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万万之志,与天争斗,奇迹出现,稻穗发芽!(第5/5页)

“也就是说,现在就等着顾锦年稳定江中郡?我等不插手?”

宁王问道。

“不,要插手,是鼓吹,派人去其中,大肆吹捧这稻穗乃是龙穗,顾锦年不是喜欢欺骗百姓吗?那我们就配合他,让百姓每天都有希望,每天都愉悦。”

“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个道理王爷应该懂。”

“而且,若不出意外,半个月内,这稻穗只怕就会生根发芽,顾锦年很有可能会做一些手脚。”

他出声道,而且还预测未来。

“半个月?”

宁王略显疑惑。

“可能更早。”

“一个月内,若是生根发芽,那就能证明顾锦年一定在作假。”

后者语气笃定道。

而宁王也认可这话,正常水稻,一个月内也才勉勉强强发芽,这大旱之年,你要是一个月以内,你这不就是唬人?

“那就拭目以待把。”

最终,宁王平息了内心的激动,等待着顾锦年什么时候让这些稻穗生长起来。

如此。

翌日。

大夏境内,各郡各府,也都在通报灾情。

不得不说,江中郡百姓众志成城的事情,也传播而出,的确鼓舞民心。

如此之大的郡城内,万万百姓,面对天灾而不气馁,选择与天争。

这样的精神,感染了不少百姓。

使得捐赠物资越来越多,而捐赠所得,也变卖成耕牛农具粮食,运往江中郡。

运输耕牛农具最为重要,大夏王朝动用一艘艘宝船龙舟,几乎是以最快速度,送往江中郡内。

由各地官员进行分配。

不过负责运输的将士们来到江中郡后,实打实一个个惊掉下巴。

田野当中,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聚集,有耕牛的就耕地,没耕牛的用犁器,七八个人拿着,两三人在后面扶着。

耕牛不够人来凑。

一个个浑身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一批人过去休息,一批人又上去,愣是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

不得不说,人口多有人口多的好处。

这恐怖的精神和意志力,的确吓人。

而且还不止如此,当农具耕牛送到以后,百姓们一个个激动不已。

连忙开始干活。

一些老者更是大声喊着。

“快点拿家伙,赶紧耕地,隔壁村都耕完了五百亩了,咱们才四百五十亩,丢人不丢人啊?”

“玛德,老夫年轻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耕一百亩地,你们一个个真是废物,平日里丢人就算了,这回要是丢了人,往后祖籍除名。”

随着一些骂骂咧咧的声音响起,村民们没有半点愤怒,反而是鼓足劲,拼了命的去干活。

这画面,让这些押送耕牛农具的将士们,一个个傻眼了。

知道江中郡百姓猛,可没想到这么猛啊?

不要命了啊?

如此,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转眼之间。

过了五天。

这五天来,整个江中郡热火朝天。

各地百姓都在疯狂开荒,五天的时间,把原有的良田全部重新翻了一遍,但因为大旱的原因,耕起来实在是麻烦。

用水也很难,只能让土地稍微有点水润。

但不管如何,五天时间,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万万百姓,众志成城,不眠不休下,将所有田地耕翻一遍,完成播种插秧。

剩下的时间,百姓们打算开荒一些以前没用的田,那些田不适合生长,但顾锦年说了,这稻穗不一样,而且开荒的田归开荒者所有。

百姓们自然兴奋,而村子里也号召壮丁去开荒,全村人参与,开荒后以后种下来的粮食,大家可以分。

人人有份,热情更加高涨,而且也没有不公平的说法。

如此。

三天割麦。

五天播种。

算起来顾锦年来江中郡也就十天的时间,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奇迹发生。

却已经定下百姓之心。

军中大营内。

顾锦年在认真画图,如今种子也播了,土地也开荒了,他现在要设计一些东西,等到大旱结束,就可以利用上这些工具,可以让江中郡以后的生产能力更强。

实话实说。

这是一个契机。

让江中郡,成为大夏第一粮郡。

江中郡的位置,刚好是在大夏王朝中心地带,如果这个地方大力发展,成为粮食之郡,以后大夏王朝再发生粮食缺少的事情。

那就省事太多了。

江中郡四通八达,运输粮食出去,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这个策略,顾锦年已经有了想法,等安定下来以后,再去跟老舅商量。

然而,就在顾锦年继续画图时。

一道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很快,一道身影出现,是方敬成的身影,他面上满是惊愕。

“侯爷。”

“稻穗.发芽了。”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书桌面前。

顾锦年手中的笔,掉了。

目光之中。

满是惊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