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知己者

入宫面圣的隐秘小路?

阿萝一讶, 不由询道:“你怎会知晓?”

按理说,川连身领宿卫长之职, 门路广泛也不算怪事。但要论对禁宫的了解, 他应当比不过皇子出身的魏玘才是。

川连垂首,温声道:“一言难尽。”

答话时,他仍如寻常那般,唇角微微上扬。

阿萝亦如寻常, 注视他, 却自那清浅、薄淡的弧里, 读出了雾似的悲与苦。

莫名的悲凉沁上心尖。她颦眉,回眸去看魏玘。

魏玘仍伫立, 负手身后,颀影入夜,眸与眉宇寒凉、稳着, 如压枝沉雪, 藏起冰下深流。

他直视着川连,而川连落目地面。

阿萝忽然意识到,魏玘口中的友人从来近在咫尺。

她错愕, 不禁圆睁杏眸, 目光辗转于两人之间,不知作何回应。

平心而论,她愿意相信川连,想他定有苦衷。可她拿不准魏玘对川连的态度,更觉蛊乱一事非同小可, 不好轻举妄动。

徘徊时, 力道倏然抵达。

阿萝顺势看去, 便见魏玘牵她, 神情意味难辨。

他淡声道:“走吧。”

……

离开酒肆,阿萝才发现,外头已夜色四合、月上柳梢——地下暗无天日,又有要事压身,光阴流淌便也微弱难察。

几人坐上马车,驶离酒肆,听得车轮滚动一阵,停在一间米行前。

川连引路,绕开门面,走向僻冷的后径。阿萝由魏玘牵住,跟随着,进地窖、过小门,便投入一片昏黑、一条甬道。

昏黑之后又是昏黑。甬道尽头仍是甬道。

饶是阿萝自诩方向感尚佳,行走其中,仍觉路口错综、转折如麻,不免天旋地转、晕头转向。

这样一条道路,若非走过多次,定是记不清的。

行进全程,众人无话。微风簌簌,火光摇曳,再无其余声响。

不知过去多久,尽头的铜门终于浮现。

一名少年倚靠门柱,青衫裋褐,约莫十五六岁,脑袋耷拉,似乎正在打盹。只一刹,他捉到足音,立时抬首按剑。

“三兄?”他讶异。

“时辰未至,你怎突然来了?”

说着,他瞥见后方二人,顿时目瞪口呆:“肃、肃、肃……你、怎、她……”

魏玘不语,眉峰淡淡一挑。

阿萝眨着眸,颔首致意,柔声道:“你好。”

眼看少年近乎石化,川连上前,与人解释道:“事态紧急,晚些详谈。二位贵主身有要务,必须尽快觐见陛下。”

少年支吾,瞟向魏玘,吃了一记冰凉的眼刀。

他挠着鼻尖,觉出情势危急,便道:“知晓了。我这就去禀奏陛下。”

言罢,他身形一隐,转瞬匿于门后。

四下重归于寂。几人静寂相对。

阿萝掀眸,先觑魏玘,见他凤眸泛冷、神情漠然;再看川连,又是另一副闪躲的姿态。

她想说些什么、打破沉默,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一干人只得静候,听着近无的呼吸声,直至少年再度出现、将人招入门内。

重返地面时,众人已身处红墙之中。

清冷的偏殿耸峙前方,内里漆黑,红光俄而一跳,燃起如豆的灯火。

“陛下尚未莅临。”少年道,“还请贵主入内等待。”

阿萝点首,便要进殿,先觉掌侧力道一懈——竟是魏玘松开了她。

她茫然:“子玉,你不进去吗?”

魏玘不语,来到她面前。他垂颈,于她前额落下一吻,唇瓣微凉,气息却温热如初。

他这才道:“先不了。”

“我有事要处理。”

阿萝眯着眸,被人发尖蹭得微痒,朦朦胧猜出缘由,多半与川连有关。

她无意阻拦魏玘,因那是他二人的私事。只是,人命攸关,真要单独面圣、揭露蛊乱内情,她难免心生担忧。

“只有我一人,陛下会相信吗?”

魏玘抬指,捏她雪似的软颊,与她鹿眸对望,温柔又亲昵。

“自然。”他道,“他定会信你。”

阿萝抿起唇儿,笑得腼腆:“那你只管等我消息。”

她踮足,偎着爱人,予他一枚回吻,便旋身离开,随少年走入偏殿。

……

离了阿萝,殿外又现冷寂。

孤月高悬颅顶,照出夏末秋初的树影,甫有风拂,便沙沙作响,捣碎满地白光。

魏玘负手,仰望陌生的殿阁。

于他身后不远,川连默立,像霎时老去的一枯树,生根似地扎在地上。

树不会说话。殿阁亦然。

可偏有人寻找答案,要二者剖白——

“说吧。”

川连叹息道:“您已经知晓了。”

魏玘回首看他,口吻比水还淡:“本王要你亲口道明。”

亲口。川连微微一怔。

他抬起视线,看向魏玘,心神倏而恍惚,记起了从前的雨夜。

当时,他蜷缩在地,被淋得湿透,浑身颤抖不止。半昏半醒间,他看见压顶的沉云,天光乍破一刹,落入居高临下的双眼。

那是狼一样的、冷冽的双眼,深沉如夜,漆寒幽幽。

过往与此刻重叠。川连面露苦笑。

他早有预见,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可落子无悔,他必须为从前种种付出代价。

是该由他亲口解释、阐明原委。

“方才那少年是我七弟。”

“我,七弟,乃至江阳宋氏所有族人,均是效力于今上的绣衣使。”

“一臣不事二主。可我别无选择。”

“先祖誓言不可弃。天恩厚泽不可忘。圣人诏命更不可违。”

所有的一切均系命中注定——远在四朝之前,宋氏先辈就与天家定下了契约。

江阳宋氏原是大户,却家道中落,只余三世长房远志一脉,与妻儿卧薪尝胆,力求光复家门。

只惜宋妻貌美,被乡绅觊觎。远志受其迫害,与妻儿阴阳两隔。

他万念俱灰,如野狗般流离街头,被潜龙时的四皇子魏景所救。魏景中正无私,听其遭遇,对恶人严惩不贷,助其报仇雪恨。

为报恩情,远志自此跟随魏景,成为皇子随侍。

二人意气相投,结为知心好友。魏景更是知人善察,动用皇子之权,举荐远志入朝为官。

后来,魏景登基。彼时朝堂风雨如晦,贪官污吏营私舞弊。魏景有心革查奸佞,却苦于未得证据,遂与远志商谈计策。

远志自请伪作佞臣,混迹于蠹役之中,搜罗罪证,终将奸佞一网打尽。

尘埃落定,朝野一时清明。为免枉法之事死灰复燃,更求大越江山久安长治,君臣相对,秉烛长谈,终于作出决定。

——即以宋氏远志为首,以宋氏子孙为众,领绣衣使之职,掌讨奸治狱之权,抹个人名讳,作百千面貌,听候圣人调遣。

自此,江阳宋氏凋敝入泥,绣衣直指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