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平倭乱的方略(第2/2页)

及到次日,所有内阁大学士和部院大臣汇集在文华殿,听取和审议秦德威提出的方略。

因为事情干系重大,年幼的太子又被请了出来,坐在宝座上充当一个吉祥物和背景板。

又因为不是正式的朝会,司礼监诸太监也在场,和大臣一起共商国是。

参拜过监国太子后,首辅翟銮便代表朝廷,对秦德威问话说:“你此去东南,平定倭乱大概要多久?心中可曾有了方略?”

其实这是所有人都想询问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好奇,但翟首辅作为朝廷代表,除了好奇之外还有官方沟通的意味。

秦德威想了想后,答道:“最快也要一年,如果进展不顺利就要超过一年。总而言之,不会比一年更短。”

这个回答让众人都有些意外,没想到秦德威在这里居然没有吹逼,说得如此保守和谨慎。

翟首辅又问道:“为何最快也要一年?这个时间可有什么讲究?”

怕朝臣们不能理解,秦德威就仔细答道:“倭寇往来全靠季风,往往随春夏季风而来,随秋冬季风而去。

如今正值春夏,大批倭寇作乱,朝廷及地方猝不及防,并不是剿灭时机,再等到秋冬,这些倭寇大概就会退去。

预计明年春夏,尝到甜头的大倭寇还会再来,若这次朝廷准备得当,或许能剿灭大部。

所以按我计划,此去东南准备应对的的不是今年的倭寇,而是明年复至再来的倭寇。”

兵部尚书王廷相带节奏评价说:“这个策划听起来就很稳妥,先稳住阵脚,不急于求成,有大将之风。”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但左都御史屠侨质疑说:“为何今年要无所作为?”

秦德威瞥了眼屠侨,“今年部署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命令各处严防死守,尽力减少损失。”

身为浙江人的屠侨可能是心急,责问道:“数千人之祸患,何至于此!莫非秦中堂有养寇自重之心,或者是无能处置,只能坐视不理?”

秦德威不耐烦的说:“想必屠总宪一定有破倭良方,那就请屠总宪做钦差南下吧,我还省事了!

不过还是先请屠总宪说说,敌人都是什么样,又该如何破敌!并且立下军令状,今年之内必定扫平倭患,否则军法从事。”

屠侨怒道:“秦德威!你这是议事的态度么?难道别人就不能质疑你了不成?”

新上任的大学士张潮张老师出来打圆场说:“秦德威还是再说明白些,难道驱逐倭寇一定要一年以上时间?”

秦德威先对张老师说:“不是驱逐倭寇,而是平定倭乱,如果只是驱逐的话,便如野草生生不息,还会有一波又一波的倭寇前来,仍然没有宁日。”

然后又继续对朝臣解释说:“其实此次倭寇之患还不算太过于剧烈,只是我国家东南武备有所废弛,这才是最大问题。

所以我去东南有三层目的,剿除倭寇固然是最重要目的,趁机整顿东南武备也同样是重中之重,算是第二层目的。

如果有机会,反攻倭国邻近大明各诸侯本土,彻底解决百年倭患也不是没可能,这是备用的第三层目的。

所以今年时间虽然不以彻底解决倭患,但整顿武备也是重要工作,甚至可以说是打好根基的关键工作!

只有无知的人,才会认为这是养寇自重或者无能处置!我跟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只有屠侨被气得脸色铁青,大部分人还在议论,谁也搞不清楚,秦德威到底是算是想拖延避战,还是真计划养精蓄锐。

张老师又询问道:“一年之后,就一定能平乱?”

秦德威如实答道:“我最短也需要在东南呆到到明年,具体情况如何,还要再看其他方面。”

张老师疑惑的说:“既然你心里已经有了粗略筹划,以及进度预估,想必已经便览全局,还有什么其他方面值得你关注,或者让你没有把握?”

秦德威解释说:“倭寇之外还有海贼,海贼之外还有私商,状况必定层出不穷,绝非可以轻易预料的。

譬如有个叫王直的海贼,大概今年已经与倭人诸侯勾结上了,在海外势力极大,拥众可能数千之多,素来以走私为生计,与沿海民户多有贸易勾连。

若倭寇之患一旦泛起,王直就肯定跟着一起作乱,不可预测因素太多了。”

有些细节性的东西,比如王直与倭国诸侯勾结的行径,别人都是闻所未闻,很多人连王直是谁都不清楚。

听到秦德威抛出了如此细致的“干货”众人终于可以相信,秦德威已经掌握了非常多的信息情报。

而且懂行的都知道,所得到的信息越丰富,做出的决策就越正确。秦德威做出了今年备战,明年大力围剿的方针,一定也是有道理的。

张老师不禁叹道:“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你一定要亲自去东南了。”

秦德威答话说:“若想获胜,先要知己知彼。别人只怕连知己知彼都还没有做到,我又怎么放心别人去东南?”

殿内众人只能叹服,虽然秦中堂当钦差去东南,似乎是被严阁老挤兑去的,但秦中堂确实是最佳的人选。

难得秦中堂居然肯为了朝廷做出“自我牺牲”,大家就应该相信他,支持他。

秦德威忽然又开口道:“东南情况复杂,还要总督多省,海陆兼具,尤其浙闽都是科举大省,地方名流荟萃。

我单人去了东南,只怕镇不住地方,有损朝廷威望,让人嘲笑朝廷无力啊。”

众人:“……”

来了来了,又来了,这才是大家更熟悉的秦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