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别来无恙(第2/2页)

最后,陈放拍了拍他的肩膀,叹声道:“你还很年轻,还不到三十岁,有些话点到为止,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

-------

机场大厅。

蓝色显示屏上,航班信息不停地滚动更新。人群一波波往外走,陈放挂断电话,守在到达出口,伸着脖子来回不停地张望。

十分钟后,一个俊朗挺拔的身影绕过玻璃门出来。

看到陈放的瞬间,顾翌安冲他远远地抬了下胳膊,脸上随即牵扯出明显的笑意。

“师兄,别来无恙啊。”

顾翌安推着行李车过来,先打了声招呼。

这声师兄叫得陈放心里五味杂陈。

他‘呲’一声,指了指顾翌安:“还无恙呢,一走就是十年,你可真够狠的!”

“还知道叫我声师兄,我结婚生孩子,哪回没通知你,也不见你回来看一眼,兄弟可没你这么当的。”说到最后,陈放喉咙有些哽咽,情绪差点没绷住,侧过头缓了好几秒。

顾翌安自知理亏,主动上前给他一个拥抱,语气诚恳道:“这不是回来了嘛,要打要罚,任师兄处置。”

简单不过五秒的拥抱,跨越彼此十年成长,情谊却始终是最真挚的。

退开后,陈放一拳砸在顾翌安胸口上,笑着骂了声:“放心,既然回来了,自然是不会轻易饶过你,改天一起喝酒。”

说话间,他瞅着后面还有个人,问顾翌安:“那位是?”

同行过来的还有曹俊,他落在身后两步,特意把空间留给久别重逢的两人。这会儿陈放问起,顾翌安于是介绍道:“曹俊,一起过来的同事。”

曹俊走上前来,陈放主动伸手:“陈放,八院神外的医生,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找我。”

“你好陈主任,那就有劳了。”曹俊礼貌回握,点了点头。

顾翌安来北城是出公差,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八院COT103试验点的研究组成员,同时确保受试者顺利入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跟八院神外以及肿瘤内科接触。

简单打完招呼,陈放便领着二人走向停车场。

上车前,陈放问他俩要不要先去吃点东西。

曹俊和顾翌安都说不用,飞机上都有吃飞机餐,何况舟车劳顿,比起吃晚饭,他们更想回到住处洗个澡好好休息。

陈放按下车钥匙解锁,扶着车门笑了声,说:“行吧,今天时间也匆忙,等回头我叫上科里的同事给你俩接风,好好吃一顿。”

“吃饭可以,别搞太隆重。”顾翌安失笑着摇头,以陈放的性格,他要是不提醒一句,接风宴可能得办成大型联谊派对。

顾翌安坐进副驾扣上安全带,曹俊跟着也从后门上车,附和说:“就是,别太隆重了,大家认识一下就行。”

知道顾翌安生性不爱热闹,陈放启动车子,回道:“放心吧,我有数。”

暌违十年重回故地,要说没有一点感慨,那是不可能的。

车子上路后,顾翌安按下车窗,独属于北城夏夜的热风扑面而来,目之所及全然陌生。

十年,足以让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就连机场都换了地方。

一路上,顾翌安话并不多,长时间的飞行,他脸上只有浓重的倦意,看不出其他太多情绪。

这座城市曹俊是第一次来,陈放边开车边跟他聊着天,余光偶尔看一眼顾翌安。

顾翌安支着下巴面向窗外。

高速下来,天已经黢黑,主城区的城市霓虹悄然点亮。

繁华的街景疾速倒退,眼前画面和旧时记忆形成鲜明对比。

北环大道直接从三车道拓宽成五车道,就连城市绿道上,原本馥郁清香的玉兰都换成了法国梧桐。

车子拐过临江路往西,一路钻进旧城区,驶入大学城,顾翌安这才从视线里寻觅到一点熟悉的影子。

他放松肩背靠到椅子上。

行至路口恰好遇上红灯,陈放停下车,跟两人说:“东院现在成老院区了,除了国际医疗部和实验室外,大部分科室都搬去了西院那边。”

曹俊微微有些惊讶:“你们八院还分不同的院区吗?”

红灯转绿灯,陈放轻点油门,笑着说:“八院一年的接诊量估计能赶上霍顿的两倍,翌安走的时候,西院还没建好,别说八院,现在就连医大都分新老院区了。”

国内医疗资源紧张,人才培养周期又漫长,曹俊是美籍华人,不曾在国内待过,感受并不深,这会儿听陈放跟他解释,才明显感觉到中美之间确实有很多不同。

陈放接着又说:“本来想给你们安排到西院去住的,从这里过去容易堵车,但翌安说你们项目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处理,院里就给安排到医大博士楼去了,好方便你们去实验室。”

这样的安排,曹俊很满意,他说住学校总比住酒店要强,没事儿还能在校园里逛逛,散散步,感受一下国内大学生的生活氛围。

“这附近翌安很熟,他大学可在这里呆了近八年,你要去哪儿都可以问他。”陈放说。

顾翌安一直在发呆,这会儿回神,摇头轻笑说:“变化这么大,问我也不一定知道,还不如问地图导航。”

陈放打着转向灯,顺势往顾翌安身上瞄去一眼,笑了声说:“变化自然是有的,也不想想你走了有多久,哪儿还能一点变化都没有。”

停顿两秒,他又意味不明地补了句:“你以为都跟人一样吗,十年如一日地守着同个地方不肯挪窝。”

闻言,顾翌安眉心微动,随后浅浅一笑,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