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殿下之七

殿下

正文第三四一章

初春天寒,日头也短,这含章殿收拾的精致,连荣烺几人小憩的屋子都有,故而中午荣烺一般就不回麟趾宫,多是在含章殿用午膳,膳后略做休息,就是下午的课程了。

今日荣烺有些心神不宁,朝中发生这样的大事,她先前竟一无所闻。父皇、皇兄鲜少在母妃那里说朝政,她也没主动问过。

她明白父兄的意思,既然不说,就是不想让她知道。

可这样的大事,还关乎到二舅舅转任太尉的事。她也每天去母后宫里,却也没听母后说起过。

若旁个事,她也没兴趣。

可这是连颜相都宁可辞官也要反对到底的事,真不晓得父皇为何要一意孤行!J

江山难道不是荣家的江山?

管他郑家掌兵几代,他就是掌兵十三代,只要忠心得用,那就该往狠里用!

到底为何这样疑上郑家呢?

皇祖母过逝,一道圣谕便将二舅舅召回帝都,这难道还不是最好的忠心证明么?

荣烺在心中狠骂一回秦太师,却也不会自欺欺人到凭一个秦太师就能主张这样的大事。说到底是父皇自己的意思,是父皇不信郑家!

小时候也会偶尔看到祖母与父皇政见不合的时候,但更多是融洽的氛围。

原来父皇从根本上与祖母就是有分歧的吗?

那些快乐的光阴,都是伪装么?

可即便如此,祖母已经故去,朝政顺理成章由父皇掌握,又何需做的这样快这样绝呢?如果连二舅舅这样一召即回的将领都要被质疑忠心,以后又有哪个臣子不担忧己身呢?

再者,调换大将、首辅辞官都是文武大事,换掉两根宫殿正梁,那新的,能撑得住吗?一旦房塌屋折,旁人或可置身事外,皇家就要葬送了!

一念至此,荣烺猛然自床间坐起。

她不能再继续做个无知无觉的人了!

仅靠阿颜她们十日一沐回家带些外头消息进来是远远不够的,她必需要得到母后的帮助。

不管母后出于什么理由不告诉她这些外面的事,她都要说服母后,得到母后的认可!

午阳的光自廊下透入,纱窗开了一缝,隐隐花香随着气流涌入,荣烺深吸口气,做出决定。

不管父兄多么不愿意她打听外面的事,她都要打听!

她生来既不聋也不瞎,既然老天给她生个脑袋,就是让她做事用的,她凭什么要顺着他们的意思过活!S

今日午间,史太傅也做出一个决定。

午饭后,内阁一般就散了,各部大员各回自己衙门处理事务。

今日,史太傅唤住了大家,有事商议。

他瞥齐尚书一眼,“齐尚书你有事可以先走。”

“干嘛。瞒着我开小会?”齐尚书屁股坐的牢牢的,“本来想走,一看你这神秘兮兮的,我反是不能走了。”

“那你老实听,不许捣乱!”史太傅先震慑齐尚书两句,若不是他与公主师生情笃,险叫这条狐狸骗坑里去。史太傅令文史们都出去,自己站起来,正色道,“我有件事,想与诸位商议。这两天,陛下与秦太师都找我说过首辅之事,想让我继任首辅。”

李尚书嘴快,立刻恭喜,却是被史太傅挥手打断。史太傅的脸上没有半点要继任首辅的意思,也没有半丝喜悦之意,他正色道,“咱们在内阁共事多年,谁都知道谁,我老史是个实诚人。我实说了,我绝不会接任首辅,今天与大家商量,是想请大家与我联名,一起上奏陛下,请秦太师主持内阁。”

史太傅此话一落,旁人不说,齐尚书先“咦”了一声,那声音里充满老史头竟然没掉坑的意外。刑部李尚书惊诧极了,“秦太师主持内阁?”

“对,让秦太师来主持。”史太傅重申自己的观点,然后拉开小炕桌的抽屉,取出一本崭新的折子传递给大家,“你们看看我这折子拟的可妥当?”

吏部徐尚书先接了,上面就是请秦太师主持内阁的内容,与史太傅所言无二。让徐尚书吃惊的是,史太傅平时可不像这么有魄力的性子,这是怎么了?感觉为官档次一下子就上来了!

徐尚书看过后递给方御史,方御史原就敬仰秦太师,看过后继续传递了下去。

待大家都过了一遍,即便滑溜如李尚书也没再说那些客套的恭喜的话。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陛下令秦太师于内阁之上,就是信任秦太师在内阁之上的意思。

颜相辞官,除了不赞成调换郑镇北外,怕还有这层意思吧。

让秦太师主持内阁,那么,内阁就还是内阁。

只是,以往内阁排序,都讲究个先来后道。

如今秦太师空降在诸人之上,莫说是否心服,眼下却只能如此。G

折子上史太傅已经签好自己的名字,他沉声道,“如果大家都认同我老史头的折子,请你们一同署名。”

徐尚书早看秦太师不顺眼,当即应道,“既然史相诚心,我就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话了。”取过毛笔,在史太傅名字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镇北关的事,颜相都说不妥,既是秦太师一力推进,那就该秦太师自己扛。这是想把史相拉上首辅之位做垫背被史相看穿了吧。

竟如此轻视我们内阁诸人,也太目中无人了!

徐尚书带头签好,接下来是方御史,方御史未将秦太师想的那般机心满腹,他就简单的认为,如今陛下信赖太师,由太师主持内阁事务也不错。

然后,大家依次署名。

轮到齐尚书时,他懒洋洋的挑支笔,朝史太傅挑了挑眉,啧了一声,有些遗憾的将自己名字龙飞凤舞写了上去。

待吴学士写好名字,将奏章递还史太傅,史太傅双手握着奏章,郑重的看向大家,“我今日就递上去。若陛下再有垂询,还请诸位与史某同心。”

徐尚书道,“史相放心,现今还有谁比秦太师更适合主持内阁呢。”

大家纷纷点头。

齐尚书薄唇一绽,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给仿佛要慷慨赴国难的史太傅出了个主意,“如果秦太师谦让,太傅大人不妨与他直说,镇北关的事由他一手主导,让他自己来担着。如果他不肯来,那么以后任何他想做的职司调动,内阁一项都不会通过。别以为他做了太师就了不起,我可是不会请他第二次的。”

李尚书反应最为迅速,“齐相,你不是赞同镇北换将的事么?”

“身为陛下的臣子,陛下的所有圣谕我都赞同。”齐尚书问大家,“但这事又不是我提的,是秦太师的主张。自然谁主张,谁干活。难不成我礼部去给他管镇北关的事?这岂不是要越俎代庖了么。我们礼部可不干这种事,还是说你们要替秦太师去担当此事?”

大家连忙撇清,尤其兵部黎尚书,别看生就圆滚滚模样,这会儿抢话数他最快,“这怎么能呢?自然是听太师大人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