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为谁

嫁娶不须啼

怀愫

裴观倏地面上通红, 青天白日被她这么一碰,张口说话,连声音都结巴起来:“你……”

这不合礼数。

阿宝看着他脸红, 两条胳膊勾在他脖子上, 笑嘻嘻歪着脑袋,伸手摸摸裴观的耳朵。

眼里满是笑意, 说的却是正事儿:“我问过燕草了, 她不想回去, 只要知道父母安好, 她就满足了。”

虽是说正事,可这么搂抱着, 声音不由自主便带些憨甜,人也更往裴观身上靠去。

裴观面上红晕未消,整个人僵直着不敢动弹,他清清喉咙:“倒是个明白事理的女子, 既不愿意回去, 就在你跟前好好当差。”

她带来的丫头们,都由着她来管,他绝不会伸手。

“那个萧思卿不会常来与你走动罢?”

“不会,他若是来, 我让松烟给你报信就是。”免得麻烦。

萧思卿这人, 裴观是记得的,他天资极高,却不肯好好攻读。精力大半都费在玩乐事上,什么金石篆刻, 调香品茗, 宋点唐香没有他不知道的。

裴观与他同在国子监读书时, 萧思卿曾极力相邀,请他踏青冶游。

“咱们包一只船,随船夫开到江上,去江心听琵琶如何?”包上十几个乐伎,再带一船美酒佳肴,岂不逍遥自在。

捧着酒坛,满口荒唐言辞。

那时裴观正在备考,纵不备考,他也不会干这等事,摇头拒了:“我有正事要忙。”

国子监每日都要点卯,点足七百日才可升到最高堂听讲学。

“什么是正事?”萧思卿哈哈笑出声来,“似你我这样的出身,如此刻苦岂非辜负了阎王爷一片美意。”

人投什么胎,那自然是归阎王爷管的。

萧思卿总说他唯一上香要拜的,就是阎罗王,旁的菩萨他不必拜。

裴观当时便想,这种人不想当官,对百姓倒是件好事。

这么细想来,上辈子萧思卿也是突然就改了性情,读书考举,为当官奔波。只是那时裴观自顾不暇,两人未曾走动。

萧思卿是新帝登基才下场科举的,他的仕途,比裴观要顺当得多。

既然坦诚了,阿宝便将她知道的,都告诉裴观。

说到旁的,裴观还不惊诧,这人行事就是如此放浪,待说到萧思卿在外头置了私宅之时,裴观蹙起眉头。

“你说他如此奋进,是不是为了燕草?”阿宝正是这么想,才会叫来燕草,问她愿不愿意回去。

萧思卿在萧家出生长大,活了二十年,非要到第十九年,才知道萧家家规如何?

待知道他竟设私宅,弃发妻不顾。

就知此人并未改性情,而是改了方法。

裴观垂眉,半晌答阿宝所问:“不是。”是为他自己,裴观想到什么,伸手摩挲阿宝的背脊。

阿宝轻叹口气:“可惜,不能向她父母报平安。”从此骨肉不能团圆,阿宝想到,便为燕草心酸。

裴观笑了:“她父母只怕也……不愿意她回去。”

阿宝原靠在他怀中,闻言仰起脸来,满是不解。

裴观见她满眼天真,抚她眉心:“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阿宝看他又一脸,她年小不懂事,最好不必知道的神色,眼睛一转起了捉弄他的坏心思。

她倏地凑近,亲了亲裴观的下巴。

戥子正迈上台阶要进屋,就见姑爷从屋里大步迈出来,差点就与她撞个正着。

戥子赶紧闪到一边去。

平日里姑爷规矩大得很,行不疾步,语不高声,就连吃饭都没嚼东西的东西。

怎么着急忙慌出来?家里又出大事了?

等她伸头往内室一瞧,就见阿宝半跪坐着,歪在罗汉榻上笑个不住。

戥子又瞧一眼姑爷大步远去的背影,方才那一瞥,好像他的脸是红的,脖子根也是红的,一直红到耳垂。

阿宝笑够了,隔窗看见戥子在屋外:“站着干什么?进来呀。”

“还说呢,才刚差点就撞上。”戥子手里捧了拿了两件披帛,一件雪青色一裹圆,一件云锦累珠披肩。

山中不比城内,夜间还得穿件厚罗衣才能挡得住寒意。

“该带的都差不多了,还有什么要拿的?米呀面的,厨房会清点了先送过去,还要跟个灶上娘子去……”

戥子一件件细说,说完就见阿宝压根没有仔细听,她坐在床上,翘着嘴角笑个不住。

心里暗道:一个呆一个傻,两个确实是一双。

阿宝好容易收起笑意,想起了正事儿:“对了,你去一趟珠儿屋里,告诉她,母亲允她去别院住几日,散散心。”

戥子放下东西去了内院,荼白见着她就拉住她:“少爷少夫人什么时候去山间别院?我们姑娘想给少夫人画把小扇,想在去之前送给少夫人。”

戥子乐了:“那就把画具颜料都带上罢,少夫人求了太太,太太说让七姑娘也一并跟去别院,散

散心。”

荼白“哎呀”一声笑起来:“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来就是叫你们收拾东西的。”

裴珠正在屋里歪着,荼白喜盈盈进屋:“姑娘!太太允了姑娘跟着少爷少夫人一道去别院。”

裴珠撑着坐起来,抿嘴便笑了:“是不是嫂嫂替我求来的?”

戥子被拉进内室,手里立时塞了果子饮和酥点心,荼白让她坐到绣墩上跟裴珠说话。扭身就去收拾东西了,没几天就要走,要多的东西多着呢。

似裴珠这样的出身,一辈子也出不了几回门。

上回出门还是去礼佛,也不过是看看佛寺,上一柱香就回来了,再没想到能跟着阿宝去别院。

荼白竹月已经替她收拾起东西来:“褥子得带厚的,那边夜里凉,白天铺薄的,夜里换上厚的。”

“茶炉,药炉也都得带上,还有香料香包。”

虽不出门,衣裳首饰什么的自也不能少,光是枕头就得带上瓷枕、竹枕、软枕,再是小住,这些寻常用物都得带着。

裴珠看她们光忙这些:“别光忙那些,水丞,笔架,笔搁……”

荼白笑了:“忘不了这些,这收最后收拾。”既是去山间,正好作画写诗,姑娘眼看就要说亲,往后一辈子也不定能有这几日松快。

等到离府那日,裴观带着阿宝去给母亲请安拜别。

裴三夫人问:“该带的东西都带着了?有什么一时没拿的,回来说一声,我叫人送去。”

不能带母亲同去,裴观颇有些不乐,可祖母还在堂,三房总不能全走空了。

裴三夫人一面吩咐一面与阿宝交换个眼色,示意她仔细看看许家儿郎,过得百日,两家再走动。

阿宝立时会意,也冲裴三夫人眨眨眼。

两人这你来我往,瞒不过裴观的眼,出了正房门,他才问:“母亲跟你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