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第4/5页)

接着跑回家看书。

封映月也开始备课,上官老师让她接的是英语、政治,物理还有历史。

现在这年代不分文理科,都学。

开学第一天早上,唐母就起来煮了鸡蛋面,知道封映月的性子,所以她碗里也有两个鸡蛋,三人高高兴兴吃完,封映月便带着元蛋下楼了。

唐母则是把窗户全部打开透透气,接着拿出拖把去一楼洗水池那边清洗,打了一桶水回去就开始拖地了。

打扫完,唐母就锁上门,提上篮子去农贸市场买菜,她出门时,三号房的张大婶也要去买菜,于是二人便一道走。

这张大婶,是高中部张老师的家属,他们本来申请了大宿舍的,但他们没过去住,给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子住着呢。

他们两个老的就住在这边的小宿舍楼。

这人性子不错,唐母和她也说得上几句话,知道封映月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张大婶十分佩服对方,再得知唐文生是在读医学生后,更觉得这一家子不得了,那肯定得打好关系啊。

唐母从她那得到了不少宿舍楼里的八卦,封映月和元蛋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时,一边吃一边听她说起一楼、二楼的有些恩怨。

别说,还挺有意思。

午睡了一会儿后,封映月和元蛋又去学校了,唐母这会儿没事儿就睡一会儿,或者是在学校外面围着学校转圈,唐文生说了,她每天都得适当锻炼锻炼身体,她都记着呢。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着,别看封映月年轻,把高三的同学治得老老实实的不说,学习也进步了很多,步入高三的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上官老师露出大大的笑,把坐在自己对面的封映月一顿猛夸。

“你教的那几科,平均分都上涨了十几分呢!”

“基础打得好,同学们也都聪明,我只是鞭策了他们几下,”封映月笑道。

“不不不,你别谦虚,”上官老师摆手,“做得好就是好嘛!就是班里那几个刺头,你也给收拾得老老实实的,封老师啊,有你在,我就是退休了,也放心啊。”

“上官老师,这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啊?会不会太夸张了。”

隔壁桌子的蒲老师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他现在又去高一年级教书了,这原本两个高二年级的班,在九月开学的时候,忽然又少了一半,只剩下一个班了。

上官老师和封映月接下了现在的高三班,蒲老师只能去高一年级继续。

所以这些天,蒲老师的心情并不是很美丽。

谁都知道,考上大学的孩子越多,他们的年终奖也越多,结果半路杀出了一个封映月,蒲老师只能去高一年级,谁叫上官老师要带封映月呢。

“我说的是不是真的,看孩子们的成绩就知道了啊,”上官老师选出一张试卷,“就说这个吴卫国吧,他高一高二都是蒲老师班上的,他的物理成绩如何,蒲老师最清楚不多,可这一次,吴卫国考了九十二分!在现在的班级里能排前二十名。”

“九十二分才前二十名?”

林老师听得十分心动,也凑过来看了看统计出来的分数,顿时双眼发亮,“哎呀喂,这成绩进步显然啊!”

“我看看我看看,”李校长也凑了过来,越看越高兴,“好啊,好啊!”

“是吗?我也看看,”蒲老师不信邪,也凑了过来,看完后也高兴得很,他不是个小肚鸡肠的老师,虽然性子上是这么回事,可同学们的成绩越好,他也越高兴的。

封映月笑看着他们围在一起讨论,并没有参与太多。

她是新老师,来得晚,融入一个集体也需要时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下午上完课,还没放学,封映月就坐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同样在办公室的还有高二年级张老师,也就是张大婶的丈夫。

“封老师啊,我想请教一下,听说你给孩子们定了一个一帮一,请问……”

张老师想了再想,还是拉下脸请教封映月这个法子,只要能让孩子们燃起斗志,他都愿意尝试的。

封映月知道张老师想的什么,虽然现在高二是有两个班级,可到了明年,说不定和今年一样,两个班走得只剩下一个班,那都是人才流失啊。

也不是说职业技术学校不好,可他们做老师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拼搏一把,考个好大学。

封映月毫无保留地把一帮一的情况跟张老师解说了一遍,张老师记了满满一页纸。

在张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施展一帮一发现成绩确实上升后,他建议封映月跟李校长提提,把这个发展到高一到高三都能用。

封映月跟李校长提了后,李校长便开了个会,大家要是觉得这个一帮一不错,那就在班里试试,要是觉得不适合,不想用,那也没关系。

张老师过后觉得自己没有为封映月考虑太多,后面他有什么请教的,也是私下来了,不再说大伙儿一起的话。

周五放学后,封映月回家就开始批改作业,昨天上官老师布置了作文,今天交上来的作文,上官老师让她带回去仔细批改,顺带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语文水平。

周六上午还要上半天课,不过这半天多是一个班一个值班老师带着,这天是封映月,前面三节课她都在讲课,后面一节课她把批改完的作文发下去。

“我念到名字的同学,拿着你们的作文上台念一遍……”

下午封映月就可以休息了,周一才正常上班,也就是说他们做老师在这个年代只有单休,没有双休。

他们散步的时候来到筒子楼,找到宋枝和小叶子,“明天中午过来吃饭,你们还没去过我们家呢。”

“咋没去过,之前搬家的时候,我们不是去了吗?”

宋枝笑道。

“那不一样,现在收拾好了,你不得去认认门?”

封映月都算好了,明天洪建军正好休假,那正好一家子一起过去。

“行,你都这么说了,”宋枝露出笑,“那我们一家三口可都来。”

“那当然了。”

和宋枝说了会话后,封映月他们又绕了一圈散步回去。

周末一早,封映月和唐母一起出门买菜,元蛋看家。

个体经济得以发展后,农贸市场的菜摊都多了不少,卖早餐的,卖肉的也是各有各的摊子,热闹得很。

封映月爱吃农贸市场的杨记豆花饭,早上三点就起来推豆花了,满满的两大锅,就摆放在店门口,路过的人都能闻见豆花和胆水的味道。

她们出门的时候,特意拿了不锈钢盆,“老板,来三毛钱的豆花,还有三碗饭。”

“来咯。”

这豆花啊,一毛钱一大勺,老板麻利地拿出干净的大勺子,接着用勺子把那个不锈钢盆舀得满满的,再把饭打好,再送一包他们家独制的辣椒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