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3/3页)

初挽便说了自己的想法,这是英国海洋探测公司探测到的,根据她的研究,她认为这是一艘宋代商船,估计和海上丝路有关系。

严瑾教授:“海上丝路?”

初挽:“对。”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国外交通贸易和文化的海上通道,这是本世纪初法国学者沙畹提出的概念,中国海上丝路起源于先秦岭南,发展于唐朝广州通海夷道,到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到极盛。

要知道现在考古学者普遍认为,中国考古学要发展,就要把中国考古和世界考古联系在一起,要让中国考古成为世界考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几乎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初挽把搜集到的资料说了,严瑾教授激动了。

严瑾教授:“这次阿姆斯特丹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大的耻辱,我们借由这个事情正好创建国内的水下考古研究机构,而你说的这个海上丝路沉船,正好成为我们水下考古工作的第一站,用它来试手,最好不过了。”

初挽笑道:“是,这艘船的位置距离水面不过几米,打捞起来相对容易,最适合练手了。”

严瑾教授一番沉吟,最后决定先和广东考古研究所联系一下,研究对策。

其实对于具体怎么执行,初挽倒是不关心,无论是严瑾教授,还是岳教授,都是行业内顶尖的大考古学家,资格老,道行深,人脉广。

有他们在,想做什么事做不成?

她也只不过适时推波助澜罢了。

眼看要进腊月了,初挽肚子逐渐起来,穿得臃肿,现在不太愿意到处走动了,便安分读书,偶尔去学校和大家分享下最近的研究课题。

她发表了几篇关于新疆尼雅考古的论文,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学院里也请她做演讲,给本科生硕士生演讲。

那天在学院阶梯教室演讲,其中竟然好几个认识她的,其中一个赫然正是陈蕾的同学,对方特别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感谢她。

她才记起来,这就是当初问起她宣德高足杯的,那件高足杯上面的“德”少了一横,差点被文物商店鉴定为赝品。

那同学感激地道:“我们卖了,卖的钱打算供我出国留学,初老师,这可真得谢谢你,要不是你,当初我们直接一百多卖了,我哪还有留学的机会呢!”

初挽便大致问了问,她要去美国留学深造,读考古,这自然是不错的机会。

其它同学显然对这个同学很羡慕,一时大家讨论起来,她们再过一两年就要毕业了,已经开始讨论着将来的前途,出国的也都在提前做准备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也有人问起初挽的打算,羡慕得要命:“初老师现在博士是不是都可以毕业了?”

初挽笑道:“还得读三年吧。”

她是先上了一两年硕士又转为博士的,按照现在的教学年制,她得读够五年才能博士毕业。

不过几个同学都感慨:“初老师的论文我们都拜读过,这水平,直接可以当老师了吧!”

其他人也都叹道:“对,初老师发表了那么多论文呢。”

大家没说的是,私底下老师都说初挽运气好,要知道考古这行当,有人挖了一辈子什么都没挖到,但是初挽简直鸿运罩顶,先是发现了青州佛像,又发现了新疆尼雅的织锦护臂,再之后美国考古讨论会上,她更是大出风头,现在据说多篇论文都发表在国外重要考古刊物上,在国际上也有些影响力。

其中一个学生感慨:“我申请国外学校,人家问起来,说你提到的京大是不是就是初挽所在的那所学校,咱们学校因为你,国际知名度都上去了!”

在这种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也有人提起来陈蕾。

初挽听了,也关注一耳朵,她已经很久没听说陈蕾的消息了。

“她啊,早早定下来要出国了,要去日本深造。”

初挽也是意外,意外之余又觉得正常,上辈子陈蕾是跟着苏岩京的,不过这辈子苏岩京不行了,教导主任的位置没争取上,名声也不好,陈蕾也陷入了桃色新闻,她当然不可能继续留在京大,去日本深造倒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可以想见,再过一些年,陈蕾还会回来,回来后,继续走她上辈子的那条路。

不过也没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陈蕾安分走她自己的路也就罢了,如果真的和自己扛上,那就看鹿死谁手。

这时候,陆守俨却传来好消息,他回京后的位置已经定下来了。

尽管初挽早有心理准备,不过听到后,也是意外。

她很清楚陆守俨的路线,也记得上辈子他这个年龄大概在什么位置,显然这辈子确实比上辈子走得更顺。

现在给他提拔的这种位置,手握重权,很多人奋斗一辈子也未必摸得到。

关键他还不到三十岁。

初挽听着自然替他高兴,说话都是带着轻快的笑意:“那什么时候回来?”

陆守俨听出她的喜欢,他也笑了:“估计得再过一两周?我想把这边的事情善始善终,处理妥当,等回到北京后,我先报道,正式上班年后了,这样年前我能腾出时间陪着你,我们一起过一个团圆年。”

初挽满心都是甜蜜期待:“好,不着急,也就一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