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约个会吧(第2/3页)

“陈思雨,认识吧?”丁主任说。

吕处长笑:“可太认识了,我跟她养母冯慧是老乡,前天还一起吃过饭。”

还一起帮徐莉捉过奸,不过这事就不好拿到明面上说了。

看陈思雨开饭盒,又说:“你养母专门跟我说过,说你虽然聪明,但性格比较浮躁,很该在基层磨磨锐气,练练基本功,踏实干三年吧,你可以的。”

丁主任当场傻眼,因为吕处长这么说,就意味着她不但知道今天这顿饭的目的,而且人家不但不想帮,还想让陈思雨再会三年冷板凳。

丁主任说:“吕姐,从思雨第一天上班,我就知道她是个踏实能干,还有能力的好姑娘,这是个好角儿,好苗子,真耽搁三年,就埋没了。”

吕处长皱了皱眉头,却说:“咦,我怎么记着我还有工作没搞完。”

不但不答应,丁主许再想说情,就要借故走人了。

丁主任都为难了,陈思雨倒不急,只问:“吕处长,我妈近来身体还好吧。”

“她养了你二十年,你就不想她,没想着回去看看。”吕处长说。

她听冯慧抱怨过,说思雨离家一月,没回去看过她一回,言下之意,思雨有点忘恩负义的劲儿,所以吕处长才会这么说。

陈思雨说:“这不正等工资呢嘛,我还欠我奶奶25块呢,等工资发了,这月先还一半吧,下月再还一半,奶奶养我那么大,我不该用她的钱。”

吕处长一咂摸:“你搬走的时候你妈就没给你贴点钱?”

陈思雨笑:“吕处长,尝尝这丸子,里面有马蹄,脆生生的香。”

不答就是默认,冯慧一分没给。

据冯慧讲述,陈思雨的生母是在敌机空袭蜀中时,死于大轰炸中的。

冯慧一手养大了她,母恩重如山,陈思雨自打出了家门就不回去看娘,确实不对。

但冯慧可以埋怨她不贴心,忘恩负义,但毕竟自己养大的孩子,临出门时一分钱都不打发,同为女人,吕处长觉得她做的也不甚对。

她举起了筷子:“听说你本家成份不好,就一个弟弟,吃住咋样?”

陈思雨说:“说起这个,我正想打听一下,吕处长,丁主任,你们有没有认识有往外租房子的人,我和我弟就睡在个门房,那地儿流氓死狗也多,我一走,我弟给流氓们吓的门都不敢开的,我想租个离单位近,安全点的房子。”

询问租房只是个由头,目的是激起对方的同情心。

吕处长叹气,丁主任也是直咂唇。

良久,吕处长说:“如今都是单位分房,租的房子很少的,你先搬回首军院,让你爸接送你上下班,坚持一段时间吧,我现在就去帮你协调调令,等你调到歌舞团了,及早打申请,两年,你就可以分到自己的房子了!”

扒了碗里的饭,又说:“冯慧毕竟养大了你,她也是爱你的,你缴点生活费住在她家,比在外面租房子的好,还安全,是吧。”

陈思雨乖乖点头:“好。”

吕处长起身说:“走吧,我带你去找王团长。”

歌剧团的王团长是个女同志,也在办公室,端着饭盒正在接电话,看到吕处长进来,说了几句后挂了电话,说:“又是来帮陈思雨说情的?”

吕处长问:“就这么个小鬼,还有人找你打招呼?”

“可不,还是歌舞团我唯一瞧得上的那位。”王团长上下打量一通,说:“行吧小鬼,放了你了,我今天就签字,下周你就去那边上班吧。”

显然,吕处长知道‘王团长最敬重’的那一位是谁,人家应该还有些聊头,示意陈思雨出去,就把门关上了。

但陈思雨好奇极了,另外帮她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

下午,为了让她尽早解决住房问题,丁主任特地给陈思雨放了半天假。

就算暂时能住在徐莉那儿,但随着轩昂的宝贝被人盯上,陈思雨得换个战略,为了给那些东西寻个妥贴的存放之处,所以她必须得买套房子。

今儿正好有空,她就准备先去打听一下房子的价格。

虽然现在公房禁止卖买,但私人之间只要把《房契》写清楚,搬过去后把邻里关系弄和睦,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扯皮。

而且这年头下放,下乡的人多,私下交易的售房还挺普遍的。

穿过空院,话剧团的后面是一大片四合院区,站在话剧团的楼上,可以看到好些四合院都锁着门,证明那儿的人都下乡了,陈思雨下了楼,进了胡同,见一老太太坐在一户院前摘菜,人生得挺麻利的,遂上前打听:“奶奶,咱这儿有卖的房子没?”

“想买房啊,你可算找对人了。”老太太站了起来,悄声说:“如今卖房子的可多着呢,但房契只能私下写,你能行咱就给你介绍,要不行,你就上房管局排号儿去。”

北城只有一家房管局,也只有两个工作人员,解决一个问题再办一个,要排号,得排到猴年马月去,而且从房管局买房子,比从私人手里至少要贵一半价格的。

陈思雨说:“我问私人买,奶奶您只要看着有合适的,介绍给我就行。”

主要是如今下乡的人多,都在急着出院子,老太太一口气给陈思雨推销了三座院儿,当然,北城的四合院儿饶是如今,价格也不便宜,独一院,三间房的得八千块,巷子最深处,只有两间屋的也得四千块。

看她也不像个能掏得起巨款的,老太太说:“买单间吧,瞧见我院里那间大西屋了没,我二儿子的,他下乡了,户口也落乡下了,我准备卖了它,大开间,也便宜,你给一千元就得。”

那是一间约莫十八平米的大开间房,院子干净,离巷口也近,陈思雨很是心动。

但她正欲跟老太太细谈,这时有个半大孩子骑自行车经过,点脚:“陈思雨?”

老太太一看来员小将,撇撇嘴示意陈思雨赶紧走,哐啷一声,院门紧闭。

“你是谁啊,咱俩认识?”陈思雨问。

小将有点羞涩:“我刚加入虞永健的队伍,是队伍里的小尾巴,我认得你,原来常坐虞永健自行车的陈思雨嘛,哎姐姐,我听说你倒追高大光不成,去追冷峻冷大队,还失败了,有这事儿?”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还有句俗话叫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陈思雨很满足于流言传播的速度,当然,也要宣扬自己的态度,举起拳头,她说:“所以我现在一心工作,只想报国了,小同志,让咱们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加油,奋斗吧!”

这年头,且不说倒追,就是谈恋爱,姑娘们都羞于启耻的。

倒追失败还敢大大方方说出来,那抑扬顿措的腔调,那站姿,那举拳的姿势,简直就是一副标准的样板戏宣传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