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杀人立威(第2/2页)

嬴驷当太子时,犯了禁条,商鞅说:「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

墨刑是什么?

黥刑,在脸上刺字。

嬴驷犯了罪,公子虔和公孙贾被刺了字,而后公子虔甚至被剃了鼻梁。

陛下以雷霆手段惩戒贼寇,就是为了徙木立信。

当然,陛下也放出风了,若贼寇肯下山,无不法者,窑山服役五年、十年、二十年,可赎其罪。

陛下还是很仁慈的嘛,不是一股脑都直接把人都给扬了,还是给了改过自新的机会。

于谦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见所想,都写到了书信里,陛下的想法是极好的。

但是于谦浸淫官场多年,知道最大的弊政就是好心办坏事。

明明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在执行的时候,准备不够充分,执行出现了偏差,最终导致了良政变成了弊政。

这种事并不少见。

比如北宋时候,常平新法之一的青苗法,本来是惠农良法,百姓们没有钱去买种子,没法耕种,土地荒芜,朝廷用常平仓放,春秋收回。

可是最后被人执行成了青苗贷,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于谦尽量将问题写的具体,告诉陛下其中的难点和自己的补充意见,由大明官府主导的农庄法,正在一步步的趋近于成熟。

大明的集体农庄的进程,在朱祁钰提出,于谦补充的情况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完善着。

“官人,喝药了。”董氏端着陛下封好的鲜竹沥递给了于谦,于谦摘下了面罩,一口饮尽。

自离京,出门之后,他的口罩就从未摘下,主要是怕夫人董氏唠叨。

再加上太医院的药也对症,这往年咳嗽到不能睡觉的症状,立刻得到了缓解。

于谦重重的松了口气,这顽疾终于有了缓解的可能。

于谦并没有停下自己写书信,东胜卫消息,他已经知道了,关于上皇在迤北娶亲之事,他有点楞楞的,愁云满面。

大明一片欣欣向荣!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就在眼前!

奈何这太上皇突然来这么一下,谁受得了?

不过于谦二十四年,有一十四年的时间,是正统年间,自然是知道这位到底是个什么人。

陛下会怒气冲天,但是他多少有点心理准备,关前叩门的事都干了,这些事,算不得什么。

他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虑之后,继续写着奏疏,此时唯一能够阻止的法子,就是把朱祁镇从迤北接过来。

“岳谦,你带着这封书信回京之后,就留在陛下身边听用,陛下应该会让你去迤北寻到瓦剌人,商谈接回上皇之事。”于谦将手中书信郑重的交给了岳谦。

岳谦握着手中的书信,他带着那封没有印绶的禅让诏书回京,然后在奉天殿宣讲的人。

于谦让岳谦回京,意思非常明显了。

如果说满朝文武,最不希望朱祁镇回来的就是岳谦了,伪造诏书的事,虽然不是他做的,但是的确是他宣讲的。

作为太上皇,在迤北结亲,天下震动,朱祁镇越不得人心越好。

岳谦握着于谦的奏疏,俯首领命,乘快马赶往了京城。

于谦虽然没有名言,但是陛下要杀人,他是一清二楚的,让岳谦去,意思非常明确。

接可以,能不能回来,那就两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