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龙御归天(第2/3页)

回顾四望,皆是大范亲人

李睿其父,李睿其母,都穿着龙袍凤衣,但是这毕竟只是追封,并无多少意义,而后面,还跟着方信的皇后和诸妃,一时间恍如隔世。

而李凝文也着皇帝衣冠,见了方信,深深拜下:“见过大范太祖皇帝。”

三人都稍有些尴尬,毕竟现在夺舍之事,已经明了。

可是下面妃子、臣子、将军,却不以为意,他们的太祖,是著六书,平蛮胡,创大范的太祖,这些老臣,都死后也在这里,上面纷纷拜见。

鼓乐齐鸣,连过了二十多处桥廊亭馆,方进入了正殿之前。

一路上,假山楼阁,亭馆掩映,殿外更是种着二十余株红梅,树身不大,寥寥百余朵点缀枝头,红白分明,幽香袭入,疏林琼枝。

大殿更是巨大,以大理石所修建,屋顶是碧琉璃瓦,走廊是大片汉白玉石铺砌,平滑若镜,点尘不染。

行到台下,诸人止步,请等方信步入,才发觉这殿无比巨大,上有高台,重叠有着座位,其中最高阶上,只有一个高高的云床,这是太祖之座。

“还请太祖升座!”旧臣都跪伏在地。

方信从容而上,才要上座,突地,天花自生,天乐自奏,黄钟大吕无风自动,而萧、笙、簧、笛、琴、筝等等,自然和声,编钟铜磬相伴,真是声彻九重。

却是此方空间,迎接方信到来,天地大力相贺。

此时,这些人都是鬼神,自然深刻感受到浩瀚如大海,宽阔如天地的力量,顿时,所有心思都自消去,再拜之。

方信扫过诸臣,此时殿中静可听针,恍惚记得当年君临天下之时。

只有自己脚步声,在台阶上响起,连同衣衫摩擦之声。

方信安然上位,悠然说着:“数十年不见,众位爱卿身体安和?”

“万岁,万岁,万万岁!”回答他的,只有这个,这种充满压迫的气氛,宛然代表上天,把殿内诸人的心,也压得直沉。

方信因此说着:“太上皇,皇太后,朕之皇后,还有敬宗皇帝与后共坐。”

李凝文,在位七年,庙号“敬宗”,是以方信称之敬宗皇帝。

谢恩后,以上这几个,也上座,却是居于方信之下的帝上,皇后也可与皇帝同座,至于后妃,就没有这个权利了。

方信安坐在至高太祖宝座之上,就算不穿着任何龙袍,可是天地人的大力位格在于身上,胜于一切服饰。

而一亩清光照耀,黄金真龙浮现顶上,相比之下,其他二位皇帝,虽然也穿着龙袍,龙气却相比如萤火比喻明月一样。

方信扫视而下,见得一个穿着太子冠衣的人,却是李昌年,太子病逝,而太孙只有五岁,考虑了一些时日,方信就下旨,改授李凝文为太子,太孙封为金沙王,世镇金沙省。

而在其下,又见得数个穿着王服的子孙,他们并无座位,也必须立着,心中一叹。

就在这时,有一个大臣出来,却是方信当年宰相沈轩,如今还穿着公爵大服,拜说:“陛下,今日回宫,可是迎接明宗皇帝龙御归天?”

“善,就是如此,卿受朕命,迎接明宗皇帝龙御归天。”方信淡淡地说着。

这话一出口,沈轩身上,顿时一片金光,却是大范土德真命天子之气护体,原本钦差为人时,这股真龙天子气也在,却难以看出,这时为阴神,却一清二楚。

这天子气,实是天地人共运结合,因此天子气上身,却是万法辟易,可御五行,实际上代表着此方天地人实行大权,之,下去迎接明宗皇帝。

整个殿中,又静了下来。

再等半个时辰,突地大殿上,金钟玉鼓如斯响应,无人自奏!

又一条金光直冲入殿前,隐隐有着龙吟。

方信嘴角逸出一丝仅可觉察的笑意,平和地说:“百官可出迎明宗皇帝。”

“臣等敬旨迎驾!”

群臣迎接而出,果见御辇缓缓上升,而随着帝驾,一片吉祥之气垂下,细细的鼓乐声之中,自有礼官吟唱:

“大范立于天地,寿祝垂延,绵长元万千,龙驾回天,祥云丽照,宝鼎袅香烟,彩仪导丹骈,入殿承欢太祖膝下,是以永年……”

群臣高呼拜跪中,明宗皇帝却出了御辇,由沈轩引导,步行到殿,一进入,就见得一个少年端坐于宝座之上,清光一亩,笼罩整个大殿。

就算相貌不像,但是龙气本质却毫无疑问地告诉他,这就是太祖皇帝。

当下,明宗皇帝拜于台下,说着:“孙皇帝拜见太祖!”

方信目光凝视而下,一眼就见得,很是满意,明宗皇帝身上,龙气凝聚不散,功德彩气隐隐,当下就说着:“拜见汝父汝母,以及祖上罢!”

“孙儿领命!”又拜见了其他人等,然后立了出来,这文武诸臣,嘴角抹出一丝笑意,语气转平,说着:“既是如此,太子时不说,为帝时功过是非,有史尽说职来。”

“臣领命!”就有一人出来。

当下,当众颂读明宗皇帝在位的功过得失。

大范开国,法度已立,明宗皇帝登基后,对诸王,诸大臣,都相当礼遇,特别是原本太子太孙金沙王。

明宗皇帝的弟弟兰陵郡王,以他人名义,拟信给金沙王,劝其举兵以取天下,金沙王思考了三天,将送信的使节和信件原本押送到京都,交给明宗皇帝查办。

当史官说到这里时,方信开口,对着下面一人说着:“昌君,你的儿子不错,能识大体,不乱社稷,是以有福。”

太子李昌君在下,也听着,脸沉如水,这时听见父皇称赞,连忙上前,拜见,说着:“江山社稷为重,个人荣辱为小,安能以私欲乱之?这是儿臣等人的本分。”

方信点头,让他退下,太子李昌君退下,在台阶下,望着这个侄子皇帝。

虽然明宗皇帝是他的侄子,如今也是君臣,自己无福,累及子孙无缘于帝位,这相差,就非常大了。

史官继续一一说明。

其实明宗皇帝,暗中侦知,就怀疑到了兰陵郡王,但未动,将此案秘而不发。

在人事上,明宗皇帝开始进行调整,以真正收得大权,或缓或急,其中有好几个大臣,都是削爵赐死,当史官说到这里,在下面的明宗皇帝不由微微变色,而方信却面无表情,只是听着。

史官无情,以平板的声音继续说着。

在整顿朝纲,渐渐收权之后,明宗皇帝又发布诏令,减免刑罚,照顾鳏寡孤独,缓和推进社会发展,而且,吏治渐渐严正,整肃纲纪,对下级官员还是对公卿重臣,都监督很严,每有过错,就当面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