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3/3页)

“真是没想到,一次犒赏仪式竟有如此深远的威力。”

李洵眼中露出愉悦的神色:

“是吗,那可真是意外之喜。”

当然不意外。

他特意把犒赏仪式选在吏员招考等待成绩期间,又是布置会场,又是安排禁军的换装仪式,为的就是宣扬国威,吸引更多的百姓。

他是中原的王,如今坐拥北戎全境,必须要有足以碾压北戎的中原人口,才能真正牢固地掌控北戎疆域。

不管是迅速扩张的领土还是形势,都需要快速吸纳外来的中原百姓。

军队全员涨薪,广发于周边各郡县的吏员招考告示,都包含了这部分意图。这次的犒赏仪式,只是最后一步的加速剂。

以如今的趋势看来,他的安排已经完全奏效了。

*

李洵在肃城运筹帷幄,搅出的动静一次比一次大,这些消息虽然滞后,却源源不断地传到嘉佑帝案前。

魏平光等人是真为难,慎郡王在北疆的各种消息,一次比一次惊人。

不上报,嘉佑帝迟早也会知道,到时候必将会责怪他们瞒而不报。

上报,嘉佑帝的身体又受不了。

一个多月前,得知李洵统一北戎全境,且大张旗鼓发告示说所有大启子民,从今往后都可通过肃城等地官府领取通行证前往北戎的时候,嘉佑帝就气晕了一回。

“逆子!他这分明是想建国中国!他这是要造反啊!”

他气急败坏地骂着,胸口上下起伏的速度惊人。

魏平光赶紧宽慰:

“陛下息怒,龙体要紧……”

嘉佑帝却是不依不饶地问:

“民间可知道此事……他们怎么说……”

魏平光道:

“肃城附近都知道了,其他地方恐怕要不了一两个月也会传开……”

他没回答另一个问题,嘉佑帝却要逼问:

“民间怎么说?如实告诉朕!”

魏平光只得委婉道:

“民间……对慎郡王赞誉有加……”

哪怕他没说后半句,民间许多张狂文士和口无遮拦的百姓,夸慎郡王的同时又把嘉佑帝骂得一文不值,嘉佑帝自己恐怕也猜到了,气得脸色发青,呼吸越发急促,手都在发颤:

“他们是眼瞎吗?啊!李洵那逆子,分明是反贼!他分明是反贼!”

说着,就直接倒了下去。

哪怕魏平光提早叫了御医,也没来得及。

这次一昏倒,嘉佑帝虽然没有再次中风,身体情况却又恶化了一些,御医不得不让他加大平心丸的剂量,且必须每日全身针灸半个时辰来疏通气血,以防更严重的中风症状。

从那以后,嘉佑帝就天天都得扎针。

吸取了那次教训,后来的李洵建制王国,设七部,发出吏员招考告示,让周边郡县的读书人弃科举远赴肃城赶考,导致肃城周边今年春闱参考人数只有往届的三分之一。

这些消息传来时,嘉佑帝都努力克制住了情绪,把心中的那口气咽了下去。

因为他自己心里很清楚,除了骂一骂,对于李洵的嚣张行径,他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昭告天下申斥控诉?只能显得他无能,对李洵没有任何实质性伤害。

讨伐,目前没有足够的兵力。

可这一次,李洵召开犒赏仪式,令叛逃禁军当着数万百姓的面换装改编号,说什么那些叛逃禁军以后都是他的第九军,实在是把他的脸踩到了泥里!

当着数万百姓的面,把他的脸踩了又踩啊!

这事传扬开来,全天下都会把他当成笑柄!

他堂堂一个九五之尊,被自己的亲儿子屡次羞辱,却什么都不做,他的威严何存!

“逆臣贼子!全都是见利忘义的逆臣贼子!朕要把他们千刀万剐!”

他再次忍不住发了脾气,整个人险些厥了过去。

这便导致,他今天行针的次数又得延长,针刺的穴位还要继续增多。

三寸长的银针,足足几十根,要一根又一根地刺入穴位,保持半个多时辰,再慢慢□□。

对于养尊处优多年的嘉佑帝来说,每一针都是折磨。

除了身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摧残。

他堂堂九五之尊,每日所接受的治疗手段,与狱中对待犯人的针刑无异!

每日长达半个时辰!

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为了不出现更严重的中风症状,他只能咬牙忍受。

他必须好好地活下去,因为一旦他死了或者严重中风,便宜的必然是李洵。

更可恨的是,他所遭受的一切折磨,都是李洵那逆子带给他的!

若非李洵不断变本加厉地挑衅羞辱他,他一开始就不可能中风。

接受完两次针灸,看着身上遍布淤青,隐隐作痛的密集针孔,嘉佑帝心中对李洵的恨意达到了极致。

哪怕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他也绝不能再任由李洵继续扩张了。

借力于清河边上北戎残余主力军的计划,必须马上提上日程。

既然拖了这么久,北戎的主帅哈丹都没有主动和谈的意思,那便只能由大启来开这个头了。