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国书落定。

李羡鱼便拉着临渊先行告退, 以免他与皇叔再起冲突。

随着他们走过那座锦绣山河屏风。

李宴亦将国书收起, 从人屏退。

太极殿内重新寂静,唯余下这对皇室的叔侄。

经历过意图谋反, 率兵围摄政王府, 流放关州这种种大事,李宴以为这位皇叔此生都会与他陌路。

但却未曾想到,在家国之前, 他们还能隔一张龙案相对而坐, 再度商议起国事。

李宴亲自将几张归置好的奏章重新展开, 与皇叔谈论起登基后遇到的种种棘手之事。

李羿接了茶盏,浅饮一口。

继而, 他搁盏取过笔墨,随李宴所言而在干净的宣纸上写下对策。

如此前临朝摄政时一般。

李宴垂下眼帘, 看着宣纸上的字句, 终是启唇道:“大玥百废待兴。朕希望皇叔能留在玥京城。继续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朝政。”

李羿浓眉皱起, 语声冷肃:“大玥又不是儿皇帝当家。还要什么摄政王?”

他道:“关州同是大玥疆土。我在关州与在玥京城并无什么不同。也不必再来这朝堂之上。”

李宴轻阖了阖眼,问道:“皇叔是还在记恨当初朕率兵围府之事?”

“成王败寇,怨不得谁。”

李羿笔走龙蛇,将最后一字落罢,便将墨迹未干的宣纸往李宴龙案上一拍,起身往外:“若是陛下缺良臣,大可广开科举,甄选可用之才。其余之事,不必再提。”

李宴见此, 也知是他是去意已决, 不可回寰。

他微微苦笑, 对着李羿的背影问道:“小九出嫁那日,皇叔可会前来?”

“见贺礼如见我本人。”

李羿抛下这句话,便阔步走过绣金屏风,离开这座象征着大玥皇权的殿宇。

再不回头。

*

更漏绵长,日影轻移。

太极殿顶高悬的金乌散开柔泽,拂面而来的春风微暖。

李羡鱼牵着临渊从宫中的红墙下走过。

春风拂起她未簪好的一缕乌发在空中飘扬,被临渊轻握在掌心。

“昭昭。”

他轻唤了声李羡鱼的小字。

李羡鱼便在红墙下停步,侧过脸来望向他,眉眼弯弯地问:“什么事呀?”

临渊俯身替她将那缕乌发重新簪好,语声低醇地对她道:“二十七日的国丧如今已过七日。”

“余下的二十日里,公主可有什么想做的事?”

李羡鱼羽睫轻扇:“临渊,你是要留在这里陪着我吗?”

她担忧道:“可是,胤朝的事……”

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

临渊从胤朝来大玥途中便不知道过了多久。

如今又要留这二十日。

李羡鱼有些担心,这样会耽搁他的政事。

临渊垂眼,看着她忧心忡忡的模样,轻轻失笑。

他俯身,在李羡鱼的耳畔低声道:“臣来时便将一切安排妥当。”

“此刻胤朝中,臣的母后正替臣垂帘听政,掌控大局。赵氏一族与两位丞相会从旁协助,与她一同暂理国事。”

虽非长久之计。

但迎娶昭昭的时日,却还是有的。

李羡鱼听他这样说,便也将心放落。

她轻声道:“临渊,你还记得,当初你替我去江陵送信的事吗?”

临渊颔首。

他并不擅忘,自然记得当时之事。

亦能猜到李羡鱼想要说些什么。

他思忖着——

若是轻车快马,去江陵一趟,来回十数日。

应当还有三五日的富余,不算误事。

于是他问:“公主是想去江陵?”

李羡鱼乖巧点头:“临渊,我想带母妃回江陵看看。”

毕竟,江陵是母妃的故乡。

她想在带母妃同去胤朝之前,先带她回江陵看看。

见一见信中素未谋面未见的外祖。

临渊将李羡鱼的素手拢进掌心:“今日便启程?”

李羡鱼杏眸微亮。

但旋即,却又迟疑着摇头:“要不,再等上三两日。等两三日后,再去请皇兄的圣旨也不迟。”

临渊问道:“公主可还有什么事想做?

李羡鱼轻声答:“我想,先试着去学会骑马。”

这样,她便可以骑马去江陵了。

不用总坐在轩车里,隔着一张四四方方的小窗子去看外间的风景。

临渊没有拒绝。

他俯身,将李羡鱼打横抱起,往御马场的方向而去:“臣带公主过去。”

李羡鱼伸手环过他的颈。

看着身旁的红墙流光似地倒退而去,显出宫道旁初见新绿的梧桐与杨柳。

似有柳絮蓬松飞起,顺着春风钻进她的领口,绒绒的痒。

李羡鱼左右望了望。

见此处宫道上并无宫人,便偷偷缩回右手,将那枚飞进去的柳絮拿出,让它停留在指尖,重新被春风带走。

*

这三日中,李羡鱼有大半的光阴是在御马场里度过。

这次她仍旧是选中那匹毛皮白得发亮的骏马,想骑着它去江陵。

可那骏马仍旧是毫不配合。

她一坐上马鞍,骏马便蹬跳着想要将她甩下。

后来许是见临渊在侧,它不能得逞,便索性又换了方式。

当李羡鱼骑上它后,不是在原地站着不动,便是往后倒退,最后甚至还直接躺在地上,任凭李羡鱼怎样拉缰绳也不肯起来。

李羡鱼却也没有让临渊将它拽起。

而是让他帮忙找了张小木凳过来。

她就坐在小木凳上,托腮望着那匹马,温温柔柔地道:“你若是不嫌冷。就躺在这里便好。我就坐在你旁边看话本子,吃点心啦。”

骏马听不懂人话,只是干瞪着她。

李羡鱼也不生气。

她真的拿了话本子过来,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看着。

一看便是大半日。

若是觉得有些饿了,便与临渊一同用些小厨房带来的点心。

就这样一连过去两三个时辰。

骏马始终躺在春日里微寒的地面上,一口草料也不曾吃上。

而李羡鱼裹着柔软的兔绒斗篷,坐在她的小木凳上,舒舒服服地看她的话本子,吃她带来的点心。

接连两日皆是如此。

直至第三日的时候,一场春雨降下。

和煦的日光散去,冬日未散的寒气重新卷裹而来。

李羡鱼的手里便添了只热腾腾的汤婆子。

御马场中,春雨绵绵。

临渊替她执伞,而李羡鱼依旧是坐在她的小木凳上,膝面上放着一本崭新的话本,抱着她的汤婆子心情颇好地慢慢翻看。

看到精彩的地方,便讲给临渊听。

两人言笑晏晏,和乐融融。

而骏马躺在地上,皮毛湿透,冷得有些发抖。

在李羡鱼又从食盒里拿出一块热腾腾的米糕的时候,骏马终是忍不住,长嘶一声,四蹄一蹬,蓦然从地上翻身而起。

方站稳,它便猛地抖起身上湿透的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