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第3/3页)

萧琨玉怔了怔,“是。”

仿佛一股腾腾的热气被塞进喉中,叫他一时之间在萧岭面前说不出太长的句子,仿佛说多了,就会显出异样来。

萧琨玉拜后离开御书房。

萧岭打开文书。

上奏者是江三心。

每次看到这个名字萧岭总想问问江三心家中是否还有个兄弟姊妹叫二意。

江三心这份文书向萧岭阐明了如今州府用银之数,各州民情不同,发展水平不一,然而中央每年所拨,充为官用的银两则全然相同,官员俸禄亦如此。

如果官用的银两不够,则要当地的官员自行想办法。

萧岭读到这,便明白将三想表达的意思了。

州府开支不够,官员自行解决,自必有向民、向商摊派索取等事。

这笔钱,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样做无疑减少了朝廷的开支,至于其中会牵涉多少民怨,则置之不理。

官员俸禄亦不高,不同于在京中,身居要职,或者出身世家,不依靠官家禄米柴炭者,有些人为官的俸银,是要填补官府开支不足还要养全家的。

况且如今官场风气不佳,萧岭看到这觉得这话写的真是委婉极了,下级官员年年要往上司送上各类供奉,除却新年、中秋等大节外,还有官员本人的生辰要送,再过分些,父母夫人亲眷生辰都要送。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维持官府运作,赡养全家,还要不开罪上司,仅靠俸禄,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就算有,也是少之又少,满朝罕见。

不配为官者,如季咏思那等人固然如过江之鲫,但的确也有一部分人,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即便这次整顿了吏治,只要国家制度不改,以后这种事情还会如原上野草,春风吹又生。

萧岭先将这份文书搁置,去处理其他内容。

送到他手中的,不仅仅是十二旒冕,更是一个行将崩溃的烂摊子。

日薄西山。

不知过了多久,当萧岭放下奏折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谢之容在做什么?

想起谢之容,就想起程序中的荒唐。

他晃了晃脑袋。

萧岭以朱笔末端压了压唇角。

想见他,有诸多事情要议。

萧岭看向外面,天渐渐不如夏日长了,天色已暗。

见,还是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