“粮食数量和征集的民夫人数精确也就算了,怎么连出工和收工的时间都这么具体?”姜王提醒道:“别把工期逼的太紧,否则底下的人会出乱子的。”

“我留了三五天的余量,不算太紧,而且若是遇上下雨或者其他原因,只要合理,失期也不会有惩罚。”姜蓁解释道。

这个工期是直播间的人,根据当初修蓝河县那条路的情况,科学计算出来的,非常合理。

若是误差太大,排除大自然造成的不可抗力,那就是人出了问题,这时候姜蓁就需要好好查一查了。

姜王对一个民夫每日的消耗大概也有数,再对比一下民夫的数量和工期,姜王说道:“你要的粮食数量太多了,是正常数量的两倍。”

“儿臣想让干活的百姓吃饱一点。”

姜王的目光从奏折上移开,抬眼看姜蓁:“你别说你想让他们像你府上的人一样,一日吃三餐?咱们要做的不止是修路,后面还要治水,同时还要防备卫国和宋国借机捣乱。”

“嗯。这是我姜国的百姓,我不想他们一场苦役下来,身体亏空一半。”姜蓁说道:“蓝河县这两年一直在买粮食,存粮比姜国国库还多两倍,关键时刻,从蓝河县调粮食,有水泥路在,很快的。”

从姜蓁开始冒头,就以富贵闻名天下。

姜王坐拥姜国,虽然知道姜蓁有钱,但一直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这下姜王是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巨富’,什么叫‘富可敌国’。

把奏章放回了桌子上,姜王摆烂的说道:“罢了,就随你吧。所有的数字你都计算得清清楚楚,那么会算,肯定不会让自己吃亏。”

“那儿臣就照着这个时间去安排了。”姜蓁说道。

姜王说道:“去吧。是该让各县官员早做准备。春耕之后就该忙起来了。”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所有的百姓都在忙着田里的事情,而且除了蓝河县,别县的百姓都格外忙碌,因为他们还要学习新的种田方法。

在姚春填鸭式的教学之下,那群农官们紧赶慢赶的,终于在春耕前回了老家,施展起了在都邑所学的东西。

“种子不能随便撒,要按照合理的间距播种……”

“行行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改。”

“你们乡怎么不用粪肥,我不是跟你们说了,必须要用肥料吗?”

“粪肥不行,我们乡里有人之前用粪肥浇地,地里的粮食都枯死了。这玩意儿的效果没传说的那么好。”

农官解释道:“那应该是你们用的方法没对,烧苗了,得按照我的方法来。”

“你的方法?你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不也是用粪水浇地吗?”乡老不服的反驳,然后豪横的说道:“别跟我说那么多,咱们乡说了不用粪肥就是不用粪肥。”

这个时代活命不容易,老人都是有特权的,君王见了乡里的三老都需要尊敬,更别说普通官员,真把老人逼出来一个好歹来,品德方面的名声也会沾上瑕疵。

面对这样的情况,农官不止身累,心也累,叹了口气,然后说道:“你不信我,你也该信医小芝吧,你去问问她,都邑和蓝河县的百姓,是不是都在用粪肥。”

“医小芝她不懂种地吧。”老者的语气犹豫了起来。

“医小芝她不种地,但她识字,会看书,她知道农书上写的粪肥的发酵方法。”

出于对医者的信赖,老者咬牙下定了决心,“行,你先教我们,等我明日去问了医小芝,再决定用不用。”

农官无语凝噎,每次这种时候,他都要搬出蓝河公主还有医官的名头,才能顺利说服各位乡的百姓。

他不过是晚回家一个多月,就只能靠抱医者的大腿办事了。

小芝原本的名字就叫小芝,但底层百姓多有重名,做了医官之后,她的名字就变成了医小芝。

吸取姜蓁和医丑提供的经验,医小芝来到五安县就和她的同伴一起,一人收了十个学生,在自己的招牌还没打响的时候,医小芝就和同伴轮换着来乡里替百姓义诊。

药材需要成本,县里给不起,医小芝也给不起,所以她主要用针砭之术帮人治疗,实在需要用药的,才让患者去县城里的医馆买药。

若是乡民能从山里采药,也可以用药材来换。她们是医官,都是有俸禄的人,也不图乡民的那点药钱。

由于医小芝不仅能针灸推拿,还能帮忙接生,实在治不了的病人,医小芝还能替病人向上天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