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3页)

不过得容她先休养休养再重振旗鼓。

这一休养,过了几日,京城传来消息,听说宣德侯的案子出了结果,以刺杀当朝郡主之名获罪下狱,被判秋后问斩。

姜稚衣之所以第一时刻得到消息,是因此前她与裴雪青一道出游,元策让她带了足足二十名玄策军,身后尾巴长得一眼望不到头,如今三七便来与她报喜,说她之后再也不必顾忌,可大大方方出门踏青了。

不过姜稚衣听说这个消息时,却不是在想踏青的事。

惊蛰见她似乎情绪不高,问她怎么了,这恶人伏法是值得开心的事。

姜稚衣叹了口气:“只是在想冤冤相报何时了,此事本因钟伯勇和卓宽设计害我崴脚而起,元策替我出头报复他们,宣德侯又为儿子出头来刺杀我……钟家那边如今被判满门流放,终有回来的一日,到时候不知会不会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惊蛰疑惑:“郡主跟着沈少将军,没听说钟家的事吗?钟家的人恐怕回不来了。”

“为何,罪名改判了吗?”

“不是,是钟家满门男丁流放途中失踪,疑似逃逸,逃逸犯是绝不可能回来的了。”

“有这等事?”姜稚衣一愣,“他没同我说过呀,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奴婢正月从郑县回府,见夫人日日以泪洗面,侯府上下都在传这事,说钟家人想不开,原本流放之后说不定有机会东山再起,这么一逃逸,再现身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那钟家人为何这么想不开?”姜稚衣坐在窗前,不解地撑起腮来,“你说这是正月里的事……那不是他们流放出京没多久吗?”

“是没多久,就在上元夜失踪的,当时还在京畿,好像是嵯峨山附近。”

“怎么还挑着上元夜——”姜稚衣说到一半一顿,脸色微微一变。

上元?那不刚好是她和元策出发来河西的日子吗?

他们前脚出发来河西,钟家人后脚逃逸,难道是冲着他们来的?

可是他们一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并未遇到任何危险。

而且是钟家人先行一步,好像也不太可能知情他们的行程,真要说知情,也该是元策知情钟家人的行……

等等,姜稚衣仔细回想起当时的事,她记得正月里,她本是想留在长安看完灯会再走的,但元策似乎着急赶路,她便体恤地随他在上元那日启程了。

当晚他们落脚于驿站,元策夜里出去了一趟,让她与宝嘉阿姊一道过节——

如果这凑巧之事不是钟家人来凑元策的巧,而是元策去凑钟家人的巧……

“惊蛰,”姜稚衣紧张地吞咽了下,忽然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想,“从长安来河西走官道经过的第一个驿站,与嵯峨山相距多远,有没有可能一夜之间打个来回?”

惊蛰在脑海里回忆了下地形:“一般人应当有些困难,若是急行的快马加上御马的好手,便有可能。”

姜稚衣撑腮的手慢慢放落,攥紧成拳:“……那假如那一晚过后,钟家人继续往北流放,而我继续往西北走,之后我还有没有机会一夜之间抵达钟家人所在之地?”

“方向不同,再远一些便很难一夜打个来回了。”

“所以,上元夜是最后的机会……”姜稚衣出神地喃喃着,隐约记起上元翌日,元策回来后身上似乎有股血腥气,她问他这是什么味道,他说他打了一只野兔给她……

姜稚衣打了个哆嗦。

“郡主,您是不是疑心?”惊蛰听到这里也反应了过来。

不是疑心,而是姜稚衣几乎可以肯定,不可能存在那样的巧合。

她当时想看灯的愿望都写在脸上了,若非不得已,元策怎会连这点小事都不满足她。照后来他们并不着紧的行程看,迟一天早一天根本没有妨碍。

可他为何要这样做……是担心钟家回头报复,所以才要斩草除根吗?

但他对卓家并未做到如此地步啊。

姜稚衣揉着额角思量起来,其实她先前便奇怪过,他为何会提前准备好钟家的罪证,他当时解释说是因她舅母对她不好,以备不时之需,可如今想来,他去书院之前与她实在算不得“两情相悦”,恐怕并非单纯为了她……

甚至眼下看来,他当初去书院“修身养性”的理由也十分站不住脚。

难道他本就是冲着钟伯勇、冲着钟家才去的书院?

姜稚衣想了想,招来谷雨:“你可记得沈少将军去书院之前,与钟家人在京城发生过什么矛盾?我是说他自己与钟家的矛盾,不是为我。”

谷雨回忆着摇了摇头:“奴婢不记得有这事,沈少将军去书院之前,好像正被您催婚呢。”

“……”

“不记得就不记得,说什么没用的。”姜稚衣飞她个眼刀子,不过倒是顺着这话想起来了,“……他是不是为着我催他婚,还晾了我好几日来着?”

“倒不是故意晾您,沈少将军那会儿正遍请名医,医治他那名成了‘活死人’的副将,您后来不还请黄老先生去帮他看诊吗?”

姜稚衣蹙起眉头。

是了,是有这么一回事,但这件在当时听来合情合理的事,如今听来竟然漏洞百出——

元策身边有李答风这么一位妙手回春的医仙,为何还需要遍请名医?

若因李答风束手无策才去寻求别的机缘,那么连李答风都医不好的人,她请去的黄老先生为何一把脉便说可治,当场开出了一个方子?

后来她问起元策,黄老先生的方子用得如何,元策还说高石病情已有好转,便将他移出府邸,让他去军营养着了。

再后来元策没提,她也忘了再关心此事。

眼下回头看去,李答风依靠诊脉便可发现她体内有血瘀,黄老先生可是从头到尾浑然不知,二者分明高下立见……

姜稚衣正百思不解,正巧看见三七经过窗前,便唤他上前来:“三七,你们玄策军中有一名叫高石的副将,你应当知晓?”

三七目光微微一直:“是,小人知晓。”

“此前他在对战北羯人时受了重伤,后来在京城养伤,此行没有同你们一道回河西吗?我好像一直未曾见着他。”

三七低下头去:“此事是少将军料理,小人也不清楚,郡主要不等少将军回来问他吧……”

姜稚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哦了一声。

两刻钟后,玄策大营内,穆新鸿站在书案前回禀道:“少将军,三七传来的话就是这样,郡主好端端问起高石,应当不是突然想起来关心一下……是不是怀疑什么了?”

元策拧着眉没有说话。

穆新鸿还在转动脑筋,想假如郡主知道少将军仍有事瞒着她——

元策已经一掀眼皮开口:“你上回说,你夫人跟你闹别扭,你会准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