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节 历史(一)(第4/4页)

传说中的万里大逃亡。

在这个过程中,逃亡之辈还要应对沿途各路勤王军、边镇兵马,乃至最为难缠的飞虎营枪骑兵……

阿济格不知道,闯过层层天灾人祸,最终有命能回到盛京的,能剩下几个。

但这是唯一的办法。如果不这样做,再继续窝在三屯营,那么最多十天,所有八旗勇士将全军尽墨。

到那个时候,满人别说脊梁,连根都会被挖掉。

所以,今天晚上,阿济格连夜安排了三千蒙古人先行溜走。而在他的计划中,明天晚上,剩余不足一万的满人精锐,会骑着所有马匹偷偷逃走。

而他本人,则会率领着步卒守城,坚持到最后一刻。

今天下午他没有安排骑兵冲锋,也有这个考虑在里面……如今这种局面,墙头草蒙古人随时都会跳反,不如让这帮人先去后边探路。

至于三屯营中剩下来的,总数超过五万的旗丁……所有没有马的旗丁,这一刻已经被阿济格放弃了。他们将留下来守城到最后一刻,为不到一万的满人精锐逃命做出贡献。

说到底,这些步卒中有很大一部分也都是汉人包衣……就当为主子们最后一次卖命吧。

计议已定后,半生戎马的阿济格,迅速调整好心态,早早去休息了。明天还有恶仗要打呢。他有个预感:明天会遭到攻城。

与此同时,城下有人拿着一个小米iPad,正看得津津有味:“这拉着马的都是蒙古人把?郡王看来是真要跑了啊,真是果决啊!来人,传我将令,把炮拖上来!”

当天深夜,原本已经入睡的阿济格,突然被人唤醒:“王爷,城下有异动!”

待到阿济格披着衣服匆匆上城头一看,却见东方三里开外的山谷中,灯影虚晃,火把密集,吼声震天,不知敌手在搞什么动作。

随着震天的号子声越发逼近,武英郡王貌似猜到了点什么,瞬间满头大汗。

翌日,晨光将将升起时,城头密密麻麻的守军,同一时间,明白了昨夜喧哗之因:四门巨大的长管二十四磅海军重炮,静悄悄矗立在了城前的炮位上。

须臾,随着炮兵指挥一声令下,巨响之中,一枚用来试射的黑色铁弹,在城上城下几万双眼睛注视中,飞跃了不到四百米距离,正正砸在了东门上方的城砖上。

瞬息间,被炮弹砸中的一片城砖顿时四散崩裂。其后,夯土层炸开,城头轰隆作响烟雾弥漫的同时,犹如地震般将三四个旗丁抛飞入空中。

很快,随着烟雾散去,看到城门上方俨然已是塌了一块的北伐军将士,吼声直冲云霄。

伴随着冲天的欢呼声,四门调整完射击诸元的巨炮,依次发射。

这一轮射击,其中两枚分别对准了东门角楼。震撼人心的巨响中,只一炮,便将年久失修的角楼砸塌,坍塌的砖石顿时将殉葬的旗丁埋没。

归位、清膛、上药、点火。

很快,只用了不到三分钟时间,第二轮齐射又出现了。

这一轮齐射,彻底打跨了城头守军的信心:满人手中的红衣大炮,由于缺乏复位系统和标准化射击流程的缘故,两次发射的间隔,通常在半小时以上。

接下来,上百门小口径火炮开始往城内跨射。而城下的步兵战士,也纷纷开枪射击城头,加入了炮火大合唱。

天雷一般的重炮齐射,足足打了二十轮。被八十枚铁蛋砸完的东门城墙,短短一个时辰不到,便出现了多处坍塌。

无处可去的城中守军,只能强忍着巨大的伤亡东躲西藏。

令守军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四门降温完毕的重炮,再次发出了吼声。如是,当时间来到午后,三屯营东墙,硬生生被炮弹砸出了多处可以容骑兵跨越的缓坡。

这时,全身被甲的阿济格,手持长刀,骑在马上,对本次入关的二号人物阿巴泰吼道:“走,带着旗下儿郎走。居庸、包头、张家口……不拘哪一处,能出关就走。”

阿巴泰闻言,咬牙最后看了一眼决心战死的阿济格,扭头带着所有骑兵出了西门,直奔遵化方向而去。

伴随着阿济格吼声的,是最后一轮特意砸在城门上的炮弹。

下一刻,早已残破不堪的东门轰然倒塌。准备已久的三千重甲骑,坦克般冲进了城中。紧随其后的,是马身上倒插着四杆骑枪的飞虎营骑兵。

再后,则是士气高昂的北伐军战士。

大燕国军事主力对大清国残余主力的最后一击,就此开始。

屠城式的战斗,直至夕阳西下,才渐渐落下了帷幕。

是役,清入关旗丁全军覆没。由于东江诸将过份杀戮的原因,最终被抢救下来的旗丁俘虏,总数只有不到两万,其余全员“战死”。

是役,自后金入关总指挥,武英郡王阿济格以降,共四十多名满族将领尽皆战死,无一逃得性命。

至此,十四万入关的满蒙大军,除三千蒙古骑兵以及不到一万八旗骑兵暂逃外,其余约十二万步卒全数陷于明境。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那一万精锐最终能有几人逃回盛京,在这个位面,刚刚成立不久的大清国,事实上已经彻底崩塌,失去了“国格”。

历史已经彻底改变。

当然了,再怎么说,穷寇还是要追的……装完逼就想跑?哪有那么容易!

当天战斗完毕,韩小波便命令东江镇和飞虎营两个部门的骑兵抓紧休息,明日一早出发,稳步追敌……逃命者是丢掉辎重的,用不了多久,速度就会慢下来。

不过韩小波最后还是叮嘱了一句:不论战果如何,见到明军后,大家就可以回返了,不要暴露下阶段的战略目的。

毕竟,根据最新情报,闯王老哥此刻已经过了黄河。所以大燕国的武装力量,现在还不是暴露的好时机,要及时撤回天津待机。

话说,自古以来做下如许大的好事且不留名的,当属北伐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