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背刺

每周五上午昭华都要举行周例会, 目前他们在东山镇建了三个供港蔬菜基地,这几个月业务量井喷式发展。

昭华扩招了一大批的员工,不过大部分都是在一线干活的, 坐办公室的并不多,能参与例会的更少,也就多了三个项目经理,分别对接鼎盛风华、盛和记和其他客户。

阿琴主要负责海关防疫, 甘小凤总揽所有事务。

开会的时候,提起小黄姜的问题, 叶昭道:“我们这一批反季节小黄姜未来是要供应给宋荣记的,至于价格, 按照市场价走,宋荣记我只是股东之一, 我们和宋荣记不算是一家的, 大家还是要分清。”

甘小凤快速记着笔记,“那我以后还是正常报价给他们。”

叶昭:“对, 正常报价就行。”

阿琴好奇问:“我们和宋荣记是什么关系?兄弟公司?好像也不是。”

甘小凤笑道:“同一个老板的关系。”

也不算同一个老板, 现在宋荣记的老板应该是巧智公司。

叶昭也懒得解释:“别管这些,一切业务照旧。该签合同的签合同,该催款的催款。”

阿琴:“知道了。我实在没想到宋荣记会有今天。”

一直在仓库忙活的刘洋挠着头道:“变化太快, 我有点跟不上。”

阿琴笑着拍叶昭马屁,“你也不想想你老板是谁,跟不上就跑步跟上。”

刘洋:“跑步都不行,得坐快艇!”

甘小凤:“周一宋荣记付经理给我们打电话, 还说我们以后是同事了, 小黄姜千万要给他们留着。现在宋荣记的人跟我们对接, 好客气的。”

阿琴问:“宋荣记的姜糖厂能开到内地来吗?就在我们曾屋围开一家, 成本低很多吧。”

阿琴能想到的,叶昭怎么可能没想过。只是他们还在交接,不能一接手就大刀阔斧搞改革,得慢慢来。

例会之后是财务会议,主要是宋姐、木心跟叶昭沟通最近财务状况,甘小凤旁听。

宋姐汇报工作:“1989年第四节 度昭华盈利132.2万,盛和记收入多但支出特别大,特别是人工和交通运输成本,是购菜成本的5倍以上,最终盛和记盈利97万港币。”

盛和记赚钱不如昭华,这让叶昭也有点意外,毕竟盛和记营业额是昭华的好几倍。

叶昭轻轻敲了敲桌面,道:“我要跟闵春来聊聊,只开源不节流是不行的。”

宋姐跟盛和记沟通最多,也最了解盛和记的情况,她主动请缨:“我去给他们搞改革,给他们节流,坐办公室的人,至少可以砍掉一半以上。”

宋姐应该是昭华这个团队年纪最大,也最老辣的一个,做事比甘小凤有经验,难得她这么有事业心,只要能做事,叶昭是舍得放权的。

叶昭道:“行啊,宋姐,这个事交给你负责。”

宋姐马上眼睛微微一眯,笑道:“我这边抽出身去忙盛和记的事,那可不可以给我们财务再招一个人?这边成本低啊,很好的老财务,工资也才三四百。盛和记那边随便砍掉1个人,够我们这里请十几个的了。”

叶昭点头同意,既然想要宋姐承担更多的事,就得给她配人才行,叶昭看向甘小凤:“你安排招人。”

“已经记下了。”

叶昭又问:“现在昭华账户里有多少钱?”

宋姐翻开资料:“近期支出了买地款,只剩下不到80万,你自己个人账户上有食堂的收入32万。”

叶昭预计,等垃圾场搬迁消息传播开后,肯定会有人来讹钱,她也不能像葛朗台一样一毛不拔,这又要支出一大笔。接下来真要好好存钱建房了。

如果啥都不干,她只能等宋荣记上市才能筹到钱了,但大股东还有一个股票限售期,都需要时间。

开完会回到家,果然如叶昭所料,垃圾场搬迁的新闻今天在报纸上刊登之后,村委的人马上跟上级部门核实,上级部门给的信息和报纸上说的一样,都是农历年前迁走。

羡慕妒忌恨的眼光马上聚焦过来,特别是昨天刚签了过户手续那四家人。

他们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泥猛,问他怎么看。

泥猛也懵逼,他只能说跟叶老板商量商量,之后马上一个电话打给了叶昭。

叶昭有心理准备,她问:“旺叔,你有什么建议?”

泥猛道:“如果是我昨天卖了地皮,我肯定也会不舒服,今天把地卖给你,明天垃圾场就说要迁走,肯定会觉得自己吃了大亏啊,这是人之常情。他们肯定会认为你是提前知道了消息,故意摆他们一道!”

叶昭:“旺叔,你这可太冤枉我了。养猪场地皮是你撺掇我买的,哦,不叫撺掇,是你建议我买的,是不是?”

泥猛笑道:“是啊,你应该感谢我啊,不是我,你哪能买下这些地皮。”

叶昭:“你把这些人搞定,我就真的感谢你。”

泥猛:“要不,你给他们加点钱吧。”

“加多少合适?我这边钱有限。”叶昭怕他狮子大开口,适时哭穷。

“至少加100吧?470!”

那就是要拿18万出来,想想未来的巨大利益,这18万是值得的。

但叶昭没有马上答应,只道:“我跟我朋友商量一下,晚点答复你。”

“我等你电话。”

一直坐在旁边听的巧姨听说要花多18万,她连连摇头:“不能给的那么轻松,你松口松的越快,对方就越觉得自己吃亏。而且现在偏僻一点的地方也就四五百的价钱,养猪场那地方,就算垃圾场迁走,也还是个破地方,给400差不多了。”

叶昭也觉得有道理,她愿意出多100,但就怕给的太爽快,对方反而不痛快,她就让泥猛慢慢谈,想拖一拖再说,一点点还价。

泥猛当然懂,他说他会慢慢还价,只是希望叶昭给他一个心理价位,他才好去谈。叶昭给了个450元的单价,也就是每平方补80元。

泥猛一家家去谈,有三家同意,最后就剩下曾向华家被老麦撺掇着不同意。

曾向华是老麦的小姨夫,他们第二天就闹到村委去了。

跟他们一起来闹的还有娇婶和梁婆儿子曾向龙。

因为是周六,曾祥回来了,他和巧姨陪着叶昭去村委接受所谓的“调解”。

村委会议室里,挤满了人,王书记让一家家谈,娇婶曾向龙曾向华不同意,他们要抱团,一起谈。

巧姨一听,来火了,“你们每个情况不一样,怎么一起谈?阿娇,你说说你那块地,是你三天两头来我家,求着我们小昭买的,这都多久以前的事了,卖地的钱你都拿去建楼了!这有什么好谈的?像你这样,谁还敢做生意?”

娇婶本来就有点怕巧姨,但巨大的利益面前,怕也要硬着头皮上。

“巧姐,话不能这么说,刀没割到你的肉,你当然不疼。我130卖掉的地皮,差了几倍的价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