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4页)

老姚把篮子放到他桌子上,说是别的工厂给他的样品,他一头雾水,拿起篮子看了下,却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我们有可以替代柜子的柳编箱子”。

就是这句话,深深抓住了他的目光,让他激动得亲自跑出来。

虽然吴厂长跟吴经理长得很像,显然他比吴经理要聪明。

阮瑶把油布掀开,和温宝珠一起把箱子抬起来放到桌子上:“吴厂长请看,这就是我纸条上说的柳编箱子。”

阮瑶指着外面最大的一个箱子介绍道:“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分别为100厘米、80厘米和60厘米,体积是0.48立方米,可以装下三十套夏天的衣服,十件棉袄和两床棉被,装载的容量不比衣柜差,可它占用面积比衣柜小,又便宜,用打衣柜的钱可以买六七个这样的箱子,一家子每人一个,可以放在不同的房间。”

这年代打个衣柜不容易,一般家庭里就只有一个衣柜,全家老小的衣服都放在一起,十分不方便。

箱子却解决了这个问题,要说缺点的话,那就是耐用性不如衣柜,可它便宜又美观,作为一个新兴产品,肯定会让更多人喜欢。

吴厂长的眼睛霎时就亮了:“阮同志,我能打开看看里面吗?”

“当然。”

吴厂长走过来打开箱盖,然后再次怔住了。

只见里面装着一个比外面小一点箱子,形状类似,可上面的花纹和颜色不一样,再打开,居然还有!

吴厂长激动得一连打开了三个,才在里面见到了其他小物品,有水果盘、收纳盒和各式各样的篮子。

每个样品造型都十分独特美观,触感光滑不扎手,

可见制作过程花了心思。

他们这家工厂是建国前就成立的,后来跟国家公私合营,以前红火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他们东升生产的木制品,只是自从国家封山育林以来,业务大大缩水,木头材料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由于材料稀少,导致木制品价格上涨,百姓们自然舍不得买,业务也就更差了,这形成了一个闭口恶劣循环。

要是再这样下去,工厂肯定要支持不下去,这两年他愁得头发都掉光了。

可现在机会来了!

如果能跟这桃源柳编工艺厂达成合作,说不定工厂能起死回生、东山再起。

想到这,他控制住内心的澎湃道:“阮主任,你们的产品我已经看过了,的确非常新颖美观,质量也很不错,就不知道你们工厂想跟我们怎么合作?”

按照他的想法,对方最好是能把编织的方法卖给他们工厂,不过他心里清楚这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他们工厂的秘方,要是卖了,他们工厂也不用生存了。

阮瑶道:“东升工厂成立了几十年,在全国和各省肯定有不少销售渠道,这正好是我们工厂缺乏的,所以我想把我们工厂的货卖给你们,你们销售出去。”

吴厂长对她这个方案一点也不奇怪:“那这些东西的价格怎么算?还有你们可以做到多少供货?”

“你们想要多少有多少,只是要提前十五天订货,价格全部在这里。”

说着阮瑶从军挎包里拿出一张一早准备好的价格表,上面不仅有价格,还有样品的规格,都表明得十分清楚。

吴厂长拿过这价格表,心里的好感度又上升了几分,行事大胆,心思缜密,这女同志非池中物,迟早要一飞冲天!

价格相对偏高了一点,吴厂长就着每个价格还价,两人你来我往,最终阮瑶给每个样品让了一到五毛的利润空间。

吴厂长也是个果断的人,当场拍板:“箱子每个规格来五百个,篮子不同型号各三百个,水果盘和收纳盒每样只要一百。”

箱子有大中小三个规格,价格分别为6元、4.8元和3.5元,合计7150元。

篮子型号有

七种,价格按照复杂程度和大小分为3元、2元和一元,合计4500元,

水果盘和收纳盒价格都是0.7毛,合计140元。

全部加起来共11790元。

听到这个数目,温宝珠激动得双手颤抖,差点把桌子上的水都给打翻了。

一万多元!

一万多元的订单!

她出来之前,觉得要是能接到一千元订单就很了不起了,没想到阮瑶一出手就拿到一万多元的订单。

天啊,她真是太崇拜阮瑶了!

阮瑶和吴厂长两人都非常淡定,。

阮瑶在上辈子几十亿的合作项目都是眼睛不眨拿下来,所以现在一万多元,她还真激动不起来。

吴厂长家族也是风光过的人,哪怕是现在,每个月的营业额也不止一万多元,只是他内心也是激动的,不过他激动的跟温宝珠相反。

他觉得太便宜了,跟动不动就要几十上百的柜子比起来,简直太便宜了!

吴厂长让秘书去拟定了新的价格表和合作合同:“交货期只能是十五天之后吗?不能提早?”

阮瑶:“合同写十五天,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我们会尽量提前。”

公社的人不少,但产品是新兴开发出来的,回去后还要培训一两天,材料后续也要跟上,除此之外,她还要预留多几天出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所以定十五天是最合适的,作为甲方,她必须定下有利于自己的条件。

吴厂长对生产的过程不太了解,但对制作过程可能遇到的麻烦很能理解,所以他点头表示同意了。

双方签订了订购合同,另外阮瑶还和他签了一份不准东升工厂私自复制模仿他们产品的合同。

虽然这些工艺品造型独特,却不难模仿,只要懂这方面的人,多研究几遍就能研究出来,所以她要提前给对方打个预防针。

吴厂长很爽快签了,这种事情他都遇过,所以他不会做这种事情,而且他还以同样的价格买下了阮瑶带来的所有样品。

于是两人抬着样品进工厂,两手空空从工厂出来。

吴厂长亲自送两人到门口:“阮主任,那你们慢走了。”

阮瑶目光扫过他的脸,问道:“吴厂长认识百货商场的

吴经理吗?”

吴厂长一怔,随即嗤笑了一声:“何止认识,他是我小叔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弟,阮主任怎么突然提起他来?”

原来还真是一家人,不过两兄弟的性格和为人却天差地别。

阮瑶笑道:“我之前第一个寻求合作的人便是吴厂长的堂弟,只是他给的价格不太合适,所以我们没能达成合作。”

吴厂长又是一怔,随即哈哈笑了起来:“那真是太好了!”

他们吴家以木制品起家,抗战时期他爷爷把大部分家业都捐出去支援我党,只留下现在这个小工厂,他爸作为长子继承了工厂,小叔那边虽然没有工厂,但他爷爷给小叔留了不少钱,可小叔一家还是怀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