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怨气如海,众生之苦,顾锦年为生民立命(第5/5页)

倒不是为了给那些商贾开罪,而是涉及太多人,没必要如此意气之争。

顾锦年一腔热血,为读书人,是少年。

这个他可以理解。

可很多事情,绝对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身为宰相,很多事情他必须要出面,打一个圆场。

点到为止即可。

如今江宁郡已经平乱,实实在在没必要再这样闹下去。

“臣等认可李相所言。”

“还望陛下三思而行。”

百官开口,他们能够理解顾锦年心中之痛恨。

可更加明白是一点。

利益才是王道。

这些少年热血,终究会坏事。

不能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引来更大的麻烦。

此时。

宫内。

永盛大帝没有说话。

这意图很简单,说服他没有用,必须要说服顾锦年。

李善瞬间明白,而后他看向顾锦年,语气之中带着劝意。

“世子殿下。”

“江宁郡之灾,我等百官,也是夜不能寐,如今江宁郡百废待兴,还需要他们。”

“如今应当让他们修缮江宁郡,重建家园,等到彻底平定,再去惩罚也不迟啊。”

李善开口。

他看向顾锦年,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话虽然说的好听。

可在顾锦年耳中,却充满着讥讽。

这种商人,指望他们重建家园?

他不是不懂,李善的想法,无非是不希望惹来更大麻烦,想要慢慢去开展工作,而不想如此激进。

毕竟江宁郡灾情结束,接下来就是重建家园,李善不想再节外生枝。

他是宰相,这种事情肯定是他来做。

当然最主要的是,一但杀了这三个世家,会惹来很多麻烦,于朝堂局势,于太子之位,甚至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在其中。

至于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世子,你赤子之心,我等钦佩,不过死去的已经死去了,追责加罚,倒不如罚他们赔银救灾,这样更好。”

“是啊,世子殿下,若真为百姓,李相所言,句句属实,也是为大夏好啊。”

一道道声音响起。

这些文官纷纷开口。

不过没有一个儒臣。

站在儒臣的角度,他们支持顾锦年,所以没有出面。

面对众人苦口婆心。

顾锦年没有说话。

而是缓缓抬手。

对于这些已经烂到根子里的人,顾锦年不想说什么。

他能够理解,这些人为何如此。

不完全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是朝堂磨平了他们的菱角。

可官无作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罪过?

顾锦年两世为人,他也没了少年热血。

可他有起码的三观,他做事不奢求替天行道,可却求一个问心无愧。

倘若没有古树带他感受江宁郡之难。

或许,顾锦年为了大利益,会选择退让一步。

可亲身感受过江宁郡灾难后。

他便没有了个人恩怨,有的只是心中正气。

众人好奇,不知顾锦年为何抬手。

而此时,天穹之上,乌云滚滚,只是一缕缕白色光芒,出现在他手中。

这是民心之笔。

他没有废话。

朝着虚空落笔。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顾锦年落笔。

他神色坚定,每一笔蕴含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他没有做任何一字的修改。

虽大夏无潼关路,虽大夏没有秦汉。

可这是一种拟化。

他不想抨击朝廷,因为陛下没有做错。

众人望着这首诗词。

有些不解。

无法理解这是何意。

可当顾锦年最后几笔落下后。

全场寂静。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当最后画龙点睛的两句话落下之后。

璀璨光芒,再度冲天而起。

而这一次,不是镇国之诗。

而是千古诗词。

天穹上。

雷霆万丈。

悠悠之声,是百姓苦难。

天象之中,哭喊之声,如雷霆一般,震动大夏京都。

所有百姓,在这一刻愣住了。

他们齐齐看着这可怕的异象。

也深深感受到顾锦年心中的悲苦。

大夏书院之中。

一些大儒更是瞪大了眼睛,望着顾锦年所写的诗词。

浑身麻木。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他这是在为生民立命啊。”

大儒们齐齐开口,他们声音都颤起来了,不敢想象,顾锦年才不过十六岁。

竟然能这般。

书院之中。

苏文景也不由感到惊愕。

他爲准半圣。

苦读圣贤书几十年,可今日,却还不如顾锦年。

这一刻。

京都百姓。

纷纷跪下。

他们朝拜顾锦年,只因顾锦年为他们请命。

为江宁郡千万不屈百姓请命。

为那些死去的百姓请命。

满朝文武惊愕。

李善更是直勾勾地看着顾锦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了。

这首诗。

代表着顾锦年坚定不移的内心。

皇宫内。

太子三人,也目光呆滞,望着这一切。

千里饿殍图本以为已经是顾锦年最大的能力。

可没想到,他在这个时候,竟然能写出千古诗词。

大夏京都的景象。

被天地映照,出现在江宁郡之中。

百姓们惊愕不已。

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随着千古诗词所带来的影响,百姓们也彻底明白顾锦年在做什么。

刹那间。

无数百姓跪在地上,为他们的家人,为他们的惨状,为他们心中的不平与不屈跪下。

顾锦年。

不畏一切。

儒者风范。

为生民立命。

为冤魂请罪。

如此之壮举,大夏立国至今,从未有过。

“学生。”

“顾锦年。”

“今日,三请陛下,杀贪官,斩女干商,还天地之朗朗乾坤。”

“请陛下,恩准。”

声音再度响起。

皇宫外。

顾锦年缓缓跪下。

他这一跪。

不是跪帝权。

而是为难民所跪。

为那些死于非命的难民所跪。

若不杀商。

他心中的这口气。

咽不下去。

若不严惩。

他不为儒者。

至于后果?

管他洪水滔天。

吾,问心无愧。

轰。

此时,雷霆大作。

大雨倾盆而坠。

皇宫内。

响起坚定之声。

“朕,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